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第31-35章主要内容
我始终无法相信思特里克兰德会对勃朗什·施特略夫产生爱情。因为在我看来,他根本不会真正爱上一个人。爱情是一种温柔的情感,但是思特里克兰德不懂得对别人温柔以待。事实上,他对自己也不懂得温柔。爱情包含着一种热情,需要体贴和关心别人,需要让别人高兴。
施特略夫一直在挽回自己与妻子的感情,但他妻子却铁定了心思离他而去。
我想让施特略夫住在我那里,但他拒绝了。他还回了她妻子那边拿行李,期待再见她一面,可是他失望了。
他一直纠缠着妻子,希望她能回心转意,对于不爱的人,他妻子能狠得下心,还打了他一巴掌。
我看不惯施特略夫的懦弱、不争气和卑微,还建议他回老家平复下心情,但是他拒绝了,他要留在这里,如果他妻子遇到什么事,还可以找到依靠的人。
我很久没见过思特里克兰德了。说实话,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讨厌过他,我很想把自己的想法跟他说一说,但是我认为这根本不值得,我何必费这个工夫呢?
我不是不想为别人的事情打抱不平,但我觉得没有必要将这种正义感特地显示出来,因为别人会觉得你太喜欢显摆自己,而且他会把当事人的悲惨遭遇当成笑话来看。
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我是不会动怒的。何况思特里克兰德又擅长挖苦嘲讽别人,所以我得更加小心,免得他觉得我是在装腔作势。
有一天我路过那家咖啡馆,偶遇思特里克兰德邀请我跟他一起下棋,本想拒绝的我最后还是答应了。
施特略夫他妻子也在旁边,但看不出她是幸福还是不幸福。
再后来施特略夫知道了,我见过他妻子,想了解她的情况,我如实地告诉他。还让我写信转交给她妻子,因为他写给他妻子的信她都没看。
我和施特略夫一致认为,思特里克兰德和勃朗什一定会分手,到时候可能会有一场灾难发生。但我们完全没想到,这件事的走向竟然是一出那样的悲剧
——他们俩吵架,勃朗什服毒自杀,幸好未遂。
阅读感悟:
看到这里,其实对于勃朗什的想不开,我觉得她有点自讨苦吃。
有一个这么爱她的人,却是追求另外一个也许并不懂得爱情的人。
或许在我们旁人眼里觉得的愚蠢,在当事人的心中却是心甘情愿。
我们外人来看,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可以判断,她爱这个人是否对与错。
如果她愿意,即使受再多的苦,她也心肝情愿,甘之如饴。
对于爱她的人来说,却是一个残酷的现实。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在刚开始读到这本小说主人公的时候,对他的外形,和个性的描写总让我联想到梵高,原来小说主人公 Charles Strickland 的原型是Paul Gauguin (保罗 高更)。而高更和梵高的友谊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们在艺术上相互借鉴,共同学习,可分歧却也无时不刻的存在着,最后俩人的友情在短暂的62天亲密接触后,以梵高的割耳闹剧收场。
梵高疯了,梵高死了,高更也从此离开巴黎去了南太平洋的一个默默无闻的岛屿Tahiti;其实两个人有很多相似之处,都差不多是疯子一样的天才,梵高是确确实实的疯子,高更可能还差那么一点儿就是疯子了,所以他走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才最终达到了自己的艺术天堂,而梵高相对于他来说要幸运的多,梵高早早的找的自己的艺术之路,在巅峰时刻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高更曾请求巴黎的朋友给他寄向日葵种子,由此可见他对梵高的怀念,我想他肯定后悔了,后悔在梵高最脆弱的日子里开了他,他对梵高的死肯定是愧疚的';
非常让人庆幸的是,高更生命中最重要的在大溪地岛上完成的作品《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像何处去?》并没有像小说中那样被烧毁,而是幸运的留存了下来;
高更的晚年确实是贫困交加,疾病缠身的,但是具体的情形谁也不知道,毛姆在小说中的描写异常凄惨,可能是小说的缘故,作者加了很多大胆的猜想,和语言的加工,借此增加对主人公悲惨命运的烘托吧。我觉得毛姆这篇小说的主人公身上有着高更和梵高两人的影子,高更和梵高的个体互相矛盾,他们的命运和对艺术的执着又互相辉映,可能毛姆也是想对这段友谊给予些美好的诠释吧!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