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物语》第一部有好几个独立篇章描写了青春时代的源氏和各色各样的女性之间的风流韵事,比如空蝉、夕颜、末摘花、花散里等,其中第一篇就是空蝉篇。可以说空蝉是源氏的初恋,与空蝉的恋爱故事为源氏波澜壮阔的一生和百花缭乱的恋情拉开了序幕。当然在这之前,也出现过一些重要的女性,比如源氏一直憧憬的藤壶女御、源氏的正妻葵夫人等。但这些人物只是在不同章节中零星地出现,没有构成一个像空蝉故事一样有头有尾可以独立成型的故事。笔者认为是空蝉让年轻的源氏开始了恋爱的冒险之旅,在整部《源氏物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空蝉”一词的意象、作品中空蝉的形象以及作者紫式部与空蝉形象的关系来明确空蝉形象在《源氏物语》中的作用。
一、“空蝉”一词的意象
“空蝉”一词最原本的意思是指蝉蜕,或者就指蝉。蝉脱下壳,真身逃走,只留下躯壳,这让人觉得十分空虚无常。因此在《万叶集》中,“空蝉”也可以写作“虚蝉”。另外,根据读音,也可以写成“现身”,意为“现世的存在”,指眼睛能看见的现存的万物。综合这两种词义,“空蝉”的意象即为现世存在的万物都如蝉蜕一样虚幻不实,虽然能看见,却并不是真实的存在。这个词受佛教影响很深。佛教认为,万物都是显而无自性的,就像《心经》中所说的那样“色即是空”,所有眼睛能看见的存在,其本质都是虚空。
和歌中也经常出现“空蝉”一词,比如:“世间如空蝉,樱花开还谢。”(《古今集》无名氏)在这里“空蝉”一词作为“世”的枕词使用,这种用法十分普遍。意为这个现世和空蝉一样虚幻无常,盛开的樱花不久就会凋谢。因此可以看出“空蝉”象征着无常虚幻的现世。
还有这样的和歌:“唯见空蝉留树上,空悲神魂不知处。”(《古今集》无名氏)此处的“空蝉”指具体的蝉蜕,意为蝉将蝉蜕留在树上,却不知里面的真身去往何处,看见这一幕让人十分悲伤。这首和歌也表现出一种无常伤感的气氛。
《古今集》中的“空蝉”一般都是这两种形象,“空蝉之世”和“空蝉之壳”都象征着无常的人世和充满忧伤的身世。之后中世的和歌中“空蝉”有时只是作为一种夏季的风物而被描写:“山风渐凉日暮时,蜩声压倒社蝉声。”(《草根集》)在这里“蝉”已经没有现世无常的意象了,而是带有一种山风渐凉、社蝉鸣叫的闲寂之感。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知,在《源氏物语》的时代,“空蝉”一词带有很浓厚的佛教无常的色彩,象征着不能随心所欲的世间,不知方向的未来。
二、《源氏物语》中的空蝉形象
《源氏物语》中第三卷卷名“空蝉”是由源氏和空蝉的赠答歌中出现的“空蝉”一词而来的。源氏:“一袭蝉衣香犹在,睹物思人甚可怜。”空蝉:“露凝蝉衣重,深闺无人知。恨衫常浸湿,愁思应告谁?”当时源氏十七岁,自从十二岁举行弱冠之礼后,虽然心中一直暗恋着后母藤壶女御,但依照当时的规定,成年男子不能进入后宫,源氏怀着绝望的心情思念着女御,却不得与她相见。另外,源氏的正妻葵夫人是左大臣的掌上明珠,从小被作为太子妃养育。葵夫人嫁给作为臣下的源氏,心里十分不满,对源氏也很冷淡。血气方刚的源氏感情得不到回应,整日郁郁不乐。在此之前第二卷《帚木》卷中说,一个雨夜,源氏和头中将在宫中值班,为了排遣雨夜的无聊,两人开始讲自己的恋爱故事。之后有名的花花公子左马头和式部丞也来了,大家把女性分成三等来品评。源氏相信了左马头对女性的品评,暗暗将自己认识的女性们对号入座,并开始憧憬起左马头称赞的中流女性来,与空蝉的恋爱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
一天,源氏为避凶方到纪伊守家借宿。纪伊守的老父伊豫介刚刚娶了年轻的新妻空蝉,这位新妻是下督门尉的女儿,也就是地方官阶级的中流女性。父亲健在时准备送她入宫,但是父亲死后没有了依靠,只能嫁给比自己大许多岁的伊豫介。在源氏看来,这种身世本身就特别令人向往。源氏混进空蝉的房间,第一次强行和她发生了关系,之后空蝉十分小心,做好各种防备不让源氏近身。源氏十分焦急,利用空蝉的弟弟小君给她送信,假装避凶方再次去到纪伊守家,却都没法再次得到空蝉。焦急万分的源氏通过小君潜入空蝉房中,空蝉脱下外衣逃走,留下伊豫介的女儿轩端荻在房中。源氏十分尴尬,只得假装向轩端荻求爱。对源氏来说,只差一点就能得到空蝉了,却让她逃掉,留下一袭蝉衣,这是一个极大的打击。《源氏物语》中源氏经常称空蝉为“无情的女人”“可恨之人”,却对坚决拒绝他的空蝉没有办法,只能将染上空蝉体香的蝉衣带回。上面列出的和歌就是這之后二人的赠答。
对源氏来说,空蝉这样的女人他应该是头一次遇见吧。源氏生得像光一样美丽,并且在音乐、和歌、书法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当时的贵公子中没人能比他强,因此大受女人们的欢迎。虽然书中没有详述,应该可以推测源氏有许多暂时的情人。就像空蝉卷描写的那样,源氏对小君说:“我不习惯被人这样讨厌,今夜第一次知道了人世的忧郁,太羞耻了,我将不久于人世。”正因为空蝉是第一个坚决拒绝他的人,反而引起了男人的征服欲,让源氏对空蝉热情高涨。之前出现的和歌就是对空蝉的怨言。
对空蝉来说,和源氏恋爱是做梦也想不到的事,第一次意外邂逅之后,她一方面极力拒绝源氏,另一方面又暗暗憧憬着源氏。纵览整部《源氏物语》,如此坚决地拒绝源氏的女性并不多见,除了朝颜斋院之外就只有空蝉了。源氏外表极为美丽,内在修养又极高,虽然被降为臣籍,但实际上还是天皇的皇子,出身十分高贵,他求而不得的女子十分稀少。问题是,空蝉为何心里明明倾慕着源氏,却一直坚决拒绝他的求爱呢?在《源氏物语必携空蝉》中鬼束隆昭分析道,空蝉并不是因为贞操意识而拒绝源氏,而是身份观念十分强烈,认为现在的自己配不上源氏。在《帚木》卷中,空蝉对源氏说:“如果我这不幸之身在未嫁之时与你相逢,且结得露水姻缘,可能会引以为豪,有望永远承宠,聊以自慰。但如今我已嫁人,与你结了这无由似梦的露水姻缘,真叫我意乱心迷。”由此可知空蝉拒绝源氏并不是因为讨厌源氏,而是不希望以此种方式相遇。也就是说“恨不相逢未嫁时”。虽然源氏一直强调二人在这种情况下相遇是“宿世缘分”,但空蝉认为如果真有缘,不会在自己已嫁为人妇之后才相逢,她想:“若我先前身份未定,藏身于父母家的深闺里,偶遇公子来访,那才是十足的风流呢。”所以现在已嫁给老地方官为后妻,自己的身份已经配不上源氏了,因此把这次邂逅看成“露水姻缘”。
三、紫式部自画像说
《源氏物语》中出现了非常多的女性,但是没有对哪一个女性的描写有空蝉这样细致。比如介绍其他女性时经常通过描写衣饰、香气、头发等来表现女性的美,而具体的长相几乎没有触及。平安时代的女性总是隐藏在深闺的帘子后面,只有特别亲近的人才能直接与她们见面。就算见面时,她们手上还拿着一把扇子用来遮面。因此很少有人能看见她们的具体长相。作品里对女性长相的描写可以说相当暧昧。但是对空蝉长相的描写,却比较清楚:“她眼睛略微浮肿,鼻梁线也不很挺,外观平平,并无特别娇艳之处。”这和紫式部自己的容貌十分相似。并且,作者借源氏之口赞美空蝉:“虽然这容貌并不算美的,但是姿态却十分端庄,与艳丽的轩端荻相比,情趣高雅脱俗,让人心醉魂迷。”
而且,空蝉的身份、经历也和紫式部十分相似。紫式部是中流贵族藤原为时的女儿,父亲是藤原氏的旁系,紫式部诞生之时官职为播磨权少掾(平安时代地方官名),花山天皇时为藏人,后晋升为式部大丞。紫式部的“式部”就是父亲的官名。花山天皇出家后,藤原为时处于失业状态,直到十年后才当上了越前守。紫式部作为地方官的女儿,在名媛成群的宫中工作时总因自己的身份感到自卑,只能在作品里,将中流出身的女性写得非常迷人,连源氏和头中将这样一流的贵公子都被她们迷倒,以此来满足自己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梦想。空蝉的故事中,空蝉的弟弟小君起了很大的作用。源氏经常让他给二人传递情书,或者通过他带路去空蝉的房间。没能与空蝉相会的夜晚,还抱着小君入睡。
另外,紫式部也和空蝉一样嫁给了比自己大很多的丈夫。紫式部在二十九岁才结婚(一说二十五岁){2},从平安时代的婚姻习俗来看,这属非常晚婚了。当时身份高贵的小姐在十二三岁结婚都不奇怪,一般的女性也都在十六岁左右结婚,紫式部在二十九岁时嫁给了比自己大十七岁的地方官藤原宣孝,此时藤原宣孝已经有好几位妻子,儿子都比紫式部年纪大,这就是空蝉故事中伊豫介的儿子纪伊守的原型吧。正因为紫式部自己过着这样的婚姻生活,才能将空蝉的心理描写得那样贴切。
丈夫去世后,紫式部受藤原道长之邀,作为道长的女儿中宫彰子的女官到宫中工作,对站在荣华顶峰的道长,紫式部应该是心存倾慕,道长也给紫式部送来了求爱的和歌:“夜长水鸟鸣,敲门无人应,空立门前心寂寥。”紫式部的返歌是:“忽闻敲门声,水鸡相和鸣,如我开门定后悔。”{3}
紫式部拒绝道长并不是因为讨厌他,而是深感自己的身份无法与之相配,认为如果接受了道长的求爱,之后一定会很痛苦,因此虽然暗暗倾慕着道长却拒绝了他。这和空蝉拒绝源氏的行为如出一辙。当然,对紫式部的身世众说纷纭,《尊卑分脉》里记载紫式部是“道长妾”。也许紫式部最终也和空蝉一样,出家为尼却一直接受道长的照顾吧。
以上通过分析“空蝉”一词的意象和《源氏物语》中空蝉的人物形象,明确了“空蝉”一词象征着人世的无常与悲哀,与整部《源氏物语》哀伤的基调相符。并且明白了空蝉这一人物形象是紫式部以自己为原型创造的,通过空蝉阐释了作者的心理、情感和世界观。作 者:姜晓寒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