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第二卷第一章读书笔记
第二卷 第一章印度洋
【主要内容】
“鹦鹉螺号”在印度洋穿行,“我们”分析着这艘神秘的船艇和尼莫艇长,看到了离有人类居住最近的陆地,看到了“船蛸”,在孟加拉湾海面上无数漂浮的尸体和一望无垠的“乳白色的海洋”。
【好词积累】
深不可测 患难之交 生死与共 引以为豪
世态炎凉 慷慨大方 徘徊不定 面无表情
一言不发 尽善尽美 淋漓尽致 清澈透明
垂涎欲滴 长途跋涉 马马虎虎 凸凹不平
令人生畏 悬崖峭壁 赞叹不已 力大无比
【好句赏析】
珊瑚墓地那感人的一幕深深地烙入了我的脑海,这次海底旅行的第一阶段就在那里结束。现在开始的是第二阶段的旅行。
(过渡句,承上启下,承接第一卷,开启第二卷。)
灯里有一些凸状镜片,像灯塔的玻璃那样放置着,把灯光聚集在一个有效的面上,使亮度骤增百倍。电灯设计得如此的尽善尽美,使它的照亮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事实上,灯光是产生在真空中的,这就同时确保了它的稳定性和强度。而且,真空也可以减少石墨的消耗,灯的弧光正是从两根石墨棒之间产生的。节约对尼摩艇长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他不可能随意更新石墨棒。但在真空条件下,石墨棒的消耗速度是慢得几乎难以察觉。
(探照灯的细致描写,分析了电灯的完美设计,从而说明了尼摩艇长的严谨与智慧。)
“鹦鹉螺号”船上的鱼网还捞起了好几种海龟。它们的背部隆起,龟甲十分珍贵。这类善于潜水的爬行动物翕上鼻腔外孔的肉阀,就能长时间地呆在水里。这些海龟中有几只被捉住时,还缩在龟壳里睡觉呢,它这一招还可以抵预海里动物的袭击。总的来说,这些海龟的肉吃起来马马虎虎,但它们的蛋却是一味可口的佳肴。
(海龟的外形和习性描写,体现海底生物之丰富。)
在康塞尔的日记中,我还可以列举出他记录下的这一带海域中特有的单鼻鲀类动物,如红背鱼;身上有三道纵纹的白腹针鱼;长7英寸、色彩鲜艳的电鱼。其次是身上长有白色条纹、无尾,样子犹如一只黑褐色的蛋的卵鱼,这类鱼是其他鱼类的样本;还有称得上是真正的海底豪猪的鱼虎,它浑身长刺,身体一鼓,便形成了一个长满利刺的刺球,和各大洋都有的海马;唇长,鳍像双翅一样宽大,算不上是飞行但至少是会飞跃的海蛾鱼;尾部布满鳞片,体形扁平的鸽子鱼;身长25公分,色彩绚丽,味道鲜美的长颌鱼;头部凸凹不平的青灰色美首鱼;无数的身有黑纹,腹鳍长,能在水面以惊人的速度滑行的鳚鱼;味道鲜美,能扬起腹鳍顺流而下的风帆鱼;造物用黄、天蓝、银白和金黄各种色彩装扮起来的色彩斑斓的彩鱼;鱼翅成丝状的绒翼;身上沾着泥沙,能发出某种嗯嗯声的杜父鱼;肝脏有毒的鲂鮄;眼睛上罩着一个会动的眼泡的波帝恩鱼;最后是嘴尖长如管的哨子鱼,这位海洋中真正的猎手,有着一支夏斯波公司或雷明顿公司都设计不出的长枪,它每从嘴枪里射出一滴水,就能杀死一只虫子。
(海底鱼类的详细描写,充分说明海底生物丰富与作者知识的渊博。)
这些动作优美的软体动物吸进一管水,再把水射出来,借助水的反作用力向后游动。它们有8条触须,细长的6条漂浮在水面,而另外2条则竖起弯成掌状,像风帆一样迎风舒展。我清晰地看到了它们螺旋状的波纹介壳,居维埃确如其当地称它们为“精巧的小舟”。这真是一叶真正的小舟啊!船蛸用分泌液做出自己的外壳,它不把外壳粘在身上,可外壳却时刻装载着船蛸。
(印度洋特有船蛸的外形描写,借用比喻的手法将它们比作“精巧的小舟”,并赞叹自然造化的奇妙。)
“不,小伙子,这让你惊讶的白色是因为水中有成千上万条细小发光的纤毛虫。这些虫胶质无色,像一根头发那么细,长不到五分之一毫米。这些纤毛虫相互粘在一起,延伸在好几海里的海面上。”
(语言描写,借助教授的话,作者科学解释了“乳白色的大海”的奥妙。)
第一章 印度洋
第一部分写到珊瑚墓地,在那里“鹦鹉螺”号的主人和共患难的朋友长眠,受不到鲨鱼和人的侵扰。
“鹦鹉螺”号在印度洋乘风破浪。阿龙纳斯教授们看到基灵岛。基灵岛是一座石珊瑚岛,椰树遍布,非常美丽,达尔文先生和菲茨罗伊船长曾经登上过该岛。
见到“船蛸shao”,一种软体动物,且孔塞伊将尼摩船长的艇形容为“船蛸”。
一群角鲨紧随潜艇,令人望而生畏。
宽阔孟加拉湾入口,漂浮着无数的尸体,来自印度城市,顺恒河而下。
一望无垠的“乳白色大海”,水中为数众多的纤毛虫纲小动物造成的。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