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门柳》的主要内容
小说第一部《夕阳芳草》写崇祯十五(1642年)清军从年初围攻锦州、松山,到年底已进逼京畿。李自成农民军两次攻打开封后也挥师北上。此时,复社虎丘大会围绕钱谦益谋求复官、替阉党阮大铖开脱而发生严重分歧。第二部《秋露危城》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进京,皇帝自尽,到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扬州被清军所破,也是写一年中事。小说通过拥立福王、潞王、桂王的纷争,描写了南明小朝廷的筹建和垮台。第三部《夕阳芳草》写明亡过程中知识分子进一步的分化,有的奋力抗争,有的卖身投靠,有的明哲保身,再现了复杂的历史生活。小说通过明末清初复社诸生与秦淮名妓在大动乱中的历史命运,展示了17世纪中叶“天崩地解”的社会巨变和历史画面, 并使用了大量中国古典诗词作为意象。
《夕阳芳草》
《夕阳芳草》是《白门柳》三部曲的第一部,集中描写了大明王朝覆灭的前夕,江南地区的文人组织“复社”和“阉党”、余孽之间的激烈斗争,以及复社四公子之一的冒襄与秦淮名妓董小苑一波三折的爱情纠葛,竟同权臣暗中进行政治交易,为“阉党”余孽开脱,使江南的政治、社党的争斗、内讧更显波诡云谲。
《鸡鸣风雨》
《鸡鸣风雨》是《白门柳》三部曲的第二部,情节紧接上一部,描写明朝残余势力在弘光王朝覆灭后,退守浙东地区,继续坚持抗清及其最终灭亡的过程。在该卷中,几个主要人物被命运驱上了不同的道路。黄宗羲毅然参加义军从事武装斗争;冒襄和董小宛成为颠沛离的难民;钱谦益投降北上,柳如是则独自留在南京,各自经历了种种艰难曲折,最终又集结在抗清的旗帜之下。
《秋露危城》
《秋露危城》是《白门柳》三部曲的第三部。农民军领袖李自成率兵攻入北京,明崇祯的突然灭亡给江南造成了冲击和极度混乱。为江南半壁河山,拥立新君,以史可法为首的东林集团与以马士英为首的政治势力展开较量。政权内部的矛盾日趋尖锐,各派斗争惊心动魄,甚至爆发内战危机,直至清兵一举南下。
《白门柳》赏析
《白门柳》描写的明清王朝更迭,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看,是文明程度低的民族战胜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从多民族中国的历史看,则是兄弟民族斗争、融合、发展的一个阶段。因此简单地站在清朝的立场,或是明朝的立场,并不是区分正确与否、爱国与否的标准。《白门柳》作者正是以大中华民族的历史观和维护华夏文明的主体思想,来观照和反映这段历史,并着力揭示中国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
文人生活、政治斗争、天崩地解的社会氛围,是《白门柳》全书整体的主旋律。三部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再现这一主题,当正面描写某一方面的时候,其余两方面就成为背景,在舞台背后或内在旋律中出现。这就像一部交响乐,有不同的音乐主题,当一个主题奏响的时候,其他主题就成为隐隐约约的唱和。在第一部《夕阳芳草》里,文人生活是一个正面的主题,而政治生活和末世氛围,就是这一主题背后的和声。所以《夕阳芳草》也有政治,钱谦益有自己的政治“阴谋”,黄宗羲要向朝廷进献“万言书”,冒襄为营救父亲奔走请托,都是政治。而所有的场面、情节、人物,都体现出大厦将倾、山雨欲来的紧张气氛。在第二部《秋露危城》里,政治斗争成为正面主题,可是里面当然还有文人酬唱,甚至许多政治斗争本身,也充满文人的特点。而末世悲风和社会动荡等等,比第一部更为强烈了。第三部《鸡鸣风雨》的正面主题是社会动荡,而其中当然也有文人生活和政治斗争。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