作者简介 叶延滨,青年诗人。1948年11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 滨市。祖籍四川。高中毕业后到延安去插队,在某军马场当农工。1972 年调到总后某工程处任干事。1978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1982年毕业 后分配到《星星》杂志社任编辑迄今。著有诗集《二重奏》。
内容概要
关于桥的三度写意
A:人——
行人被叫做习惯的这架罗盘导航/漫步桥头/挽一缕江风拂去劳顿 /纵目远眺让浪花儿涤净愁闷/桥面洒着唐诗味儿宋诗韵儿/如捧一杯 清茶/酣饮晚霞 悠哉乐哉信步/多浪漫而少哲学/(且慢,你可想到 过这桥/万一承受不了你的重量/万一砖石顷刻松散坍塌/万一这桥如 虹一般虚幻) 也许人本身就是一个启示/当信任一旦成为一种习惯/ 就会于波涛之上坦然/就会于深涧之上坦然/也许桥本身就是一个启示 /人竟然把一副石头的鞍鞯/备在江水的背脊上面/如驯马手在骏马上 面……
B: 桥——
桥一旦获得思想/怎样想出这惊心动魄/负千车万载的重负/不能 展腰,不能/临惊涛骇浪的吞噬/不能瘫软,不能! 存在一天就有一天 艰难/支撑一天就有一天危险/一旦松懈就不再存在/只能咬牙再别无 选择 (在无法选择时就选择坚持/把责任当作一生的目标/当坚持成 为终生不渝的信念/坚持也就变得轻松……) 桥会羡慕水的自由么, 不知道/桥会妒嫉人的轻松么,不知道/不自由不轻松的桥/存在于胜过 自由的骄傲/存在于胜过轻松的自豪/——于重负中存在/——于艰危 中存在
C: 江——
江水有生命/江水有灵魂/谁能猜透江水/对桥的态度/对人的感情 那是难以忘怀的往昔啊/把船高高地抛起来/抛出船工的号子涂在峡 谷上/是人对江水的颂歌?/是人对江水的怨曲? 而桥是一把石锁/锁 住了这段历史/人啊,莫要锁住记忆——/那是沉沦与腾飞的抉择/那是 勇敢与懦弱的决斗/那是征服与退却的对垒 再细看青山遮不住/毕竟 东流去的江水/人啊,莫要踱步于平稳/沉湎于安稳/江水在唤你在启示 你/你脚下的桥是你先辈立下的碑/而你的人生/需要自己的碑/——一 座新桥的桥墩……
石雕的诱惑
1
风握着一把锉刀/在山巅上咬着牙狠命地锉/雨握着一把凿子/凿 着那些流泪的岁月 天知道它们在想什么/漫山遍野残破的云片/是一 张又一张/不中意的画稿 神女峰/不知是谁为这风雨的佳作/起了这 么一个名字/寂寞了山雾/羞红了江雾 在江水一万次涨落之后/涛声 也记住了这个名字/每一个漩涡上/漂着一首诗 李白的轻舟只载走了 猿声/有一个叫舒婷的姑娘/想唤下在山巅苦等了/千年的苦姐姐/只是 轮船的汽笛/压住了她纤弱的声音 风还在锉,雨还在凿/它们从不读 诗/而我们也不明白,大自然/最终的构思是什么
2
刘晓庆也学会了几路拳脚/为一出《神秘的大佛》/摔得紫疤青痕/ 大佛依然是神秘的/一切都仿佛知道/一切都了然在心 真正的杰作/ 是整座山化作人的形骸/在惊叹之后/在敬仰之后 你自己也弄不清楚 /你是惊叹人间的自然奇观/还是惊叹自然界人的巨雕/烧香磕头的老 妈妈/你顶礼膜拜的什么/是主宰这芸芸众生的佛/是雕凿这佛的芸芸 众生 立在江畔/对峙佛山/我从佛的脸上看到了/永恒的恬静/一个东 方的《蒙娜丽莎》 真的,我不知道这杰作/真实的作者是谁/但一定是 炎黄子孙/而不是达·芬奇
秦兵马俑祭
泪水猛地涌入我的眼/浸泡着士兵的悲哀/没有哀乐,乐声冷凝为 一坑黄土/祭这支战败之师 兵马不再萧萧,战车不再辚辚/然而军威 仍列阵肃立/号角哑于耻辱,旌旗焚于苦痛/扫荡八荒的雷霆之师/竟在 一具僵尸的坟前/写完其辉煌军史最后一页/缴械的结局 刹那间,血 枯,心熄/那征伐与奔突的骁勇/无畏与慓悍的军之魂何在/血肉之躯变 为泥胎 列国诸侯曾匐伏于马蹄下的黄尘/烽火台燃尽军中的浩歌/开 国之师,定邦之将,守土之士/华夏民族崛起的锋刃/饱含血汗胆气的军 魂/被殉葬于专利与残忍/——兵马俑是无声的象征 以媚词刻于竹简 的英雄史/无丹心可照,愧对子孙/奴隶以泥土饱蘸的愤慨啊/活在兵马 俑的形骸 扶起在耻辱之箭中/歪倒于俑坑的将士/在永远不闭的眼睛 中/有超然于岁月之上的军魂/列队列阵,再次崛起——/守卫奴隶创造 的艺术/守卫重见天日的军魂 不能再次出征/剑戟已锈蚀于血泊的沼 泽/无号无鼓无旗/如森林根植于高原黄土 军魂不死,不死军魂/月月 擦亮十五皓月一轮/照千年军人责任/照百代军人命运/秦王朝倾也,阿 房宫如梦/只有你们的痛苦与雄风/与土地同在,与民族共存 揭开黄 土的泥封/历史不是一罐陈酿老窖/兵马俑乃立体的宣言——/艺术与 军魂和奴隶历史 一支缴械于皇权墓陵/千古悲叹的军队/羞黄浩瀚史 书万卷! /奴隶万岁!军魂不朽!艺术长存! /我一名华夏子孙/以军人 的五指并拢/向俑坑,行一个军礼……
作品鉴赏 《叶延滨诗选》是叶延滨八十年代创作诗的选集,也是 他迄今为止的诗选。他的诗集《二重奏》曾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新诗 集奖。此外,叶延滨的创作还获得过各种名称的奖不下十次。不能说获 奖是叶延滨创作的目标,不能说获奖对于他的创作趋向有影响,但是, 社会对于叶延滨诗歌价值的评价,却通过这些荣誉明白无误地、一而 再、再而三地表现出来。叶延滨对这些个奖励感到光荣,而他也是受之 无愧的。因为,正如叶延滨自己所说,他在我们今天的时代和社会中找 到了自己的坐标点,在纷繁复杂的感情世界里找到了与人民的相通点, 在渊源流长的艺术长河中找到自己的探索点。三点决定一个平面,他说 他的诗就放在这个平面上。这就是叶延滨十载诗探求的一个大概走向 和轮廓。他的组诗《甘妈》、诗《早晨与黄昏》、《校园里有一排年轻的 白杨》、《太阳与大地的儿子》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在诗坛也有影响。 叶延滨认为艺术即创新,而他的追求是表现他们那一代人——国家的 同龄人、与国家民族同命运的一代人的史诗价值,展示这样一代人特有 的命运、追求、襟怀、情感。他认为诗是人类情感的一部历史,他将加 入这个历史,并带入新鲜的经验。在创作方法上,叶延滨不认为自己是 一个标准的现实主义诗人,甚至以为用现实主义界定诗人不太妥当,尽 管他永远关注和拥抱现实;他也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时髦的现代派诗人, 他对某些他称之为自称现代派的诗作者那种他认为的委琐卑微的心态 只产生怜悯,对那种昙花一现的艺术流派(他在流派二字前后加上了引 号)所衬托的这块土地的古老浑厚感到惊讶。《关于桥的三度写意》这 样的诗,对于叶延滨是有代表性的。这里的人、桥和江,都是现实主义 的,是生活的真实。作者不满足于如实描述一番,还写出了一些深意: “当信任一旦成为一种习惯,就会于波涛、深涧之上坦然;存在一天就 有一天艰难,支撑一天就有一天危险,在无法选择时就选择坚持。作者 从桥这个对象所发掘出来的诸如此类的意思,确是一些很有份量的人 生道理。可以说正是在这些地方,我们可以领悟到诗人所说他们那一代 人的特殊体验和对生活的很值得注意的看法。的确,古今中外写桥的诗 很多,而能写到这样深刻,能投射进一代人如此沉重的体验者,是罕见 的。在语言的变化和试验方面,作者在诗里也作了好些努力,给人一些 新的感觉,诸如:“桥面洒着唐诗味宋词味”,“酣饮晚霞”,“桥是一把 石锁/锁住了这段历史”等,都是好句子。在《石雕的诱惑》里,有好 些很好的诗思,同样,诗也写得很现实,现实得甚至还有舒婷、刘晓庆 的名字。与别的诗一样,在这首诗里依然有他那一代人的深刻而又现实 的体察:“烧香磕头的老妈妈/你顶礼膜拜的什么/是主宰这芸芸众生的 佛/是雕凿这佛的芸芸众生”。叶延滨的创作量是比较大的,而且他的诗 一般都写得不短,但他的诗从整体上说是很有份量的,像《秦兵马俑 祭》这样的诗,确是作者花费心血生命来创作的,情感如此沉重,艺术 上也讲究构思和表现角度,作者在这个成百诗人都吟咏过的题目,找到 了属于自己的新颖的感觉、意象和思想:“华夏民族崛起的锋刃/饱含血 汗胆气的军魂/被殉葬于专制与残忍”,“以媚词刻于竹简的英雄史/无 丹心可照,愧对子孙”,“在永远不闭的眼睛中/有超然于岁月之上的军 魂”。从这首诗,我们还可以推测叶延滨写诗的过程。他对秦兵马俑是 很动情绪的,一见到它们,作者就不由自主地“泪水猛地涌入我的眼”。 在这个基础上,作者再一步步地发掘自己内心何以这样动情,写出自己 的感觉、体验和思考。延滨对诗是很虔诚的。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