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第13-15章主要内容
我经过与查理斯的一番沟通,知道,他为了画画抛妻弃子,而且完全没有内疚感,让我恨不得揍他一顿。
谈话结束后我与查理斯共进晚餐,遇到一件怪事,有妓女看上他,甚至可以免费倒贴。因为查理斯的法语不是很好,所以要通过我与那妓女沟通,要我赶走她。
查理斯并不为女色而动摇,反而反感这种行为,也再一次证明了他抛弃家庭,并不是为了女人。
查理斯说:“在伦敦,只要我愿意,完全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女人陪伴。可是,我来巴黎不是为了这个。”
在返回伦敦的路上,我一直在想思特里克兰德的事情,我想把准备告诉他妻子的话好好梳理一下。但这件事情不那么顺遂,我可以想象得出,她听了我的见闻,应该会很失望,我对自己也感到很失望。我看不清思特里克兰德,我不能理解他做事的动机。
站在我面前的这个人却是一个根本不在意他人看法的人,他做事不会顾及礼仪规矩,一切随心而行。如果你想拿条条框框约束他,反而会被他灵巧地逃走,使你无可奈何。在他身上似乎有一种绝对的自由。
当时我对他说:
“听我一句劝,要是人人都像你这样做事,地球就玩儿完了。”
“你真是太蠢了。我只是个特殊的例子,并不代表别人就要像我这样。对大部分人来说,只要做好日常工作就知足了。”
我想讽刺他一句。
“那你肯定不相信一句名言:人不管做什么,都要使自己的行为能够成为可普遍化的原则。”
“我可从来不知道有这句名言,一定是你杜撰的。”
“错了,这是康德说的。”
“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反正也是胡言乱语。”
思特里克兰德是个例外,他不在意别人的指责,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也没有一丝一毫的愧疚,说真的,我觉得他就像是一个怪物,十分吓人。
阅读感悟:
说真的,我看完这几章,对于查理斯的想法,我有佩服,也有不认可。
佩服他的勇敢,敢向世俗挑战,可甚至可以完全做到不理会外界任何人的看法,坚持己见一意孤行走到最后。
对于理想的追求,他是狂热的,他能走自己的道路,即使在他人眼里他再荒谬,他也毫不动摇。虽然现在还看不出他以后有多大的成就,是否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画家,等他有勇气去追求,这也是一件值得佩服的事情。
对于家庭来说,他没有做任何的安排就抛弃了他的妻子和孩子,甚至没有提供任何的生活费。这是他对家庭的不负责任,在某一方面来说,他又是一个非常没有责任心的人。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当遍地都是六便士时,你是否还有勇气抬头望向月亮?
一百多年前,奥斯卡·王尔德写下这样的话,“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这,就可以用来概括《月亮与六便士》这部小说。一个家庭美满,事业成功的证券经济人,一夜之间抛弃了一切,远走他乡,从伦敦去了巴黎。后来人们才知道他是去那里画画,经受了一系列的磨难,在对文明世界的厌倦下,他来到南太平洋中的一座美丽岛屿,与世隔绝。在临终前,他带着傲慢和不逊纵火烧了自己创作的一幅杰作……
在这部小说中,毛姆描写了诸多人物,一边是为理想而倾其所有的,孜孜不倦的斯特里克兰,亚伯梓罕医生,布吕诺船长;一边是爱慕虚荣的斯特里克兰夫人,库特拉斯夫人,卡迈克尔医生,还有热心诚实的斯特洛夫,背叛爱情的布兰奇,贪图小利却义薄云天的尼克尔斯船长,乐善好施的蒂阿瑞,能说会道的库特拉斯,纯朴善良的阿塔……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来写,夹叙夹议,娓娓道来,对自我也有很多反省,对人生感悟良多。如此纷繁的故事,全凭"我"来穿针引线,可以说“我”是这部小说的又一个主角。
了解斯特里克兰前,你必须了解高更,纵看高更,三十五岁毅然辞去了个股票经纪人的工作,专心致力于绘画;一__一年值一__三年,以及一__五年至一九零一年,高更曾两度前往塔希提岛,长期居住并进行创作。这些都与斯特里克兰的命运有了几份相似之处。可以说:理想与现实,崇高与卑贱,神圣与凡俗,无论在斯特里克兰还是高更上,都并非二次元对立。斯特里克兰即带有现实生活的粗鄙和冷漠,也有着无人能及的超凡意志和追求。这也就是《我们从哪里来?(高更作)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的核心精神。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是终极的灵魂追问。这幅画如此的深邃而震撼,而在小说中,它完成了主人公的精神性追问,最后被付之一炬,暗示着什么?当人类的精神性抵达了自身,并且为了这个自身而存在,不再需要任何物质性的东西,哪怕是所谓的艺术杰作。这正是艺术创作的心声:当你完成了最伟大的作品,它便离你而去,因为艺术的最高诉求并非任何实体,而是那遥不可及的精神的涅磐的象征……付之一炬正是涅磐的象征。和高更相比,斯特里克兰的死和他的杰作的毁灭更显得震撼人心,这正是小说的高明之处。
放眼望去,满地都是六便士,人们争先恐后地争抢着。唯斯特里克兰,冷嘲热讽了一阵后,望向他心中的一轮明月……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