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江《素食者》读后感一
作者:多喝热水
跟着布克奖的风,把《素食主义者》纳入了书架,用一晚上读完了。从女主的怪异举动到素食主义爆发,从接连的梦境到童年阴影,读到最后才发现,原来不是在写素食主义,其实在写童年时期的家庭暴力对孩子精神世界的长期折磨,还揭示了在面对至亲之人患精神障碍时“正常人”的无法理解与束手无策,当然还或多或少突出了韩国人很看爱谈的女权主义。
由于突然袭来的一系列噩梦,原本就对生活毫无热情的女主英慧突然变得更加无欲无求,丢掉了家里的所有肉以及肉制品,甚至连鸡蛋牛奶也不能沾,失眠,面色苍白,大多时间都处于静止状态。同床共枕的丈夫婚后始终把她当作一个照料自己生活的保姆,当初选择这样一个女人只是因为她足够“普通”,可以满足他的所有需求而又让他足够“放心”。所以当妻子的精神发生异常,丈夫只有对于其不能正常照料自己的愤怒,甚至当妻子发生极端行为时,他没有表达一点关心,直接远远逃开。面对满是蔬菜的饭桌,英慧面无表情地讲,“我,不能吃肉…”,丈夫大吼,“那你也要连累我吗?!”多年婚姻生活,到头来仅仅把妻子当成一个工具,当她不再“好用”时,他理所当然地离开了。
与女主英慧对生活完全无所谓的状态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姐姐智慧的“完美”人格,白手起家,将一家小小的化妆品店经营得有声有色,规模越来越大,始终待人温和,保持着众人眼中好太太、好妈妈的形象。同样面对所有事情保持平静,妹妹表现出冰冷的平静,可以说是全然放弃了控制生活,而姐姐的平静充满了习惯性的暖意,来自于她从小对所有事情的小心翼翼与过度控制。
而这两种人格的形成都来自于幼年时受到的家庭影响,父亲对母亲长期家暴,用残暴的方法对待咬人的狗,把狗拴在车后面拖着跑到死,然后逼女儿们吃掉狗肉拌饭。妹妹也许是记住了那天吃进嘴里的狗肉的味道,伴着每晚家里的争吵声,终于对父亲乃至人类的惧怕到了一个极点,对今后的人生早早进入了绝望。于是在多年后深夜里一个噩梦袭来,所有积压在心里多年的黑水全部涌出,幼年目睹的家暴、父亲恶狠狠的脸、母亲的哭声、还有那天从食道滑过的狗肉的味道,一瞬间洪水般的恶心感把英慧内心残存的一点精神也彻底虐杀掉了。真正的恐惧不是表现在脸上的惊恐和内心的慌张,而是对身边所有事物的彻底放弃,直至毫无感觉,因为惧怕而拒绝一切。而姐姐为了保护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妹妹,她强迫自己表现得很成熟,催生出一种强大的、与年龄不相符的温柔,用平和而又包容的方式,小心翼翼地操控着一切。面对父亲强迫妹妹吃掉一块肉,面对丈夫对妹妹图谋不轨,她好像都可以包容,一边安抚着妹妹,一边努力地接受一切。
小说中我最不喜欢的一个角色大概就是英慧的艺术家姐夫。怀着对小姨子隐秘的欲望,提出在其身上进行彩绘的要求,在意识到英慧并不抗拒,并得知她会愿意接触其他有植物彩绘的人体后,欲望进一步上升,在自己身上也画上花朵,打着艺术的幌子,在英慧上释放了所有欲望,不能不说是一种对精神障碍者可恶的欺诈。如果说女主的丈夫代表了那群把女人当作工具的男性,那么姐夫大概是那群把女人当玩具的人吧。
末尾对精神病院场景的描写是最震撼的部分,到头来也只有姐姐能理解妹妹,也可以说是妹妹的行为把姐姐从小心翼翼编织好的幻境里拉了出来。一直以来,她对所有不好的事选择妥协和包容,对一切残暴行为的无视与屈服,都被眼前那个因为拒绝进食而瘦骨嶙峋的妹妹打醒了。从坚持让妹妹接受专业治疗到放弃治疗带她出院,也是姐姐心境变化的过程,她终于肯直面人生中所有的一切,童年的暴力、丈夫对婚姻的敷衍、自己对生活假装出来的热情,她终于肯承认自己其实和妹妹是一样的。
阴影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它无法被照亮,也就无法被别人理解。若心中有了一点别人不理解的部分,随着时间流逝,这一部分终究会滋生出无法被他人触碰的另一部分,妹妹的症结在此。姐姐的问题在于她假装内心没有阴影的自我催眠,于是当多年以后别人将这一大片阴影从她的体内拉出来后,她终于没办法继续欺骗自己了。我很喜欢故事的结局,姐妹俩从精神病院出来回家的路上,路边的树木“熊熊燃烧”,眼神暗淡而强韧。
只有直面阴影,才能自我救赎。
《素食者》读后感二
素食者(Vegan):不食用动物的肉,包括肉类、禽类、鱼类(或海鲜),也不食用来自动物身体的物品,比如蛋类、奶类。一般说来,严格素食者不食用蜂蜜,也拒绝非食物性地使用任何来源于动物身体的制品,如皮革,丝绸,羽绒,骨胶等。
本书围绕着素食者开展的故事,但素食者只是作者用以延伸故事的标志。
六个人的视觉,六个人不同的故事,六个人各执偏见的认知,像蜘蛛丝编织成网一般,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荒诞却又现实的悲剧。
“埃及出土的一具几千年历史的尸骨,上面有着狩猎的迹象。”得出一个结论“因此,人们藏在基因里,如何都无法抹除的是狩猎。”
人们是消费者,是猎人,是杀手,唯独不是生产者。人类传承千年的不是璀璨夺目的文化而是骨子里的野性,也是残忍。他们撕开猎物的皮肤,咬碎他们的喉咙,以猎物死前痛苦的呻吟而乐,这是动物的天性,也是人的天性。
在这场狩猎中,猎物是英惠,猎手是妹夫,姐夫,姐姐,父亲,母亲。每一个人有着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故事却恰恰成为了同一个角色。英惠从只是内向到最后的癫狂的禁食,对生活完全失去怀恋到追求死亡。
整个故事让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人被摧毁的过程,而是一个家庭对一个人的迫害究竟能延伸到什么地步。
三个破碎的家庭,两个破裂的孩子,在生与死的夹缝中寻求救赎。直到人在黑暗中艰难的寻求解脱,却在黑暗中越行越远,在梦境里,见到一颗挺拔的大树。
东亚文化有个共同点——物化女性。无论时代进程至何处,物化女性这一现象永远都是文化中被默许的存在。古时青楼胭脂坊,而今霓虹红灯处,只要有人需要,欲望就是打不死的吸血鬼。
第一章第一幕的主角是妹夫,也就是英惠丈夫。他们的婚姻甚至只是一个遮羞布,只是一场荒诞的演出。
[我之所以会跟这样的女人结婚,是因为她没有什么特别的魅力,同时也找不出什么特别的缺点。在她平凡的性格里,根本看不到令人眼前一亮、善于察言观色和成熟稳重的一面。正因为这样,我才觉得舒坦。如此一来,我就没有必要为了博取她的芳心而假装博学多才,也无须为约会迟到而手忙脚乱,更不用自讨没趣地拿自己跟时尚杂志里的男人做比较了。我那二十五岁之后隆起的小腹,和再怎么努力也长不出肌肉的纤瘦四肢,以及总是令我感到自卑的短小阴茎,这些对她来讲都是无关紧要的事。]
所以与她结婚并不是二者相爱的结果,更像是萍水相逢的交合。文字中从骨子里的自卑,代表了男人的懦弱无能,没有自律的生活。[就像是反正我都找不到女友,你也不咋地,那就两个人都将就一下吧。]这种看似贬低自己,实则嫌弃和不尊重女性,反而奠定了接下来英惠的不幸。
“妻子用左手揉着被我掐红的右手腕。”
“妻子没有回答。我一边破口大骂,一边在浴室门口盛放脏衣服的桶里翻出了昨天穿过的衬衫。”
[就算她的状态实在令人起疑,我也不会考虑带她去看心理医生,或是接受任何治疗。虽然我可以对别人说“心理疾病不过是疾病中的一种,没什么大不了的”,但这种事当真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可就另当别论了。坦白讲,我对莫名其妙的事一点耐性也没有。]
甚至丈夫是一个自大懒惰,有暴力倾向,不负责任的一个人。英惠也只是默默的的接受这一切。什么时候发生改变的了?是她做了一个梦的时候——也就是在梦中吞咽下一块恶心的肉。「我无法忘记用牙齿咀嚼生肉时的口感,还有我那张脸和眼神。犹如初次见到这张脸,但那的确是我的脸。不,应该反过来讲,那是我见过无数次的脸,但那不是我的脸。」
这段解析必须放在后面,所牵连的是整本小说真正想要告知我们的故事。一个常见的却又屡教不改的故事。
(我无法解释这种似曾相识又倍感陌生的感觉……也无法讲明那种既清晰又怪异和恐怖的感觉。)
她也是因为害怕自己成为那样的人所以选择远离肉食,而此刻的她,是精神治疗最佳时期,而他的丈夫只是觉得无关紧要,甚至漠视这一切,也像以往一样对自己的妻子辱骂,反而就像巨手一般,将英惠渐渐的拉入奔溃的前戏。
而后来,一切都失去控制的时候,她住进了如同监狱的医院,而他的丈夫在最后的那段时光也只是认为[她是一个疯子]这种思路,于是断绝了来往,抛弃了自己的妻子。
(我扒开妻子紧攥的右手,一只被掐在虎口窒息而死的鸟掉在了长椅上。那是一只掉了很多羽毛的暗绿绣眼鸟,它身上留有捕食者咬噬的牙印,红色的血迹清晰地漫延开来。)
英惠就像是死掉的鸟,身上留着猎食者啃噬的痕迹,红色的血迹遍布全身。
父亲是越战归来的老士兵。嘴里常挂的是我当初怎么以一人之力杀死十个越南人。妥妥的大男子主义,而稍有不慎,姊妹俩就会被他家暴,妹妹的小腿肚子甚至被他打到了十八岁。长期的家庭暴力使得妹妹的性格越加沉默寡言,行为也越来越内向。
父亲虚荣,在妹妹精神病发后,妹夫劈腿,也没有选择去看望妹妹反而是因为不知羞耻一下子与姊妹俩断开了联系,让姐妹举目无亲的原因只是因为他觉得很丢脸。而在之前妹妹食素的时候,父亲在电话那头也是暴怒,一味的辱骂。
在这里让我想起了中国的很多父母,他们也是如此这般。将孩子视为工具,自己都无法做到的事便让还未成年的孩子替自己去完成。因为所谓的奋斗,就让孩子们本该接触世界的时间葬送在课本和教室里,当他们承受不住压力的时候,抑郁的时候,就会举着我为你好的大刀,狠狠的给孩子们的心头一刀,也不管孩子身后绵绵不断的血痕。
母亲的描写不多,但当姐妹们被父亲家暴的时候母亲选择的是退让,是默许。甚至是无视。电话中的母亲也是浅薄的问为什么这样子,就像是人偶般,或许是已经没有办法去抵抗了,反而躺平算了。
姐夫是一名艺术家。追求神秘艺术的画家。他以所谓的至高艺术为幌子,掩饰住自己的荒淫。有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一个完美的家庭却以我配不上选择长期不归,甚至不理不问。拥有了珍贵之物却又不珍惜,反倒是觊觎不是自己所有的。
以君子之态伪装自己,表现出对于妻子的妹妹的关心,在工作室拍摄艺术照的时候却想让学弟强奸英惠。后来也欺骗手无寸铁的英惠和她结合。而艺术的本质不是淫乱,那不是艺术,而是源自于内心欲望的表现。
而作为姐妹花的另一面的姐姐反倒是表现出知性,美好,温柔的一面,与妹妹的阴郁,寡言,非主流形成对比。但是表面上处处为妹妹着想的她却也是悲剧根源的一份子。
在过去父亲家暴姐妹俩的时候。作为姐姐的她,反倒是逆来顺受。他没有选择去帮助自己的妹妹,而是以作为同样的受害者最终是接纳作为父亲一个不正确的一个行为。小说中对她有一个明确的描写,那就是。在父亲家暴姐妹俩的时候,他是作为一个察言观色的一个角色。经常去帮爸爸搓背之类的。所以家暴的时候,爸爸对她总是温柔的。但是妹妹作为一个沉默寡言,而且直来直往的一个人。是承受着最大的暴力行为的。可以这样说,即使姊妹俩同根生,却根本就不了解,也没有选择去了解自己的妹妹。
哪怕是她的婚姻。也只是她想要去提升自己价值的一个垫脚石。他是真正喜欢那个男人吗?这并不是。他只是看上那个男人手中艺术,一个高雅艺术的一个牌子。而他对于他的丈夫以及他的妹妹是不了解的。
到后来自己的丈夫强奸自己的妹妹的时候。他也只是认为两个人都精神出了问题。没有选择去陪伴自己的妹妹。而是将她送往的精神病院。
整部小说的第3节。是一个姐姐对于自己的人生的一个反省。也是她对于自己以前以往的过错的一个救赎。当妹妹在精神病院以自杀性的一个绝食行为。来体现对这个世界的一个反抗的时候,他才真正的明白。当小时候躲避父亲躲到森林的时候,为什么妹妹会对森林表现出如此的向往?
当人性在黑暗中越沉越深。当弱者在强者的暴力下呼吸越发沉重的时候,他们就会极力的呼救,可惜没有人会听见,受害者的呻吟。
暴力和欲望,救赎与树木。每个人的选择导致了多次寻死的英惠。作为姐姐意图就活自己妹妹的时候早已失去了最后的黄金治疗时段。也是在最后挣扎的时候才明白人生就像是一场梦,才真正的明白了妹妹真正想要的,是爱。是维持生命的营养。
地球上最不缺的就是人,很多人常说没有同一片叶子,也没有同样的一个人。事实上是,没有同样的叶子,但有很多一样的人。他们会用自己狭隘的心胸去承载他人,用自己愚昧的价值观却尺量他人,就像一个猎食者,屈服于强者,吞噬弱者。曾经有一章新闻,是一个女生想不开要自杀,但她很犹豫,于是开了直播寻求他人的指导,但网友却冷嘲热讽甚至人身攻击,还有诱导她自杀的留言。最后女生选择跳楼自杀,而那些人们成功的扮演了张牙舞爪的恶魔。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让我看到疯子的世界。其实这个时代,很多“疯子”真正就是疯子吗?或许只是格格不入罢了。这个时代是开放的时代,但却承载不了那些与众不同的人。姐姐路过精神病院的时候看见了那些被囚禁在白房子里的人,才后悔为什么自己没能早点拯救自己的妹妹。
“在梦里,我们以为那就是全部。但你知道的,醒来后才发现那并不是全部……所以,有一天,当我们醒来的时候……”
The air is still and I AM hunter.我们在黑暗中越行越远,却一直在黑暗里寻找真相。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说。人生。就像一场灾难。或许家境良好的你不会明白为什么有些人无法承受你看来无足轻重的刺激,但我还是希望。有很多人会愿意去理解那些只是格格不入的人,那些隐藏着伤口的人。
——《素食者》读后感
by子雅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