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有什么性格特点
斯蒂芬・金(Stephen King)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天才,历时 30 多年写出 40 多本小说 和 200 多部短篇小说,作品被翻译 成 33 种语言,发行超过 3 亿本,被 誉为“每个美国家庭的必备书之一”。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斯蒂芬・金异军突起,声名鹊起,金的作品之所以倍受推崇,主要是因为在描写恐怖、科幻和奇妙故事上有其独到之处。他的《肖申克的救赎 》 ( The Shaw shank Redemption, 1994)是一部迥异于作者其它作品风格和主题的“另类 ”之作。它是通过对人性的深情解读和严肃思考征服来读者的。令人眼前一亮,其作品让人回味无穷 。
全书以瑞德的角度叙述了安迪的故事,也讲了整个肖申克的故事。故事发生在 1947 年,银行家安迪在一个失意的深夜之后,被当作杀害妻子与情夫的凶手送上法庭 。他被判无期徒刑,送进了固若金汤的鲨堡监狱( Shaw shank) 。妻子的不忠 、律师的奸诈 、法官的误判 、狱警的凶暴 、典狱长的贪心与卑鄙,将正处而立之年的安迪一下子从人生的巅峰推向了世间地狱 。 然而,他却从没有沉沦在肖申克,他热衷于对地质的研究,所以让瑞德帮他弄来一把小石锤,就在监狱里制作了许多精美的小石器。读到最后,我们才知道他这把小石锤的真正用途;他教典狱长和警卫如何逃税,为此他所得到的最大回报赢得所有人的善意对待。他因此得到特批,在监狱里办起了图书馆,他还帮助狱友们考得同等学历证等等。这一切,使得在肖申克里的安迪,变得神奇而伟大。那么安迪到底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呢!让我们从他的性格说起。
《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的性格探索
坚定的信念和信仰
主人翁安迪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体面的工作,在他的身上体现的是的西方追求自由、自我价值实现、个性解放的个人主义精神。蒙冤入狱的安迪始终不放弃心中的希望。
在长达十九年的牢狱生活中,磨难都没能毁灭安迪的希望这个信念,他始终不放弃对自由的向往,用一把小小的鹤嘴锄挖出了一条通向自由的通路,十九年一把一把的往操场上运土,这样的坚持在平常人眼中是不可思议的。漫长的牢狱生活中,尽管他不甘心,也只好无奈地接受了误判。同时,他渐渐忏悔到妻子红杏出墙主要原因正是自己的性格造成的,他意识到自己的不善言辞,不懂得表达对妻子的爱,才是造成那样的悲剧的根源。安迪承认自己的原罪,慢慢地走向救赎的过程。
为了获得精神救赎 ,在监狱里,他竭尽所能,施展才华,展现自身价值。他给州议员写信争取到那两百美元的图书基金,把监狱图书馆搞得有模有样,通过这些图书和帮助囚犯参加考试,让他们获得同等学力文凭。他寄情于雕刻;磨制国际象棋和好友瑞德下棋;他播放美妙的音乐-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洗涤狱犯久被禁锢和污染的心灵;在屋顶劳作的时候,他不顾危险,运用娴熟的专业知识,抓住狱警海利的弱点,为狱友和自己争取到啤酒和片刻的休息时间。他在倾心打造的图书馆里,让狱友阅读大仲马的《基度山伯爵》。通过这些,安迪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我和他人的双重精神救赎。
这里必须提及同信仰有关的“救赎 ”一词,它起源于《圣经》 。 “救赎 ”在基督教教派中是重要的概念。那么《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救赎”一词到底是指什么,让人回味 。到底是谁救赎了谁呢? 它是指越狱获得救赎呢,还是指获得自由也就是一种精神的救赎呢 ? 是安迪救赎了自己和瑞德,还是希信仰和信念救赎了自由?毫无疑问,救赎主当然是主人公安迪,而被救赎的对象不仅仅是安迪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其中包括瑞德和其他狱友。
不过不同的是,他救赎自己的方式并不是通过忏悔和祷告或是成天抱着本《圣经》,而是以自己坚强的的信念和信仰以及顽强的意志去一步一步地完成自己的身体和灵魂的救赎的。在那个雷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夜晚,当他爬出污浊不堪的污水管,张开双臂接受暴风雨的洗礼时,读者仿佛看到了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复活一般,他彻底被救赎了。
超常的理性和韧性、人性
安迪的理性,韧性和人性的体现在于用各种形式对抗暴力制度,在于他对恶势力坚决的反抗,他目睹了狱中腐败之后,安迪自知难以讨回清白,只有越狱才是生路 。于是他开始暗中实施自己的计划,他结识了专在狱中从事黑市交易的罪犯瑞德,并从瑞德那里弄来《圣经》和一些在别人眼里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东西 。同时,他坚持不懈近十年接连不断的书信上访,为鲨堡监狱建立了全美最好的监狱图书馆 在于他二十年来孜孜不倦地挖地洞以求逃生。
安迪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异于常人的理性,理性使他能够自如地在得失之间谋取平衡,使他从自己身上剥离了仇恨,超越了自我,并最终到达自由的彼岸。作品没有大篇幅地着墨于安迪如何艰难地 、顽强地 、智慧地掘洞,而是描述安迪在那个残酷吞噬肉体和灵魂的魔域里自始至终顽强地完成了对人性的坚守。理性使他永不认命,使他深信人性不会泯灭,使他对自由始终怀着希望和憧憬,使他为自我救赎和实现人身的真正自由而不懈努力 。
《肖申克的救赎 》对人性的描述是通过主人公的恶劣生存环境来表现的 。斯蒂芬・金选择监狱作为故事背景有着特殊的意义。 其立意显然是想在特定的环境里将人性的丑恶和肮脏揭示出来。当人看不到希望,感觉不到生存的意义,是依然坚持人性,保持理性,确实是两难抉择。改变似乎理所当然。如果能不懈坚持,那必然会产生强烈的震撼效果 。 但种种不白之冤和残酷的折磨最终没能使安迪自暴自弃。在安迪身上, 我们看到, 每一次打击,都是考验人性 、理性,洗涤灵魂的过程 。妻子的背叛最初使他暴跳如雷,但他很快宽恕了妻子 , 默默承担了妻子的罪过 。妻子在与人偷情时被杀又连累上了安迪,他成了主要嫌疑人,案发现场的各种证据都对安迪不利,再加法官和陪审团成员的不负责任,最终导致了安迪被判无期徒刑,关进了肖申克监狱。这一切不幸都发生在他身上,他也没有抱怨,平静地接受了惩罚 。然而,他从未像其他犯人一 样,在一天将尽时,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牢房去面对另一个不尽的长夜 。相反,他总是抬头挺胸, 平心静气地应对所有这些打击,得益于他人性中所具备的宽恕态度,得益于他的理性,使他自己的心灵得到解放, 任何形式的牢笼都束缚不了他 。安迪选择了孤军奋战,选择了坚持, 最终凭自己的努力重获自由 。
另类的个人英雄主义
美国人有着强烈的自我中心观念,他们信奉个人主义,并始终将追求个人幸福和自由放在核心地位,努力使其成为一种社会的共识。不仅如此,美国人崇尚个人奋斗、冒险,崇尚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个人奋斗或个人主义的逻辑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追求个人利益与个人自主为目的的个人主义在美国几乎具有神圣的意义。这种独特的价值观却在美国的社会发展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美国文学作品往往在极力打造各式孤胆英雄形象,极力夸大英雄个体力量战胜群体敌对势力的决定性作用。将个体力量无限夸大、神化.从而赋予了这些英雄人物以极端个人英雄主义的价值取向。
而《肖申克的救赎》以一种较为温婉、略带黑色幽默地、神话般地复制了美国主流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文化特征。安迪就被塑造成了一个心中充满希望神话式的人物。由于被控谋杀自己的妻子和妻子的情人,他被送入了肖申克监狱,在这里,人性的贪婪和欲望的扩张暴露无遗。道貌岸然的典狱长虽然对《圣经》能够倒背如流,但其实是一个阴险、贪婪、残酷且不择手段的可怕人物;狱警海利和其他狱警闪狠残暴,对囚犯滥用私刑甚至草营人命;而囚犯之间更是明争暗斗,恃强凌弱。即使这样,在长达20年苦闷和残酷的牢狱生活中,他也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依靠着自己的智慧和知识建立了自己在囚犯中的特殊地位甚至成为狱警乃至典狱长求助的对象。
从本质上来讲,《肖申克的救赎》是一曲歌颂美国自我中心主义的赞歌。然而,它避开了传统宣扬个人英雄主义的模式。那就是作者并没有单纯地将安迪这个角色塑造成一个孤独的英雄式人物,没有从安迪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而是从第二主人公瑞德的视角将读者众带人到安迪的世界和漫长的监狱生活中。瑞德的旁自其实代表着监狱里大多数囚犯对待现实生活的看法和态度,作者则巧妙地利用了这一双无形的手将安迪的情感和读者情感一步步掩近,让读者得以近距离地看到安迪思想上的变化并遵循着这种变化,将观众的感觉和安迪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随着主人公的遭遇而自然而然地放纵着自己的情感。当然,安迪本身并不是英雄或者美德的化身,他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当然这个英雄还有所欠缺,他不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否则的话,他也不会盗取典狱长的不义之财,也不会越狱。如果他十分完美的话 ,安迪就远远不会这样有特色,就不会这样吸引读者的眼球。所以说,安迪是另类的美国式英雄。
《肖申克的救赎 》具有相当强的现实意义,但不等同于现实生活,但却更深刻地揭示了现实生活的意义。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像安迪一样,由于偶然因素,从人生的巅峰降到人间的地狱 。在这种时刻,安迪的精神对每个人都有激励意义。 人们可以从安迪身上重燃希望,从安迪的身上找到了共鸣,从而燃烧起生命的火花。毫无疑问,这部小说是一部优秀的励志小说。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