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柯云路,原名鲍国路。中国当代具有哲学家、思想家品 格的著名作家。1946年生于上海,自幼在北京读书,是北京第一○一 中学六六届高中毕业生。1968年到山西绛县农村插队,1972年进山西 榆次市锦纶厂当工人,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同年,以处女作——短 篇小说《三千万》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一等奖,从此踏上文坛。1982年 加入中国作协,后转为专业作家。他对哲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 政治学、军事学、心理学、美学、文学等有着广泛的研究和造诣。主要 作品有:长篇小说《新星》、《夜与昼》(《当代》1986年第1期、第2 期)、《衰与荣》 (《当代》1987年第6期、1988年第1期)、《孤岛》 ( 《黄河》1985年第1期)、《汾城轶事》 (《花城》1985年第1期)、 《大气功师》(《当代》)1989年第3、4期); 中篇小说《黎明与黄昏》 (《小说界》1985第6期) 等。
内容概要 这是一部反映改革题材的作品。32岁的李向南离开北 京的家,离开工作着的省委机关,来到黄河流域有着悠久历史而如今仍 相当贫穷落后的古陵县,担任县委书记。年轻的县委书记决心要干一番 事业,立志要改变古陵的落后面貌,创全国第一流的工作。他来古陵的 第二天便着手抓了群众意见最大,但解决问题效率最低的县信访站的 积案问题。陈村寡妇吴嫂,因为对大队干部分配包产到户的土地不公平 提过意见,一直受打击报复。再加上她不姓陈,所以这种打击报复在村 里又带有大姓欺小姓的性质。鸭子涌进她的秧田,猪拱了她的菜地,大 大小小的灾难落在这个人单力薄的妇女头上。半年来她已经上访了几 十次,县常委也批示过几次,但转来转去不得解决。李向南只用了半小 时,问题彻底解决了。大队支书和大队长表了态,村里再出现欺负吴嫂 的情况——不管是谁——就撤销他们俩人的职务。年轻的县委书记以 处理县信访站的积案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一天之中解决了十四个积压 案件。县常委的几个子弟,为首的是县委副书记兼县长顾荣的儿子顾小 荣,走私贩运大宗银元,触犯刑法,该捕的不捕,该判的不判,逍遥法 外,民愤极大。中学教师林虹向省报写信,检举了古陵县领导的徇私舞 弊。然而,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林虹却要被调到最偏僻的山区去教 书,她单身宿舍的玻璃也接二连三被打碎。打击报复雹子般落在她头 上。在全县提意见,提建议大会上,李向南开诚布公,提出要纠正领导 干部的违法乱纪现象,他不避前嫌,坚决支持林虹的行动。他表示,只 要在古陵当一天县委书记,就不允许对她,对她这样一些同志打击报复 的事再有发生!年轻的县委书记上任后,曾三令五申:不许用公款大吃 大喝。而县供电局偏偏逆令而行。为了接待地区电业局的一个处长,竟 有三十多人坐陪,一次吃掉公款几百元。在供电局食堂召开的现场会 上,李向南重申了如果再有此类事情发生,主管领导“头一次扣三个月 工资,第二次撤职”的决定。并责令供电局党委书记,第一,今天的几 百元酒钱,由今天参加宴会的个人付钱。第二,今天参加宴会的人,除 去客人金处长外,局常委成员、局长,一律扣发三个月工资。一般干部 这次暂从宽,每人扣发一个月工资。李向南带领县委常委下乡,现场办 公。黄庄水库想与黄庄公社、黄庄大队联合养鱼,两年来打了十几次申 请报告,请县里批准双方的合同。十几份报告的空白处,几乎全部被铅 笔、钢笔、毛笔、圆珠笔、红铅笔写的各种字迹,各种书写方向——横 的、竖的、斜的——的批条挤满了。报告的纸边一部分已经揉烂了,可 是问题仍未解决。而现场办公,仅用了十分钟,审批这个合同从政策方 面到具体事的各个环节,就全部通过了。横岭峪公社小学教室是一孔破 漏的窑洞。天下着大雨,窑洞里光线阴暗,窑顶有好几处漏雨,三四十 个孩子坐着从自家带来的小板凳,膝盖当桌子、双脚踩在烂泥里上课。 而公社干部只有七人,却占用了二十七间每间二十多平米的大房子。看 到这里,李向南觉得胸膛憋闷得透不过气来。他责令公社代理书记潘苟 世马上腾出一间办公室,立刻把教室搬过来。李向南等人走后,潘苟世 便回村给他爹准备过三周年忌辰去了。他对秘书交待说:不急,过几天 再说。第二天上课时,窑洞倒塌了,老师肖亭亭为抢救孩子被砸成重伤。 李向南现场召开了县委常委扩大会。在场的所有常委一致通过撤销潘 苟世的职务。决定把此事件的经过、始末和对潘苟世的处分当晚通过县 广播站广播通报全县。凤凰岭大队乱砍滥伐树木问题严重,几个小队连 夜酝酿要哄砍凤凰岭。看山老人——77岁的闷大爷独自一人在半山拦 阻几百个拿着斧头、锯子、绳索要去砍伐树木的人,人们蜂拥而上,老 汉急了,他大吼一声,低着头像头野牛一样朝人群冲撞去!人们纷纷往 旁边躲着,老汉直直地一头撞到路边的一堵青石壁上。老人用自己的生 命换来凤凰岭残余树木的安宁。在这场乱砍滥伐中,大队何在?公社何 在? 李向南向地委立下军令状:半个月内,还有哪个大队没彻底刹住这 股歪风的,撤销大队一、二把手的职务。在一个月内,哪个公社还刹不 住这股歪风的,撤销这个公社党委的一、二把手的职务。两个月内,不 在古陵县彻底刹住乱砍滥伐风,县委书记李南向要自动辞职,并要求上 级党委给予党纪处分!李向南上任仅一个月,他那年轻改革家惊人的工 作效率便使他政绩斐然,被群众誉为“李青天”。然而,这个“青天”, 这个政界的新星,却遇到了以县委副书记兼县长的顾荣为代表的强大 的保守势力的抵抗和压制。顾荣在古陵苦心经营几十年,形成了一个盘 根错节的权力网。当李向南上任时,顾荣对这个既是老上级的儿子,而 今又成了自己上级的年轻人的到来颇感不快。开始,他想用老关系的温 情感化他,并采取了“以静制动”的斗争策略想驾驭他。后来,李向南 的改革进程打乱了顾荣的计划,他们之间便展开了对立冲突。顾荣借病 住进县委招待所的“贵宾院”,遥控着他的追随者,策划出各种方式和 手段向李向南进行反击。甚至搬来了地委书记来压李向南。李向南宏图 大略未展,雄心壮志未酬,便陷入被动之中。最后,省委书记的来信给 年轻的改革家,给亟待改革的贫穷落后而又保守的古陵带来了一线光 明。“李向南同志:来信看了,颇感兴趣。所提问题既重要又及时、所 提设想也颇有价值……”星光闪烁的天穹下,古老而苍莽的大地上正升 起着潮湿、清新、令人感动的气息。庄严的黎明、新的生命、正在这气 息中一点点地孕育着。一颗清亮的新星在黑魆魆的地平线上慢慢升起。
作品鉴赏 《新星》的问世绝非偶然现象。它是文学艺术对国家经 济改革尤其是农村经济改革的一次强烈的反馈。它的产生过程,不但与 改革时代的思潮和改革时代的民心同步,甚至也与改革进程同步。作者 敢于直面人生,敢于直率地揭示现实社会种种矛盾,近距离地、全景式 地摄取农村改革斑斓多彩的画面。作品立意深刻,气势恢宏,文笔辛辣 尖锐,具有振聋发聩的时代力量。小说发表后,又经过电视连续剧的现 代媒介作用,几乎家喻户晓,引起巨大反响。有些评论家认为,这部小 说是“一幅当代社会的全息摄影”。这部长篇小说所反映的虽然还是农 村改革的初期,但作者的笔触已经明显无误地告诉读者: 改革一经开 始,其不可遏止的势头必然直指陈腐的政治权力、经济利益、意识形态 以及生活方式。小说并没有铺陈农村经济改革是如何进行的等等,而是 充分展示了新旧经济体制和新旧社会势力转换更替过程中斗争的艰巨 性和复杂性。一方面,以李向南为代表的一个新型的改革者组成的领导 群体正在萌芽。他们虽然还很脆弱,随时都有被扼杀的可能,但他们顺 应民心天意,同时代共命运,代表着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尤其是像李 向南这样的开拓型的新人,只有在改革大潮中才有可能涌现出来。他有 胆有识,有勇有谋,能言善辩,锐气逼人。在李向南身上,体现出一种 新的激情,新的气质,新的效率和新的方式,他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 的劲头和一种义无反顾的无畏精神。他,是改革的化身,是改革时代的 “包青天”。同李向南相对立的是以顾荣为代表的那种封建式的、官僚主 义的“关系网”。他的盘根错节,貌似强大,但置人民疾苦于不顾,变 成国家和党的事业的蠹虫,其结果必将被历史所唾弃。小说不但描绘出 这种官僚主义“网络”的种种现象,而且揭示出产生这种“网络”的历 史淤积层——一个在古老的历史淤积层上生发出来的新的历史淤积 层。小说把古陵县作为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对我国社会某些封建遗留 进行了赤裸裸的剖析,大胆地触及到封建官僚主义体制,封建家长制以 及社会生活中某些封建落后的愚昧现象。正是这种历史的淤积,在当今 社会主义社会里孕育成了一个怪胎,即古陵县顾荣等人盘织成的权力 网络。改革的最大障碍正在于此。顾荣其人,是小说塑造的颇为成功的 典型。其成功之处并不在于把他写得多么锋芒毕露,而恰恰在于藏着他 的锋芒。他老谋深算,非常世故,非常机敏,有经验、有手段。明明对 改革很有抵触,却处处以正面形象出现。即使在他的同伙面前,也总是 一副正人君子的面孔,一言一行都很得体,很有分寸,显得很有长者风 范。而他骨子里却是一个充满封建家法思想的官僚。他以家长自居,专 断蛮横,死抓住权位不放,顽固地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他是在封建淤 积层上生长出来的中国社会特有的“土特产”,是我们干部队伍中官僚 主义者的代表人物。这是一个相当有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的典型形象。 如果说李向南反映了时代的强音,那么,顾荣则反应了历史的积垢。作 者对李向南和顾荣两个对立的人物塑造虽然总体上是成功的,但相比 而言,顾荣更显得真实可信些。有的评论者认为,作者在写古陵县时, 采用的是现实主义手法,唯独写李向南却有些浪漫主义色彩,而浪漫得 又不太够。还有的评论者认为,李向南在现实生活中尚没有产生,而是 一个人民需要的正在孕育中的人物。作者对这个人物的处理显得有些 理想化,甚至概念化,即所谓“意念大于形象”。更有论而言之者认为, 李向南不过是中国古代的包拯、海瑞的翻版,是迎合了中国普通读者中 那种乞求清官的陈腐思想……作者自己则认为,李向南这样的人物现 实生活中是确实存在的。但作者同时认为,一部作品的创作意图应当让 读者自己去理解,去体会。他说,如果要讲这部作品的创作意图,那么, 用简单的话概括就是: 通过比较众多的不同层次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来凝铸当代社会生活的图画。改革只是当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内容,我 们并不是为改革开药方。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