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好书推荐 > 名著小说

王蒙《青春万岁》的创作背景是什么介绍

2021-10-16 11:01:20

  《青春万岁》的创作背景

  创作缘起

  1953年,时年19岁的王蒙在共青团北京市东城区委当干部。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的青年学生们从旧中国到新中国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历了旧中国土崩瓦解,新中国的百废俱兴、万象更新。大家都充满了希望、朝气、信念,相信从这一代人起将过一种全新的、无私的、非常光明的美满生活,需要清洗的只是旧社会残留下来的污垢,而且觉得这种情况未必比做几次大扫除更困难,这也是当时全社会的共识。王蒙的想法和同龄人一样,而且,他感觉到胜利的高潮不可能成为日常和永远,于是,他认为自己责任把这段历史时期和这段历史时期的少年、青年的心史记录下来。他于1953年秋天动笔,悄悄写了一年,完成初稿后他请父亲王锦第帮忙拿给北影厂的编剧潘之汀过目,潘称赞王蒙有了不起的才华,把小说推荐给中国青年出版社文艺室审读。

  1955年秋,青年出版社请中国作协青年工作委员会的萧殷审读了稿件,萧殷向王蒙指出,小说的问题在于缺少一根主线,建议他从结构上下功夫打磨,同时,中国作协青年工作委员会出为王蒙请创作假,以便他专心改稿。

  1956年春天,正在改稿的王蒙参加全国第一次青年作者会议时结识了邵燕祥,他把起草的《青春万岁》的序诗请邵燕祥看,邵燕祥帮他进行了修改,并增添了“用青春的金线与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等句。 

  出版历程

  1957年,《青春万岁》的部分章节在《文汇报》连载,个别章节在《北京日报》上发表。同年,反右斗争开始,《青春万岁》的出版事宜被冻结。

  1961年,中国各方面政策有所松动,小说的出版再度提上日程。中青社请冯牧审读书稿,根据当时的政治形势,冯牧认为书中提到“苏联”的地方过多,可以减少一些。于是,王蒙把小说中提到苏联歌曲、书籍的地方尽量中国化,例如将青年们读的《卓娅与舒拉的故事》改成《把一切献给党》,把苏联歌曲改成陕北民歌。然而,由于“北戴河会议”提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中青社的上级主管部门认为《青春万岁》中未写出知识分子与工农兵的结合,出版之事再次不了了之。

  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韦君宜与王蒙见面时,提出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青春万岁》,但请王蒙对个别内容进行删减。

  1979年5月,《青春万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首次正式出版。

  《青春万岁》赏析

  《青春万岁》中洋溢着浓郁的青春气息,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在小说中,共和国的成立激发了人们对未来的憧憬,革命的种子注入了青年的血液, 与他们生命的意义发生联系。在最青春最纯洁的时光中,他们满怀憧憬地向往着共产主义的大热潮。杨蔷云、郑波等人是王蒙“少年布尔什维克”情结的外化,他们加入学生自治会,参加集体游行,爱国爱党爱人民。她们作为党、团的青年学生干部,关心轻视政治的落后分子,鼓励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的学生揭露家庭罪恶, 清除受外国教会荼毒的“反革命”分子,谱写着五十年代的青春之歌。小说的主流是激情的、理想主义的、集体主义的,即使有忧郁的个人的内涵的东西,也能比较容易“融入”大局的时代的洪流,而这种忧郁的个人的内涵的情愫在“融入”的过程中则沉淀净化,升华为诗意,这种诗意以乐观主义为主导。

  同时,作者在小说中着重强调了青春对生活的力量。首先,青春有鉴别生活的能力。小说表现了不同社会制度下人物的命运,将光明与黑暗、开朗与压抑、欢乐与阴郁等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感触传递给读者。这不仅说明作者对生活有明确的判断,也反映他对青春向上的品格充满了自信,他相信这种品格对生活中美与丑、善与恶具有敏锐的鉴别能力。其次,青春有选择生活的力量。以郑波、杨蔷云等代表的人物富于青春的热情、锐气和力量,得以尽早地从以往生活的“痕迹”中得到超拔,拥抱革命的新时代。再次,青春潜在着一种改变生活、预示未来的热能。小说描写苏宁的家庭保留着与时代不相协调的气氛:虚伪的谦卑,抑郁的沉闷,寂寞的苦涩。但当性格爽朗的杨蔷云迈进这座四合院,给人的感觉宛若一阵清风刮过发霉的角落。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