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好书推荐 > 名著小说

平凡的世界田福军的原型是谁揭秘

2019-04-02 22:33:12

  田福军的原型是谁介绍

  著名作家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里,有一个主角叫“田福军”,他一个人不辞劳苦、徒步深入偏远的山区走访民情,看到饿晕了的村民就马上命令村长搬来储备粮,甚至不惜违反上级的规定。小说中他是一个好官,正直、有爱心、能干,可谓德才兼备,近乎于完美。但记者多方考证,“田福军”很可能是通过现实中白恩培等三人艺术处理后的虚拟人物。

  可惜被艺术化的“田福军”,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形”。2016年初冬,面对央视的镜头,满头白发的白恩培不断忏悔和反思:“(我担任)副部级以上都二十多年了,正部级岗位上也十多年,没想到老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白恩培是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担任过青海、云南两地省委书记。1972年分配到延安工作,到1990年离开,在一本讲述延安石油发展的书中,白恩培感叹其在延安的时光,“20年,是自己人生最美好的年龄时段,20年,又有多少往事仍然历历在目”。

  如今,白恩培的许多老同事依然是技术工人、甚至有人捡垃圾为生,他却在不断飞宏腾达后身陷囹圄,降落人生谷底。他和以前的老同事渐行渐远,记者赴延安寻访白恩培当年的老同事、老朋友,探寻白恩培发迹,变化的轨迹。

  干活卖命的“白老胖”

  2016年11月。延安马家湾一个普通的小区里,几个退休老人坐在水泥凳上高兴地打扑克,每一次,输家要从衣服的内包里摸出一元钱,递给赢家。初冬的阳光下,老人们谈笑风生,空气明亮而温和。

  他们都是白恩培在延安石油机械厂(原延安柴油机厂)时期的同事,该厂兴建于上世纪70年代。随着陕北石油工业的发展,1980年该厂转产抽油机,后更名为延安石油机械厂。如今,该厂正进行改制,三四百人面临下岗,厂区以及家属楼土地被征。很多员工还住在上世纪70年修建的窑洞里,狭窄而阴暗。

  如果白恩培一直在这个厂干到退休,也许打牌的人群中少不了他。当然,白恩培也打扑克,但玩法不同。据大陆《财经》杂志报道,2000年左右,已被执行死刑的涉黑犯人刘汉通过他人认识时任云南省委一位负责人,每次去云南省委大院拜年时,都会给送过翡翠手镯、钻石、名表等礼品。有时候送完礼就开始打麻将,刘每次会带10万元左右,输完钱才走。这位省委负责人,据称就是白恩培。

  白恩培1946年出生陕西清涧袁家沟村密集的山丘之下,一条清澈的河边上曾经走出过4位省委书记,8位副省级、28位地师级、70多位县团级领导干部。

  其实袁家沟并无袁姓,是几乎清一色白姓的单姓村。据大陆澎湃新闻调查,从袁家沟走出的四位省委书记,山东省委原第一书记白如冰、江西省委原第一书记白栋才与福建省委原书记白治民的父亲白玉才为堂兄弟,而白治民又是白恩培父亲白炳信的胞兄,白恩培为白治民(1979年至1983年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已于2007年去世)的嫡亲侄子。

  白恩培从延安柴油机厂快速提升为地委书记期间,白恩培的本家白纪年1980年至1987年任陕西省副省长、省委常委、省委书记。白纪年是陕西绥德县人,与白恩培老家相隔70公里。被人称为平民书记。

  1958年,12岁的白恩培跟随父亲白炳信搬到西安,白炳信时任西安草滩农场党委副书记。据报道引用传闻称,白恩培小学时,有同学开玩笑地指着课桌砚台里的墨水对大家说:“谁要是把这些墨水喝掉,以后读书就聪明,就能当大官。”

  约莫一分钟后,只见白恩培直接走向课桌,拿起砚台,毫不犹豫地将其中的墨水一饮而尽。围观的同学先是愣住,后放声大笑。

  1965年,19岁的白恩培考上西北工业大学。因为文革,白恩培多读了一年大学,1970年毕业后,24岁的白恩培到陕西省军区独立师农场接受劳动锻炼,两年后进入延安柴油机厂精工车间工作。

  白恩培工作过的延安石油机械厂,目前面临改制和拆迁。

  白恩培初到延安时,和另外两名工人住在厂后面的半山腰有一个窑洞里,条件非常艰辛。一次,姓常的工人的未婚妻前来探亲,白恩培和另外一个室友抱着被子到其他宿舍睡觉,把房间给常姓一家居住。

  不久,厂里新建了38个窑洞,分了一个给白恩培。记者找到这个窑洞,大约20平方左右,里面堆满杂物,目前已分给厂里一名员工,并已被转租给他人使用。“当时,有窑洞住已经算条件很不错了”,机械厂的一位员工介绍说。

  按照当时的分配政策,延安石油机械厂的工人每个月供应的粮食指标是36到46斤,干部为30斤,小孩按照年龄不等在10斤左右,其中粗粮占60%,细粮40%,后来调整到各占一半。同时,每个月供应一斤猪肉,肉价为0.63一斤,蔬菜就几分一斤。吃的是小米,高粱等,偶尔吃一些玉米馍,也算珍馐佳肴了。

  延安石油机械厂一位退休员工向记者介绍,当时一般工人的工资只有30元左右。白恩培因为有大学本科学历,一来就是助理工程师职称,所以大约在40元左右。在当时的延安,这已属于高薪。

  “我到延安工作时,群众缺衣少药,缺食少穿,十分贫困,1973年周总理回延安时,看到这种情形禁不住落下泪来说:搞成这个样子我们对不住延安人民。”白恩培1987年在接受陕西日报采访时回忆说,“1978年全区人均收入仅53元,去年(记者注:1986年)220元”。

  身高175左右的白恩培长期戴眼镜,穿劳动布工作服,长得又白又胖,厂里有人戏称他为“白老胖”。每天早上,厂里高音喇叭一放《大海航行靠舵手》,人们就上班,再下班也放音乐,每天8小时。“白老胖”给工友们的印象是:工作很认真,干活很卖力,力气大,“别人搬不动的东西他也能搬”。

  白恩培偶尔抽烟,但是不太喝酒,业余爱打篮球和打排球,主动参加职工比赛,“当然球技在全厂职工里算一般水平”,他的一位同事如此评价。另一个同事认为,白恩培平易近人,不拿架子,见到农民,也主动打招呼,说话很和善。他当了地委书记后,这些职工在街上偶尔遇见他,也主动打招呼,嘘寒问暖。

  “当时社会风气好,不存在贪污一说。”陕西一位干部回忆,70年代有个干部贪污几千元被枪毙。 和白恩培曾住在同一排窑洞的一个职工家属对白的评价则是,办事公平,自己老公很老实,也不会因为没有去讲人情而涨不了工资。自己和孩子要上户口,找了很多人都不开证明,白恩培知道后,让秘书直接开了证明。

  如今这家人在窑洞里住了42年,靠捡垃圾为生,而白恩培已经辗转多地,官越当越大。

  (白恩培离开延安机械厂后没有回来过,他原来的很多同事至今还住在窑洞和破旧的房子里。)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