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好书推荐 > 名著小说

樊锦诗《我心归处是敦煌》经典语录与好句摘抄

2022-01-23 11:28:23

  樊锦诗《我心归处是敦煌》经典语录

  有人问我,人生的幸福在哪里?我觉得就在人的本性要求他所做的事情里。一个人找到了自己活着的理由,有意义地活着的理由,以及促成他所有爱好行为来源的那个根本性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可以让他面对所有困难,让他最终可以坦然地面对时间,面对生活,面对死亡。所有的一切必然离去,而真正的幸福,就是在自己的心灵的召唤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那个自我。

  但是,应该如何生活下去呢?如何在这样一个荒漠之地,继续走下去?常书鸿先生当年为了敦煌,从巴黎来到大西北,付出了家庭离散的惨痛代价。段文杰先生同样有着无法承受的伤痛。如今同样的命运也落在我的身上,这也许就是莫高窟人的宿命。这样伤痛的人生,不是我樊锦诗一人经历过。凡是历史上为一大事而来的人,无人可以幸免。

  北区崖面上的洞窟按功能和性质,分为六类:第一类是“禅窟”,就是供僧众禅修用的洞窟;第二类是“僧房窟”,就是过去供僧人日常起居生活用的洞窟;第三类是“僧房禅窟”,也就是同一个洞窟具备生活和禅修两种功能;第四类是“瘗窟”是用来瘗埋死去的僧人遗体和遗骨的洞窟:第五类是“礼佛窟”,顾名思义,是僧众、俗人向佛顶礼膜拜、举行佛事活动的洞窟,窟内有壁画或塑像;还有一类是“廪窟”,是用于储藏粮食等物品的洞窟。

  一切在世人看来最艰难的所在,一切人迹罕至的地方,其实是命运对于意志达成最彻底的考验之处。一切在世人看来最不可能有生之意义的地方,恰恰可以唤起生命极大的力量和信念,并且创化出常人难以企及的奇迹。

  贞元二年(786)吐蕃控制敦煌,敦煌进入吐蕃统治时期 会昌二年(842),吐蕃内乱,沙洲大族张议潮率军在咸通二年(861)攻克吐蕃控制的凉州,开启了归义军长达两百多年的统治时期。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陆上丝绸之路的衰弱、元蒙疆域的扩大,敦煌失去了中西交通中转站与西域门户的重要地位,莫高窟就此衰落。 明嘉靖七年(1528),嘉峪关闭关,敦煌百姓东迁到关内,莫高窟被彻底废弃。

  敦煌石窟是甘肃省西端的敦煌市莫高窟、西千佛洞、瓜州县榆林窟、东千佛洞、水峡口下洞子石窟、肃北县五个庙石窟、一个庙石窟等石窟群的总称。这些石窟都在古敦煌郡境内,地域相近,历史条件相同,内容相仿,风格相似。

  段先生这一代莫高窟人总是让我们想起孔子盛赞颜回的那段话:“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一个人能够做到宠辱不惊、安之若素、得之淡然、失之泰然,非有至高的精神境界所不能。画画的时候就画画,喂猪的时候就喂猪,该思考美学就思考美学,该埋头种地就埋头种地,该做学问就做学问,能够在厄运到来时,处变不惊,一念不生,这真是一种“真者不虚,如者不变”的境界。 段先生说:“一画入眼中,万事离心头。”这句诗是对他安贫乐道的人格境界很好的写照。和其他研究院的学者一样,段文杰在“文革”时期曾被下放农村,为生产队养猪。没承想,段先生在农村劳动,不但与乡邻相处和陸,还自给自足。他养猪也养得很艺术,通过改善猪圈的环境,调整饲料成分和喂养的时间,几个月后,他养的猪就长得又肥又壮,段先生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猪专家。

  每当这时,我都会想起洞窟里的那尊禅定佛,他的笑容就是一种启示。过去的已经不能追回,未来根本不确定,一个人能拥有的只有现在,唯一能被人夺走的,也只有现在。如果懂得这一点,就不能也不再会失去什么了,因为本来就没有拥有什么。任何一个人,过的只是他现在的生活,而不是什么别的生活,最长的生命和最短的生命都是如此。对当时那种处境下的我来说,我没有别的家了,我只有莫高窟这一个家。我能退到哪里去呢?如果是在华的都市,也许还可以找个地方去躲起来,可是我已经在一个荒人烟的地方,还有哪里可以退,还有哪里可以躲呢?退到任何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更为安全和可靠。

  我明确地告诉他们“年轻人有三条道路可走,一条是黄道,一条是白道,还有一条是黑道,黄道是做官,白道是发财,黑道就是做学问,在黑暗中摸索前进。到了敦煌你就只能走黑道了,没有那两条道路可走。”但是他们留了下来,也成了“打不走的莫高窟人”。

  尽管莫高窟是个小地方,但是她对中华民族的意义很重大。我们都是历史的过客。我们这些人走了,莫高窟还会在。人的一生能做的事情本来就很有限,怎么能光盯着钱,光盯着自己的官位?怎么能干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子孙的事情? 旅游和保护是永远的矛盾,那么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些人的想法呢?当遗产保护和当地的经济发展发生冲突的时候,怎么办?如何确保未来莫高窟文物和周边环境不受改变,完整地传下去?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每想到扭转这件事情的艰难过程,我就心里发堵。要改变一些人的看法,谈何容易。我们只能依靠法律,依法办事。为了保护莫高窟,我把《文物法》和《旅游法》全部研究了一遍。我也说过这样的话:“按照法律规定,你们怎么拿走的,还得怎么还回来!” 孔子说:“君子不器。”意思是说君子不仅仅是“器”。君子要有良心,有正义,有道蕴,有操守;君子要有根据良心和正义而做出是非判断的能力和眼界:要有不为外力所胁迫而坚持正义的勇气。他关注人类一般事务,并保持自己的良知。对人类一般事务,或整体命运与未来,他都有基于正义的判断,基于判断的见识,基于见识的行动。

  为什么我们俩经过风风雨雨,还能够不离不弃?我觉得那是因为我们就是那个时代的人。我们是同学,互相理解。我们从来不会说“我爱你”,我们就是把最好的东西给对方。老彭知道我喜欢他,他也从来不给我说狠话,也不愿意抛弃我这个人。

  如果此生找不到自己心灵安顿的地方,如果心灵一直在流放的路上,就犹如生活在漫漫长夜中。当下就是涅樂,当下就是佛国净土,明白了这点,莫高窟岂不就是我的佛国,我此生的净土。心的力量真是无比强大!而心的强大,就在于正定,在于守不移。

  《我心归处是敦煌》内容简介

  一本像自传又不像自传的一本书,于其说自传,我更倾向于说是一本了解敦煌的入门科普文。

  整本书包括十三部分,分别涵盖了童年、大学、实习、历史、学术、劫难、至爱、艺术、保护、管理、抢救、考古报告和莫高精神,不像一般的自传基本上以时间为线去将一个伟大人传奇的一生,而是根据不同的主题去讲诉不同的内容。没有办法像阅读一般自传体那样,按图索骥,然后根据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获得淘金之道,她更多的在描述的是,用一个普通人,正常的成长经历,成长、求学、工作、坚守,没有夸大苦难的力量,只是娓娓道来。她告诉我们:过去的已经不能再追回,未来根本不确定,一个人能拥有的只有现在,唯一能被夺走的,也只有现在。如果懂得这一点,就不能也不再会失去什么,因为本来就不拥有什么。任何一个人过的只是她现在的生活,而不是什么别的生活。最长的生命和最短的生命也是如此。是啊,最重要的不就是现在吗,很多时候在懊悔之前的所作所为或者在洋洋得意于之前的辉煌成就,但这一切不都过去了吗?而对于未来的幻想、恐惧,但未来不也还没到吗?我们要做的不应该是过好现在吗?

  没有去过敦煌,没有看过莫高窟里面的壁画和彩塑,甚至于对于壁画艺术的无知,都使我羞愧,相关的文化在逐渐的流失,每一年都在不断的消失一点点,只有这些“敦煌人”在不放弃的坚守,他们在说,再努力一点点,让这些文化留得更久一点点,让这些文化传承的精神留的再久一点点,在空荡荡的莫高窟面前,即使人去窟空,对于颇有悟性和慧根的人而言,目击空空的禅窟或有如棒喝一样的启示,即使不能顿悟,眼前也一定会浮现当年那些骨瘦如柴的禅僧,在阴暗寒冷的洞子里默坐冥想的情景,心中必定生出一种谦恭和敬意。通过这些,尘世间人们苦苦追求心灵的安顿,在这里就无需寻找,只要九层漏的铃驿响起,世界就安静,时间就停止,这便是永恒。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