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好书推荐 > 名著小说

《怨女》的写作背景 和《金锁记》是什么关系

2019-12-12 16:57:07

  四、改写动机:

  旧作新写这一现象在文学圈至今仍然并不罕见。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就曾将短篇小说《萤》改写为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成为闻名世界的经典名作;美籍华人女作家严歌苓在与张艺谋导演合作拍摄了电影《金陵十三钗》之后,也曾将中篇《金陵十三钗》改写为长篇,加入对十三位妓女下落的追寻。

  张爱玲也是个很爱改写自己过往作品的作家。从《十八春》到《半生缘》,从《金锁记》到《怨女》,从《少帅》到《小团圆》等等,改写与重复的地方比比皆是。

  时隔二十年,张爱玲重写《金锁记》,改写动机究竟为何?

  (一)、源于作家的一种“不尽兴”性:

  我认为,一位作家之所以对之前的作品进行再创作,第一个原因往往是出于一种“不尽兴”。也就是说,作者想要借助作品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在之前的那部作品里并未能得到淋漓尽致地呈现,故希望通过改写这种方式,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将自己所要表达的东西更加详细、更加深刻地表达出来。

  对张爱玲来说,改写《金锁记》是件十分冒险的事,毕竟已经被冠上了“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的盛誉。稍不留神,就可能会造成狗尾续貂的结果。然而张爱玲在《写什么》中说:“为什么常常要感到改变写作方向的需要呢?因为作者的手法常犯雷同的毛病,因此嫌重复。”

  由于受中篇小说篇幅的限制,《金锁记》运用了典型的张氏“典型案例”的写作手法,管中窥豹,以点及面,集中通过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场景及事件来刻画人物形象,传递写作意图。然而这种写作手法,无论对作者还是读者来说,都或多或少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也就是一种“不尽兴”,感觉在这个故事框架里可以有更多的事情发生,有更多的事情要交代。可能正是出于这种“不尽兴”,张爱玲先将《金锁记》改写为英文版的PinkTears(《粉泪》),遭到出版社退稿后,又进行修改,改写成TheRougeFromtheNorth(《北地胭脂》),又根据英文版译写成中文版,命名为《怨女》,可谓是费尽了心思,足见张爱玲对于自己这个故事的喜爱程度。有人评论说:“这是张爱玲一贯的大事化小的说法,有举重若轻之妙,但是,‘改变’,不仅仅是因为‘嫌重复’,更重要的则是有其更高的艺术追求。”无论是生活还是写作,张爱玲本就是个完美主义者,重新创作的《怨女》是由于其对于《金锁记》感到的“不尽兴”,而尝试的一种更高的艺术追求。

  (二)、源于作家的一种“自省”性

  写出《金锁记》时,张爱玲还是一个二十出头,不可一世的“天才少女作家”,这时期的作品无论是词句的运用,还是意象的选取,都呈现出一种极致奢华的状态,是一种高调的华美。而创作《怨女》时,张爱玲已是年近半百,历经了人世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独居美国,深居简出,过着与外界几乎隔绝的生活。这时的她早已看淡了一切。这时的她再回顾自己年轻气盛时创作的作品时,难免会觉得有“不足”或者“写过头了”之感。而这种“自省”也正是促使张爱玲重新提笔,改写《怨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从《金锁记》中大量精致的意象描写,到《怨女》中回归平淡,张爱玲欲以日常生活以及更加细致的心里描写来打动读者。这两个故事的时间跨度都很大,从少女一直写到晚年,创作《金锁记》时,张爱玲更多的是凭借其想象力和写作才华。而在写作《怨女》时,张爱玲更多的是将自身的往事经历及体验“转移”到主人公银娣身上,是一种对生活的省视,也是对以往作品的一种省视。

  从《金锁记》到《怨女》,较之七巧的疯狂,银娣多了几分收敛与麻木。这样从而能够更加凸显人物形象的苍凉感,让读者多出一份怜悯之心;

  从《金锁记》到《怨女》,张爱玲的创作也进一步的成熟,《红楼梦》对其写作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

  从《金锁记》到《怨女》,文章更加深入细腻地渲染了一种悲剧感。处在封建末期腐朽统治下的中国普通女性,身上都带着一种苍凉的悲剧性。她们人格的扭曲与变形,身心的麻木,都是这个社会带给她们的影响。她们的悲剧不可避免,只有根除了腐朽社会制度的根源,才能真正还她们一个完整的人格。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