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第一章主要内容
主人公年轻十岁的时候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这工作到现在看起来都挺不错,时间自由,还能享受乡间田野的无限风光,好不惬意。
那一年的整个夏天,主人公都在田野间穿梭,整天张大嘴巴打着哈欠,以至于有个村子里的孩子看到主人公都会喊叫:那个老打哈欠的人又来了!试着去想想,那种日子多舒服。
有三个有趣的小故事。第一个故事:主人公遇到一个哭泣的老人,鼻青脸肿地坐在田埂上,本来应该可怜他的,可是你知道他为什么被打吗?因为他对儿媳干了偷鸡摸狗的勾当。第二个故事:有个晚上主人公打着手电赶夜路时,在一口池塘找到了一对“偷吃”的人儿。第三个故事:男主人公遇到了一个赏心悦目的女孩,可是当主人公看到女孩那三个强壮如牛的哥哥时落荒而逃了。
余华的文字很大胆,对一些比较敏感的东西他都能用他的笔触给读者清晰地呈现出来。
接下来,主人公遇到了名叫福贵的老人,福贵是本书的关键人物,后面的文字都是以福贵的经历展开来讲的。福贵在犁田,他的脊背和牛背一样黝黑,牛好像能听懂福贵说的话。
福贵黝黑的脸笑的很生动,脸上的皱纹带动着一起动,然后,他和主人公坐在树下,向主人公讲述当年的事。接下来,行文就是基本以福贵的往事来记述的。
从这一章就看得出来这本书接下来的行文方向,能看出来作者落笔的大胆,也能看出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力。有很多细节描述的恰如其分,比如写的那几个故事,很大胆,有意思,同时他也真实,还给读者留下了遐想的空间,特别好。
最后,我解释一下,《活着》一书是没有分章节的,但是我看完后自己给分了章节,那样写读后感会好一点。我会坚持把这本小说读完,也把这本书和大家一起分享,读者朋友们也可以和我一起交流读书心得,本人欢迎之至。
《活着》读后感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活着》
余华说“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因此,忍受与苦难造就了活着。
看书过程中对作者文笔无比佩服,用第一人称讲述他在田间遇到的这个叫福贵的老人的一生。却又恨他,恨作者一次次给我们一点点美好,一点点希望,却更把我们推向更大的深渊。
第一次大哭是有庆突如其来的死亡,那个早上还迷迷瞪瞪就跑去给羊割草,中午放学又光脚跑三四十里地回家割草,急急忙忙扒了饭回学校的有庆就这样,被抽血死去。怎么能让人接受呢?等看到凤霞有了美好的家庭,却又因为生孩子大出血而死。好不容易生下的苦根,却又因吃豆子而死。骗我的,生活还是这样狗屎。
我无法再像一开始那样批判福贵,将他不幸的开始归结于自作自受。鲁迅先生说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这个世界上也从未有过“感同身受”这回事。没有经历过,其所言所行都十分苍白而无力。
如果有人问我如果你是福贵,你能挺过这么多苦难,继续活着吗?我想我是不能的,但是如果我真的成了福贵,可能也是这样活着。
我以前也总觉得为了活着而活着没有意义。有一段时间心理上出现了很强的抑郁情绪,其实什么也没有发生,却感觉自己在泥潭里。在深渊,在低谷,甚至对生活失望,对人际交往无感,其实活着就是活着没有任何意义。我的经历跟福贵相比不值一提。
现在我只想好好的活着,有意义的活着。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