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孤独者主题思想
当整个世界都陷入深眠的时候,唯一醒着的人就会成为孤独者。鲁迅笔下的孤独者看似是由其本身一手造成了自己的悲惨命运,但其中蕴含的深意往往让人掩卷长思。因此,即使他们的死亡不可避免地带着几分自戕性,也让人不忍责备,不吝心痛。
魏连殳式的孤独者之所以令人怜悯,是因为他们的孤独并非是性格内向怯懦、不擅交际等等世俗的孤独,而是来源于“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深层悲哀,来源于空负一腔热血而无处泼洒的现实无奈,来源于出淤泥而不染、独善于云端的遗世独立。
这类人通常就是鲁迅时代顾影自怜的知识分子,如“魏连殳”者,往往持有才干却无人赏识,一身抱负却处处羁绊无法施展,有心报国却无法改变这个俗世。这种有心杀贼却无力回天的痛苦所滋生的茫茫孤独,耗尽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和血性。
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大多人微言轻,举步维艰,出路渺茫,至多是学而优则师或学而优则仕,教书先生和官员似乎永远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宿命,魏连殳的命运也不过如此。聊以安慰的是中国的知识分子前仆后继,生生不息,正如魏连殳坚持认为“孩子总是好的”,呼吁申飞通过拯救孩子来拯救社会,总算留存一丝希望,颇有末路英雄的悲壮色彩。
同时,作为小人物,尽管他们在旁人眼里是特殊的,尽管他们身上有一些异于世俗的气质,可他们与世人一样生活在云端之下,必须在风沙尘土、盐油酱醋中任由时间销蚀。那些孤悬于云端之上的精神属性终究没有能够安身立命的土壤,他们孤独与泯没的必然性也就在于此。
现实生活中大概很难找出一个“魏连殳”来,因为无论是那种从头至尾的孤独,还是极端的异类感与绝望感,都能轻易将一个正常人的神智击溃,甚至完全抹杀他的存在。这也给魏连殳日后的“转身”找到了合理的解释:险恶的生存困境使他放弃了骄傲而托人四处寻觅生计,最终更是背离自己的初衷,做了军阀杜师长的顾问——这个“转身”使他成功从俗世的孤独上解脱出来,是“孤独者”的最大胜利,可在他给申飞的信中却反复提到自己是个失败者,并说“现在才真是失败者了”。
因为,他获得“胜利”的代价是对本心的背离,是对灵魂的背叛。他的转身在生活上险胜一局,却同时让他在灵魂与肉身两方面都跌落了云端,陷入了灵魂的孤独感中,这是个更深的泥潭。俗世的孤独在云端之下,使人屈服;灵魂的孤独在泥潭之中,使人毁灭。人一旦屈服,就必将被泥潭吞噬,趋于毁灭。由此看来,魏连殳式孤独者的殉道,似乎是那个时代无法逃离的宿命。
然而宿命的真相又不尽如此。人屈服的理由在于俗世孤独感,而俗世的孤独除了个人的造就,也有社会的缘由。社会是个整体,很抽象,但归根到底是人的整体,为人而存在。当“人的社会”手持利刃、一刀刀割下人的血肉、让人陷入生存困境之时,其背后的主刀者也必然是人。
我们可以看到文中魏连殳的生活环境:乡邻眼中的异类,没有亲人,没有伴侣,连邻居家的孩子似乎也在逐渐疏远。这看似一个真正的俗世事孤独者,与社会没有一丝羁绊,而社会于他,好像也只有恶意与隔阂。他曾说,“我还想多活几天”,“有人愿意我活”,并“愿意为此求乞,为此冻馁,为此寂寞,为此辛苦”。尽管为生活所胁迫,魏连殳并未沦为绝望者,依旧有求生的欲望,留有一丝期盼。
然而当他成为“魏大人”后,他终于说:“这人已被敌人诱杀了。”他反复提到自己在为一个“人”活着,而这个人最终又为“人”所害。鲁迅并未在文中明确指出这里所指的“人”的概念,也不必指出。因为人指的就是当时整个社会群体,是全社会的人。如果一个人环顾四周,看到的只是一群混沌的人,看到只是一个沉沦的社会,这种孤独是十分可怕的,是要出人命的。
魏连殳为生活屈服之前不过是一个有点古怪脾气的,生活孤独的文化人,常常有一些离经叛道之举,骨子里却还是一个传统的知识分子。譬如在祖母的葬礼上他依然顺从传统的习俗,表现中规中矩,但比那些俗人更哀更痛更率真,“忽然,他流下泪来了,接着就失声,立刻又变成长嚎,像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
这模样,是老例上所没有的。”这个老例上没有的模样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一个真孝子的真情实感,对养育自己的长辈和祖先的尊崇,是我们中国知识分子的基本良心。但以魏连殳为代表的一系列孤独者,往往在内心深处自诩为超脱世俗的云端上人,是封建礼教天然的批判者——这种想法一开始就理想化地将他与社会相分离,但他毕竟真切地生活在云端之下的俗世中,一旦为俗世所不容,便只能消弭在深不见底的泥潭里。
同类相残的悲剧,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是那个时代的悲剧。小说在一定程度上,也表达了当年鲁迅自己内心的深度孤独和对当时那个社会的深深失望。
鲁迅孤独者赏析
鲁迅的小说从娱乐的角度来讲是比较没意思的,甚至是比较枯燥的,所以读鲁迅的小说有时是一场心灵的搏斗,有点像读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是一种心灵的拷问。你好像要拷问作者,有时又好像要拷问自己。
小说开头第一句就很特别——
“我和魏连殳相识一场,回想起来倒也别致,竟是以送殓始,以送殓终”。
这是一个暗示:“死亡的轮回”的沉重阴影将笼罩小说人物的命运,以及整篇小说。
小说的叙述也从“送殓”始:魏连殳一直跟他的祖母生活在一起,这个祖母其实不是他亲祖母,是他的父亲的继母。后来祖母死了,他从城里赶来奔丧。他是有名的洋学堂里出来的异端人物,所以村里的人都很紧张:他来了,能否按照我们的传统规矩办事呢?于是提出三个条件:必须穿孝服,必须跪拜,必须请和尚道士。魏连殳来了,大家没想到,他毫不犹豫地很爽气地答应了,而且他装殓祖母的时候,非常地耐心,这些都出乎人们意料之外。但更奇怪的是,当一切都正常进行,许多女人又哭又拜,他作为孝子却一声没响,大家都在哭,他不哭,这就引起了“惊异和不满”,等到大家哭完了,要走散了——
“连殳却还坐在草荐上沉思。忽然,他流下泪来了,接着就失声,立刻又变成长嚎,像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
《朝花夕拾》
范爱农、《二十四孝图》、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狗·猫·鼠、琐记、无常
《仿徨》
祝福、弟兄、在酒楼上、伤逝、离婚、孤独者、高老夫子、示众、长明灯、肥皂、幸福的家庭
《呐喊》
《呐喊》自序、阿Q正传、白光、端午节、风波、故乡、孔乙己、狂人日记、明天、社戏、头发的故事、兔和猫、一件小事、鸭的喜剧、药
《故事新编》
《野草》
《野草》英文译本序、《野草》题辞、秋夜、影的告别、求乞者、我的失恋、复仇、复仇〔其二〕、希望、雪、风筝、好的故事、过客、死火、狗的驳诘、失掉的好地狱、墓碣文、颓败线的颤动、立论、死后、这样的战士、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腊叶、淡淡的血痕中、一觉
杂文集
《伪自由书》、《而己集》、《花边文学》、《热风》、《坟》、《准风月谈》、《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附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