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雪原》中少剑波是怎样的人
足智多谋、胆识过人、智慧果敢。
少剑波则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作为小分队的最高指挥员,少剑波深知自身所肩负的重任和所面临的严峻斗争形势,但他始终对革命事业的胜利充满信心。
在战斗中,他冷静地分析敌情,周密部署、屡出奇兵,先后机智果断地率领小分队奇袭奶头山,智取威虎山,并利用战斗的间隙消灭九彪等;
这些作战行动充分展现出少剑波足智多谋、胆识过人、智慧果敢的性格特征。
1、少剑波的个人智慧和魅力;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就得有优越的个人条件。少剑波是一个只有22岁的“精悍俏爽,健美英俊”[③]的年轻战士。他很有智慧,与老道(宋宝森)交锋的时候,虽然杨子荣,刘勋苍他们十分焦急,他“不但不急,反而更加温和”,而且虽然老道机灵地想到少剑波会设下陷阱,但他还是聪明地先“饱饱地吃上一顿,甜甜地睡上一觉”再来设计成功抓住了一撮毛。同时在很多次的作战的胜利都是依靠他的深思熟虑,苦思冥想,最终或巧妙或艰难地打败敌人。
而他的人格魅力体现在他能够严以律己以保证自己是一个优秀的首长。练习滑雪的时候,“他对战士们苦练的要求向来没有这样严格过,对他自己更加严格”。刘勋苍对少剑波也是“一丝不苟,毫不放松他的要求尺度”。甚至还严肃地要求剑波出列接受惩罚。做得不好还要重做。少剑波也是毫不含糊地认真地练习。这样的首长怎能不令人折服!而在绥芬大甸子时,少剑波遇袭,右臂受伤,但是他依然表现出没事的样子,迷惑了敌人也给了战友们信心,不给剿匪行动增添负担。这样的首长,又怎能不令人感动!
少剑波还是一个具备丰富自然科学知识的“新人”。 在基密尔草原追踪的时候,为了让这段路程变得更加愉快,他和战友们讨论起了库仑比的四怪,还把原因分析得头头是道。在奇袭奶头山之后,他写下的诗更是让战友们惊叹他的“文武双全”。
过去有人就少剑波的这样一个光辉形象,特别是后面写到的夹皮沟人们把他当做神人来对待,表示不满。1958 年上半年,侯金镜、何其芳等理论权威们已经指出,《林海雪原》违背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规的几个方面:对少剑波个人才能着墨过多,对集体智慧强调不够,整部小说充满了“个人英雄主义”沾沾自喜的情绪;对人民的觉醒认识不足。其实这大不必要。老百姓千百年来就习惯于对英雄人物崇拜,而少剑波的光芒也没有过分到掩盖了过去所有英雄。1957 年9月,周扬对“新时代的英雄”,做了质的规定,是“具有集体主义思想和纪律性的人们”[④]。通过全文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他正是这样一个“英雄人物”。
2、积极争取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少剑波对广大的群众是亲近关爱的。
面对蘑菇老人的不理解甚至敌对态度,他“不管老人听不听,便尽量用通俗的语言宣传共产党解放军的一切”耐心地博得老人的信任,并且十分关心着老人的生活和身体健康状况。
在夹皮沟,群众们把部队当做了土匪对待,战士们都感到有点委屈,而少剑波还是耐心地进行群众工作,并且积极主动地接近群众,获得他们的信任,并且想办法为他们开拓生存空间,最终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他们准备进攻马希山等人时,中途遇到姜青山,并发生了冲突,战友们差点就要对姜青山开枪了,幸亏少剑波及时“跑上来紧急地命令” 不要开枪,为行动增添力量 。他说过:“群众是我们的,我们要一个一个、一家一家地争取。哪怕是一个小孩子也不能放弃”。
这样的光辉形象,我们怎么能说他没有纪律性,不算“英雄人物” 呢?恐怕广大群众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3、少剑波与战友们的“近距离”;
作为首长,少剑波没有特意把架子,而是与战士们亲近,保持“近距离”。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书中有不少描写少剑波对战士们的微笑的“镜头”,更有不少战士们感到少剑波“亲切”的场景。
少剑波与战士们情同手足。杨子荣和孙达得出去时,“少剑波坐在一所马架木屋里”,“想念着”他们。杨子荣找寻破胶鞋的另一只回来时,少剑波正在灯下写着日记。杨子荣直接就闯进门来。而少剑波一听杨子荣的声音,“一下蹦下炕,两人紧紧地拉着手”,说“子荣,子荣,太辛苦了,!先喝水。”
同时,火车在二道河桥头遭到敌人的凶残袭击,警卫员高波等英勇牺牲时,’少剑波满目凄凉地看着周围的战友对死者的哀悼,内心一阵激烈的翻腾,激起他沉重的自责’。他责备自己失职,责备自己粗心。“真是该死!”可见少剑波和战友们是没有隔阂的,可以亲切的交流,并且互相间充满了深厚的情谊。
作为首长,他还能勇于在战友面前承认自己的不足。审问小炉匠失利时,他“我应该承认我对付这样的匪徒是没有经验的。”这就会让战士们觉得大家都是平等的。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积极主动进行“民主决议。”他们会一块吃着午饭,一面吃,一面讨论,一面思索“线索”。他会微笑着启发大家多提方案,并且细细地吸取大家发言中的的精华,“哪怕这些意见里只有一部分、或一段话,甚至一句话是有价值的”。当少剑波受到了大家智慧的启发,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时,他自己的脑子会感到更清晰了,“脑中的那股污水,胸中的那团污气,好像完全驱泄干净了!他内心钦佩着自己的战士,不仅有惊人的战斗技能,而且有可贵的战术素养。他把战士们的意见一一地深思熟虑了一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订出了一项对付当前匪徒的战斗计划”。
尤其会让战士们感到温暖亲近的是不管在多么恶劣的战争环境中,他总是喜欢和自己的战友进行幽默而愉快的玩笑:
如: 跨谷飞涧奇袭虎狼窝时,对战友们说:“ 这座绳桥,是我们活捉土匪的天道”!
练滑雪吃了不少苦头,自信乐观地说是“交雪朋友”。
有这样一位首长,战士们怎么不充满力量,怎么会不为革命事业死心塌地的奉献一切。而这无疑得益于少剑波“近距离”的领导艺术。这样的首长完全符合“具有集体主义思想和纪律性的人们”的标准。所以与其说《林海雪原》失真,过分夸张,毋宁说,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4、少剑波与战友们的“远距离”;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上下级之间应该亲近,但是也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古代多次发生的宦官误国事件就很能从反面说明这个道理。引申到少剑波作为首长与战友们的关系同样也适用这个道理。如果首长过于容易亲近而失去了威严,那么渐渐地战士们必然会不把首长当做上级,从而使得首长的领导工作无法开展了。
少剑波具有首长的威严,工作认真起来可以说是“六亲不认”。“当他思考问题的时候,谁也不敢近前。如果谁要触犯了他这个特性,不管你是什么理由,他都可以狠狠地把你批评一顿,并且他还可以喊着上操的口令,叫你用正步走出他的房间”。
在夹皮沟工作时,白茹和高波督促他洗脚,可是一连几次少剑波好像一点没听见,连眼睛也没动一动。直到白茹蹲在炕沿下给他脱鞋,他好像这时菜发觉他旁边还有人。但是,他马上就是不耐烦地推了一下白茹“去去去,现在顾不得这些,去。”
其实这也是他的魅力之一。与战友们亲近是十分看重战友,对工作认真到近乎不近人情,就是具有高度的革命激情和工作热情了。正因为他能够在工作于战友,距离远与近上把握得很好,他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共产党解放军指战员,带领战友和群众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5、少剑波与白茹
少剑波遵循着一个原则:在女同志面前要十分稳重。这也许是一种自觉的加大距离了。
“少剑波平日除了女同志外可以和同志们欢打欢闹,可是当他思考问题的时候,谁也不敢近前”。当白茹打扰他的工作时,他毫不客气地用“严厉”的声音来呵斥她。并且会“烦躁”地责备她为什么不去开会。
不过,在人类最美好的感情面前,他脚上不敢迈进,心中还是想缩短“距离”的。后来他还是感到了自己的不是,便温和地安慰白茹。但是白茹走后,他又责备自己在“什么时候了”竟然“对一个女同志这样温情。”不管他是否真的是怕引起其他同志的误解,我们可以看出来,在当时艰难卓绝的斗争环境中,他是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事业中去的。并且作为一个小分队里面的“领导”,是很注意把握与战友间尤其是女战友间的距离的。
在成功智取威虎山之后,得到一个喘息的机会,少剑波才认真审视他和白茹的关系,并且没有过多地压制自己的情感,自觉拉近了“距离”,接住了两人之间飘荡的线的另一端。并在雪乡抒发强烈的感怀,写下“万马军中一小丫,颜似露润月季花”的动人美妙情诗。不过,他还是坚持住两人之间的距离,很快便从战斗的胜利的喜悦和爱情的甜蜜中抽身出来,继续艰巨的任务。
但是这样两个活泼人,当他俩在一起,不会再“死板得难受”了。所以才有后来,白茹为少剑波换药时他的“ 少剑波内心充满了喜悦 , 可是他老是静静地不言语 ,只是微笑着偷瞅白茹那灵巧的嘴唇,和盯在他绷带上的两只动人的大眼睛”。他们间的距离感消弭了不少。
只是战争远没有结束,即使是爱情的对象,少剑波最终还是得“远距离”交往,所以小说到了最后,并没有出现许多读者期待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完美结局,也许这正好也可以让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吧!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