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徐兴业,中年作家,男。曾写过《中国古代史话》,文 革中受过批判,遭受过非人待遇,但是他身处逆境,壮志不减,在简陋 的条件、艰苦的环境下奋笔著书,写成了长达近70万字的历史小说 《金瓯缺》一、二册,小说出版后引起了强烈轰动。作者又继续埋头笔 耕,又写出了近70万字的《金瓯缺》三、四册。作者熟悉历史,所写 作品内容含量大、涉及历史事件较多,但作者从容叙述,娓娓道来,毫 无枝蔓。作者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在历史的基础上,把故事讲得形象、 生动、感人肺腑。徐兴业的作品还具有强烈的情感,作者常常忍不住评 论历史,使得他的作品气势磅礴、感情洋溢、充满强烈的历史感与倾向 性。小说结构安排也很得体。
内容概要 本书分四册,描写的是12世纪初、中叶中国内部宋、 辽、金之间的民族战争。宋徽宗年间,中国大地宋、辽、金三国各据一 方,金国初兴,国力昌盛,野心勃勃。辽国积弊重重,统治集团腐朽僵 化。北宋政府自澶渊之盟以来,以为天下太平,高枕无忧,终日歌舞升 平,已是一派日暮景象。宋派马超、马扩父子出使金国,与金订下海上 之盟,相约夹击辽国,事成之后,宋国收回幽云十六州。金国举兵攻辽, 势如破竹,连克辽五京之四。宋国内部主战主和两派争论不休,在刘锜 等人的努力和形势十分有利的情况下,徽宗下定决心伐辽。西北军都统 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态度消极,朝廷内部经过争权夺利,最后拟定以童 贯为宣抚司,统领几万禁军开拔前线,指挥对辽战争。但是由于朝廷内 部,西北军和宣抚司之间、西北军内部矛盾重重,部队费了九牛二虎之 力才终于慢腾腾开赴前线。这时战机已过,辽军在民族英雄耶律大石的 有力统率下,早已率领十多万大军陈兵以待了。
北宋统治集团盲目乐观,以为只要勒兵巡边,不用认真作战,辽国 就会乖乖受降,所以以童贯为首的宣抚司严令部队不得开战,终日只叫 弓箭手向敌营射去宣传品,企图不战而胜,瓦解辽军。为此统帅部和宣 抚司产生了巨大的冲突,结果是坐失作战良机。就在童贯正在乐不可支 地等待辽国来降的一天半夜,辽军在耶律大石的率领下从东起兰沟甸, 西迄范村,绵亘四十多里的沿河阵地上,选择了七八处渡口,先后渡过 两军相峙的白沟河,发起全面攻击。宋军毫无准备,猝不及防,经过了 兰沟甸大战后被迫后退,后宋军又错误撤军,辽军乘势追击,宋大败, 童贯乘机夺权,撤销了种师道都统制职务。这就是第一次伐辽战争。隔 了两月,耶律大石回兵护主,宋军在朝廷的催促下再次出征,兵分两路, 一路未遇到抵抗,直达芦沟河南岸,与辽军隔河对峙。宋军出奇兵夜袭 辽首都燕京城,由于接应部队贪生怕死,至使此役功亏一篑,辽军扭转 战局,反击宋军,宋军仓皇南奔,第二次伐辽战役又告失败。宋朝廷为 挽回面子,在金兵彻底摧毁了辽国,夺取了燕京后,出重金买回了这座 空城,然后举国欢腾庆贺胜利,全不知金兵窥视中原,山雨欲来。
金军厉兵秣马,兵分两路,大举南犯。郭药师别有企图,与金兵大 战一场,由于部下投降,郭药师全线败北,投降金军。宋朝燕山府全失, 门户大开。金兵紧接着频频紧逼,宋朝廷慌了手脚,宣抚司童贯奔逃东 京。张孝纯收兵太原,死守,金南下部队一路被阻。金统帅斡离不一部 长驱直入,徽宗派禁军将领梁方平,何灌将兵三万余人戍守滑州和浚州 两处黄河渡口,以期阻敌南犯东京。梁、何二将昏慵无能,守土不力, 金兵一来,未加抵抗就率先逃命,黄河一线宋军全部溃败,金军乘势直 达东京城,于是第一次东京保卫战拉开帷幕。徽宗让位与儿子赵桓,自 己逃走,赵桓即位称渊圣皇帝,改元“靖康”。金兵围攻东京,东京军 民群情激愤,李纲极力主战,深得渊圣皇帝信任,封为右丞,率领全城 军民抗敌,取得第一次东京保卫战的胜利。
金兵暂退,朝中主和派占上风,罢去李纲职位,向金屈膝求和。西 北勒王军在种师道统领下进入东京,给了主和派沉重打击。朝廷调整军 事机构,任种师道为河北宣抚使,驻在黄河北岸的滑州,统筹两河军事。 任西军大将姚古为河东路制置使,将兵救太原;任种师中为河北制置副 使,将兵救中山、河间各地。时称三太师。种师道、姚古各率大军分两 种合救太原,由于姚古惊疑不前,种师道孤军深入,终成败局,种师道 战死。这年七月,出任河东宣抚使的李纲又组织起最后一次大规模的解 围战,分兵三路,解救太原,结果又以失败告终。太原城在张孝纯的死 守下坚持了二百五十多天,终于因为饥饿失了城。金兵拔了太原城便通 行无阻,这年11月30日,两路金军同抵东京城下,第二次东京保卫战 开始了。由于朝廷内部派系倾轧,各方面掣肘,也由于渊圣无能,在大 兵压境的情况下,城中竟无一统率,更由于皇帝任用奸臣,组织什么神 军,结果城破了,他做了金国的俘虏。“靖康耻”,金兵攻破东京俘获了 徽宗钦宗二帝,杜康王赵构在临安称帝,号高宗,与金求和,经过讨价 还价,割地赔款,终于偏安一隅,开始了南宋。南宋人民不忘国耻,力 主抗金,涌现了韩世忠、岳飞等著名将领。但是朝廷奸臣当道,赵构本 人也犹豫不定,怕收复失地以后皇位难保,秦桧勾结金国、互通款曲, 致使讨金战争常常受到牵制。力主抗金的著名将领刘锜组织军队进行 了顺昌大捷,击败了金兀术的大军,宋金乘势前进,直抵东京城,但赵 构一心求和,不愿征讨,强令宋兵撤回,派秦桧与金朝言和。由于朝廷 主和派当道,致使许多主战派人士被迫害,岳飞被害于风波亭,韩世忠 被革除兵权,刘锜被贬湖南,马扩出生入死,与辽、金谈判、组织义军, 忠心可鉴,可仍然逃不脱秦桧等人的迫害,妻子、老母被金人作为人质, 骨肉分离、家破人亡。南宋小朝廷终日宴饮歌舞不绝,过着醉生梦死的 生活,全忘了疆土待收、人民待救的责任,只求自己高官厚禄,夫贵妻 荣。南宋小朝廷摇摇欲坠。
作品鉴赏 本文分四册,洋洋洒洒几十万字,把笔墨集中到宋徽宗 末年到宋高宗偏安江南一隅这段多事之秋,时间与空间跨度大。但是由 于作者组织小说系统有方,使得我们开卷读来,只觉历史一幕幕有条不 紊地展现在面前,毫无混乱无主次之感。宋金海上之盟和议夹击辽国, 然后有宋两次伐辽,伐辽事败,金国却胜了辽,宋从金手中买回燕京以 护面子。金军挟灭辽之威乘势攻宋,宋仓皇应战,到两次东京保卫战, 到二皇被虏,到临安称帝,南宋偏安江南一隅。这期间,政权更迭,人 事沉浮,刀光剑影,狼奔豕突,要写要讲的事很多,而且这种事件人物 之间关系复杂,盘根错节,如何去叙述呢?这是考作者的功力所在的。 徐兴业很好地完成了这个任务,他以马扩一家人的遭遇为线索,层层展 开叙述,围绕这个线索,写出了当时的政治、军事情况,同时在大的背 景前又极力描绘出马扩一家人的沉浮,用大背景为马扩一家人命运作 渲染、铺垫,马扩一家人的命运又反过来渲染当时的重大的政治军事情 况,使得文章读来生动鲜明、感人肺腑。同时有了马扩一家人的命运作 头绪,面对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作者就有选择了,面对众多材料,利我 者用之,不利我者舍之,取舍自如,因而作者叙述起来,从容得体,舒 卷自如。光有了线索只能为组织故事提供一个形式上的脉络,要把各个 故事完整地组织起来,还要涉及到它们各自的“灵魂”,就是说各个故 事在内在情感、基本政治态度、政治倾向等问题上要具有一致性。作者 很好地注意到这一点,他抓住了爱国主义精神为本文的中心灵魂,各个 故事的取舍莫不是以之为准绳的。文中用了大量的笔墨写了北宋南宋 人民可歌可泣的反侵略斗争,同时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嘲笑、讽刺了 当时一些卖国贼。有了以马扩一家命运为线索,以爱国主义精神为灵 魂,文章写起来就避免了六头无主,面对众多的复杂的历史事件,可以 清醒地侧重讲述了。同时又可以以此为准绳决定叙述的详略,叙述的缓 急。徐兴业灵活地运用了这些方法,使得本文纵横开合,缓急错落有致, 叙述清晰而不含混,作者本人态度鲜明,文章一气到底,情感洋溢,痛 快淋漓!
作者熟悉历史,在不拘于历史的基础上,大量地进行艺术想象,注 重艺术的真实与历史的真实的有机融合。例如对师师命运的描写、对刘 锜、马扩等人物的行动的描写,都是充分发挥了想象力的结果,金圣叹 在评论《水浒传》的时候曾经有云:“因文生事”和“以文运事”,所谓 “以文运事”者,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却要算计出一篇文字来。“因 文生事”者,只是顺着笔性去写,削高补低都由我。徐兴业是“因文生 事”,在历史事件的基础上,纵横笔墨,写得天马行空,荡气回肠,然 而又不违背历史,实是难得。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