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第一卷第十八章内容
第十八章 第一部分 太平洋下四千里
“鹦鹉螺”号上的船员前一晚撒网到艇后捕鱼,第二天收网,收获美味。
尼摩艇长提及海洋有循环系统,热,盐和微生物在海洋里发挥巨大作用。
热力可以造成海水有不同密度,形成顺流和逆流。
盐使海水不容易蒸发,风不能把太多海水水蒸气吹走,否则,海水会变成水,淹没温带地区。盐作用之大,在地球总体布局中起到制衡作用。
纤毛虫,一滴水含有几百万个,这种微生物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八十万个才只有1克,但作用不可轻视。它们吸收海水中的盐分,吸收水里的固体物质。
作为石灰质陆地的缔造者,制造出珊瑚和石珊瑚。水滴中若不含矿物质,将变轻,浮至海面,吸收海水蒸发时遗弃的盐,变重,再下降,给那些微生物带去新的可供吸收的物质。
海水产生上下循环往复的水流,永不止息的运动,永不终止的生命。
海洋对于尼摩艇长是生活场所。
“三人行”目睹遇难的沉入海底的船,船员们痛苦挣扎,求生的神情令阿罗纳克斯教授,仆人孔塞伊和加拿大人内德内心久久不能平复。
穿行太平洋,大海慷慨地展现出变换无穷的魅力神奇景色,可谓移步换景,令人大开眼界!读书可以安静,丰富内心世界!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打开《海底两万里》,我怀着好奇心,和书中的主人翁探险者博物学家阿尤那斯一起乘坐着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一起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遇见了许多罕见海底动植物,还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遗址等等。让我知道了大量的科学文化和地理地质知识,尤其是光的折射、珍珠的分类、采集、潜水艇的构造…这些东西如今都已变成了现实,我感叹作者儒勒.凡尔纳的想象力,竟能在还未发明电灯的社会中预料到未来世界,把科学与故事结合,创造出一个神奇的海底世界。
鹦鹉螺号的尼摩船长是个谜一样的人物,他性格阴郁,却又知识渊博。他可以为法国偿还几百亿国债;看到朋友死去会无声地落泪;会把上百万黄金送给穷苦的人;会收容所有厌恶陆地的人;会把满口袋的珍珠送给可怜的采珠人;会逃避人类,施行可怕的报复…尼摩船长对人类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他的心中充满无尽的痛苦,却也是一个善良的人。
南极缺氧的时候,当时只有潜水服上的储蓄罐里还有一丝空气,那时由于缺乏空气,他们几乎虚脱。这时,尼摩船长没有去吸最后一丝空气来维持生命,而是把生还的机会留给了教授。他为了别人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行为感动了无数读者,也感动了我。
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作者还同时告诫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也要重视防止被利用、危害人类自身危机的行为。儒勒.凡尔纳提出要爱护海豹、鲸等海洋生物,谴责滥杀滥捕的观念…面对这早在两百年前的先知者的呼吁,我陷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此书只是让读者感受丰富多彩的历险和涉取传神知识吗?不,它是在启发我们,让我们的心灵对自然科学有更大的收获。
儒勒.凡尔纳是在告诉我们: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当时具备一定的科学背景,才可能有来源于现实或高于现实的想象,否则不是科幻只是空想;而如果连想象都没有,没有目的更不可能有科学的进步。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