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罗兰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经典语录
1、 每个人都要轮到去登上千古长存的受难的高岗。每个人都要遇到千古不灭的痛苦,抱着没有希望的希望。每个人都要追随着抗拒过死,否认过死,而终于不得不死的人。——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2、 儿童期所要征服的是物质世界,青年期所要征服的是精神世界。还有最悲壮的是现在的自我和过去的自我冲突:从前费了多少心血获得的宝物,此刻要费更多的心血去反抗,以求解脱。—— 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3、 人生的钟摆永远在两极中摇晃,幸福也是其中的一极:要使钟摆停 止在它一极上,只能把钟摆折断。 (法)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4、 一个人想求精神上的伟大,必须多感受,多控制,说话要简洁,思想要含蓄,绝对不铺张,只用一瞥一视,一言半语来表现,不像儿童那样夸大,也不像女人那样流露感情;应当为听了半个字就能领悟的人说话,为男人说话。——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5、 给阿布的第322段情话,儿童期所要征服的是物质世界,青年期所要征服的是精神世界。还有最悲壮的是现在的自我和过去的自我冲突:从前费了多少心血获得的宝物,此刻要费更多的心血去反抗,以求解脱。—— 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6、 我们从小到现在被各种谎言灌满了,当他成熟起来的第一个标志就是他要呕吐,重新用理性去认识世界。——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7、 当意志沉默时,本能说话了;当灵魂休息时,肉体就骚动了。----约翰?克利斯朵夫
8、 一个人的力量只能在严格的范围内发挥,对于艺术是最的训练。在这一点上,贫穷不但可以说是思想的导师,并且是风格的导师;它教精神与肉体同样懂 得淡泊——《约翰?克利斯朵夫》
9、 自从他意识到自己有了簇新的精力,他对于周围的一切,对人家过去教他崇拜的一切,对他不假思索而一味尊敬的一切,敢于正视了;——并且立刻肆无忌惮的加以批判。幕撕破了:他看到了德国人的虚伪。——《约翰·克利斯朵夫》
10、 可怜的是不能生产的人,在世界上孤零零的,流离失所,眼看着枯萎憔悴的肉体与内心的黑暗,从来没有冒出一朵生命的火焰!可怜的是自知不能生产的灵魂,不像开满了春花的树一般满载着生命与爱惰的。尽管社会给他光荣与幸福,也只是点缀一具行尸走肉罢了。《约翰·克利斯朵夫》
11、 人是不能要怎么就怎么的。志愿和生活根本是两件事,别难过了。最要紧是不要灰心,继续抱住志愿,继续活下去。其余的就不由我们做主了。《约翰·克利斯朵夫》
12、 真理对大家都是一样的,但每个民族有每个民族的谎言,而且都称之为理想;一个人从生到死都呼吸着这些谎言,谎言成为生存条件之一;唯有少数天生的奇才经过英勇的斗争之后,不怕在自己那个自由的思想领域内孤立的时候,才能摆脱。——《约翰·克利斯朵夫》
13、 在闪烁的电光中,在黑暗的最深处,他看到了——看到了上帝,看到自己就是上帝。上帝就在他心中:它透过卧室的屋顶,透过四面的墙壁,把生命的界限推倒了;它充塞于天地之间,宇宙之间,虚无之间。世界象飞扑似的冲入它的怀抱。《约翰·克利斯朵夫》
14、 一个人在人生中更换躯壳的时候,同时也换了一颗心;而这种蜕变并非老是一天一天的,慢慢儿来的:往往在几小时的剧变中,一切都一下子更新了,老的躯壳脱下来了。在那些苦闷的时间,一个人自以为一切都完了,殊不知一切还都要开始呢。一个生命死了。另外一个已经诞生了。约翰·克利斯朵夫》
15、 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16、 所谓幸福,是在于认清一个人的限度而安于这个限度。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17、 你是为写作而写作的。你为了要做一个大音乐家,为教人家佩服才写作的。你骄傲,你扯谎:所以你受了罚,你瞧!谁要在音乐上骄傲,扯谎,总免不了受罚。音乐是要谦虚,真诚。要不然还成什么音乐呢?那不是对上帝不敬吗?亵渎上帝吗?他赐给我们那些美丽的歌,都是说真话跟老实话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18、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约翰?克利斯朵夫》
19、 我没有死,我只改换了住处;我在你心中常住,你这见到我而哭的人。被爱者化为爱人的灵魂。“每个人都要轮到去登上千古长存的受难的高岗。每个人都要遇到千古不灭的痛苦,抱着没有希望的希望。每个人都是追随着抗拒过死,否认过死,而终于不得不死的人。
20、 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的时间所湮没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罗曼·罗兰 《约翰·克利斯朵夫》
21、 攻击别人犯下的罪孽,却从不想到自己所造成的罪孽而心安理得的人实在太多了。——约翰·克利斯朵夫
22、 每个人心底都有一座埋藏爱人的坟墓。——《约翰·克利斯朵夫》
23、 一个人年轻的时候需要有个幻象,觉得自己参预着人间伟大的活动,在那里革新世界。他的感官会跟着宇宙间所有的气息而震动。觉得那么自由,那么轻松!他还没有家室之累,一无所有,一无所惧。因为一无所有,所以能非常慷慨的舍弃一切。——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24、 倘使活着不是为了纠正我们的错误,克服我们的偏见,扩大我们的思想与心胸,那么活着又有什么用了——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25、 人们通常没有自己想像的那么幸福或不幸。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26、 你的希望将永远在绝望中再生了罢。这是一个顽强、矛盾、暧昧而骚乱的男人的历史。---《约翰?克利斯朵夫》
27、 那时谁要问我什么,我唯有装着谦卑的脸,只回答他一个字:爱。-《约翰。克利斯朵夫》
28、 幸福是灵魂的一种香味,是一颗歌唱的心的和声,而灵魂的最美的音乐是慈悲。-《约翰。克利斯朵夫》
29、 拥有信仰和失去信仰都是神的恩典,都是瞬间的一道闪电。理智是毫无价值的:只要极小的东西足矣——一句话,沉默,钟声。一个人散步,做梦,不期待任何东西——《约翰克利斯朵夫》
30、 圣者克利斯朵夫过了河。…左肩上扛着一个娇弱的而沉重的孩子。…快要倒下来的克利斯朵夫终于到了彼岸。于是他对孩子说:”咱们到了!唉,你多重啊!孩子,你究竟是谁呢?“孩子回答说:”我是即将来到的日子。“——《约翰。克利斯朵夫》
31、 弟兄们,靠拢过来吧,忘掉一切分歧,一心想着我们一齐遭受的苦难吧,世上没有敌人,没有坏人,只有受难的人;惟一持久的幸福是我们彼此间理解,从而相爱:在生命前后的两个深渊中,智慧和爱情是惟有的一线光明,它沐浴着我们的漫漫长夜。——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引言
32、 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的时间所湮没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 罗曼·罗兰 《约翰·克利斯朵夫》
33、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34、 大半人在二十岁或三十岁上就死了,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只变了自己的影子,以后的生命不过是用来模仿自己。——《约翰克利斯朵夫》
35、 幸福是灵魂的一种香味,是一颗歌唱的心的和声。 ——罗曼·罗兰 《约翰·克利斯朵夫》
36、 苦的观念和流血痛苦的现实完全是两回事,死亡的观念和肉体的抽搐、灵魂的挣扎死亡也完全是两回事! ——《约翰·克利斯朵夫》
37、 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约翰·克利斯朵夫》
38、 一个人从出生到他成熟前,是被灌满了各种谎言,他成熟的第一步,就是呕吐,把这些谎言都吐出来。---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39、 善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40、 我曾经奋斗,曾经痛苦,曾经流浪,曾经创造。让我在你为父的臂抱中歇一歇罢。有一天,我将为了新的战斗而再生。---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罗曼·罗兰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内容简介
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许多事迹都是以贝多芬为原型的。
作品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出生在德国莱茵河畔一个小城市的穷音乐师家庭里。其祖父和父亲都曾是公爵的乐师,但此时家庭已经败落。老祖父很喜欢小克利斯朵夫,向他灌输了不少英雄创造世界的观念,这使他从小就产生了要当大人物的想法。
克利斯朵夫在父亲的严格管教下学习音乐,他早熟的音乐天赋引起了祖父的注意。祖父暗地里把他随口而出的片断缀成乐曲,题名为《童年遣兴》献给了公爵。小克利斯朵夫被邀请到公爵府演奏,被夸赞为“在世的莫扎特”。11岁那年,他被任命为宫廷音乐联合会的第二小提琴手。眼看孙子有了出息,祖父在欣慰中去世了。然而,他的家境愈发败落了,父亲整日酗酒,养家的重任过早地落到了他的肩上。克利斯朵夫在附近的一家豪宅找了一份教钢琴的兼职工作,并与和他年纪相仿的学生米娜之间相互产生了好感,但在遭到米娜母亲的一番奚落后愤然离开。此时,父亲也 去世了。克利斯朵夫的童年也就这样结束了。
此后,克利斯朵夫经历了两次失败的爱情,他的心绪烦乱,意志更见消沉,整天和一帮不三不四的人在酒馆里泡。在这个时候,自小就教他安贫乐道、真诚谦虚的舅父再一次指引他走出了情绪的低谷,使他重新振作起来。有一次,克利斯朵夫去听音乐会,他忽然感觉到观众都是百无聊赖,而演奏也是毫无生气。他回到家里,把他所景仰的几位音乐大师的作品拿出来看,竟发现其中同样充满了虚伪和造作。桀骜不驯的克利斯朵夫随即发表了对大师们的反面意见。结果可想而知,他失去了公爵的宠爱,把他所在的乐队和观众也全部得罪了。一个星期日,他在酒馆里借酒浇愁时替一位姑娘打抱不平,和一帮大兵发生冲突闯下杀人大祸,他只好逃到巴黎去避难 。
在巴黎,克利斯朵夫陷入了生活的困境之中。最后,他终于在一个汽车制造商家里找到了一个教钢琴的工作。制造商善良的外甥女葛拉齐亚对他的命运充满了同情。克利斯朵夫继续着他的音乐创作,他用交响诗的形式写成了一幕音乐剧。然而,他拒绝一个声音庸俗肉麻的女演员演出自己的音乐剧,又给自己惹了麻烦,演出被人捣乱搞得一团糟,他气愤得中途退场。由于这次不成功的音乐会,他教课的几份差事也丢了,生活又一次陷入窘境。深爱他的葛拉齐亚因无法帮助他而伤心地离开巴黎回到了故乡。
在一个音乐会上,克利斯朵夫结识了青年诗人奥里维,二人一见如故,从此住到一起。不久,克利斯朵夫创作的《大卫》出版了,他再次赢得了“天才”的称号,生活也出现了转机。但不谙世故的克利斯朵夫仍被人利用,卷入一个又一个是非之争,逐渐身心疲惫,狼狈不堪,幸得葛拉齐亚的暗中帮忙,他才又一次脱身。然而,在一次“五一”节示威游行中,他的好友奥里维死于军警的乱刀之下,他出于自卫也打死了警察,最后不得不逃亡瑞士。
在瑞士,克利斯朵夫思念亡友,悲痛欲绝。一个夏日的傍晚,他外出散步时与丧夫的葛拉齐亚不期而遇,两人沉浸在重逢的喜悦中。然而,由于葛拉齐亚的儿子仇视克利斯朵夫,二人始终无法结合。
岁月流逝,克利斯朵夫老了,葛拉齐亚去世了,充满激情与斗争的生活也遥远了。当克利斯朵夫从瑞士的隐居生活重新回到法国的社会生活中时。他的反抗精神已完全消失,他甚至和敌人也和解了,并反过来讥讽像他当年那样反抗社会的新一代。晚年,他避居意大利,专心致力于宗教音乐的创作,不问世事,完全变成了一个世故老人,进入了所谓“清明高远的境界”。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