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创作背景
书中里面有很多内容和细节都与辛夷坞的生活相关。小说中郑微的成长经历、大学时代的生活,包括她步入社会,初入职场时所面临的困惑,都有辛夷坞生活中的影子,小说里部分主角的性格和经历也都取材自辛夷坞身边的同学或朋友。
作品讲述为追寻初恋对象而步入大学的郑微,在大学邂逅新的爱情,在为爱情付出代价的过程中收获成长的故事。在作品中,作者对青春通透深刻的思考,契合读者的精神渴求,并勾起了读者心灵深处的记忆和生命体验的认同。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赏析
该小说从书名上看就韵味无穷,具有冲击力。“致我们”带有指向性,易让读者生成“关于我自己的故事”的主体感,在“镜子式”的烛照下,以主动积极的姿态走进小说,设身处地的跟随故事的发展悲喜惆怅。而“终将逝去”奠定了小说小感伤的情绪基调,以温婉的情感力量言说着“青春”过往。尽管小说与读者拥有的社会功利内容及目的之间呈现出明显的疏离状态,然而它们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结构相对立,并使审美感受达到情感上的交流。虽然它存在着网络小说难以回避的缺点,时尚浅显,缺少深层的文化沉淀和理性思考,具有平面化、快餐化、商业化的特点。但是可贵的是它直白却不粗鄙,清澈明朗却不庸俗琐碎,以真诚的姿态言说着对成长、对爱情、对梦想的思考。
不同于其他作品或以校园为背景,以纯美之爱照亮主体的觉醒,或是以职场为开端,以冷面冷心应对各取所需的法则,该小说将两者相互拼接,并把接口处的断裂作为文本最核心的呈现内容。
作品通过青年学子学业、事业和爱情的人生故事,以温婉的情感力量言说“青春”的过往,以真诚的姿态坦陈对成长、爱情、梦想的思考,表达了事业进退与爱情得失都是人生必修课、青春必经路的主题,契合了青年读者的阅读需求。
艺术特色
该小说是一部擅长“讲故事”的青春作品。故事讲得是百态横生又一波三折,在泪与笑交织中将青春成人礼细细描摹。该小说用看似寻常的题材、看似简单的结构和看似表面化的主题,刻镂了一系列情节上的精致艺术。一元中见丰富,平地上起波澜,单调中出新意,并且能于一系列自然承接、悬念、起伏、转折中不断创设巧合,始终不离专意营造的青春之爱,保持了总体结构的规整和统一。相较于中国传统文学的境外之象,和西方趋于解构与陌生化的逆向探索,该小说更多的是贴近日常的另一种书写,但却将真实与梦想中应和到极致。
该小说中郑微陈孝正产生的感情,是以郑微的“发现”开头,以陈孝正的“发现”收尾,不仅故事首尾呼应,同时主体情节也在“发现”语词的笼罩下相互走近、推衍、碰撞、纠缠,“两重发现”有效避免了情节展开时的散漫无序、情节推进的旨趣不明,将各部情节完美统一,生成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美感。两位人物的“发现”,实则仍然是内化于各个“爱的艺术”的总体情节锁链之中,故而不仅具有使结构完整、叙事有序的“工具之用”,也体现着深层次的“情感之维”,从而处处显露小说整体意蕴,具有解读空间。郑微的“发现”是“学习爱”的起点,而陈孝正的“发现”则熔铸在对“爱”的学习之中,一个“发现”从外在上推动情节一步步向对方的“发现”推进,另一个“发现”则从内在一步步予情节以发展和收纳的空间,又能使得各部情节始终扣着“发现”背后的“爱之学习”。随着情节不断推进发展,郑微陈孝正的性格也跃然纸上,呼应着他们真实性格侧面和人性的内在诉求,从外到内完成人物形象塑造,合理展开“人物性格的历史”。
该小说采用第三人称的限知性叙述视角,以主人公郑微为叙述中心。采用既旁观审视又感同身受的内外结合的视点,深入人物的心理,透视和阐释郑微的情感变化和心理感受:一方面增加了人物的亲切感和亲近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读者可以紧随郑微的心灵感受,设身处地的体会她的选择和体验;一方面又随着情节的发展,替书中人物进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揣测,使读者参与故事、逼近事件进展,仿佛成为书中的一分子,与人物共进退、共悲喜。
该小说体现了艺术作品的象征功能,充分展现作者情感中的形象与寓意,树的意象承担了重要角色,它贯穿在故事情节中,丰富故事的背景,深化主题,在情节不同发展阶段有着截然不同的寓意和内涵,对故事的推动与发展有着标志性意义。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