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白居易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2022-12-26 19:42:54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题解】

  杭州西湖在市区,旧称武林水、钱塘湖。相传汉时湖上时见金牛,谓为“明圣之瑞”,故又有明圣湖、金牛湖之称。唐时因湖在城西,遂通称西湖。古代西湖与钱塘江相通,是一片浅海湾。由于泥沙淤塞而逐渐形成一个轮廓近似椭圆的潟湖。湖岸周长约15公里,湖面上有白堤、苏堤,将湖分为外湖、里湖、岳湖、西望湖、小南湖等五部分。湖中有孤山,又有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岛鼎立。西湖是杭州主要园林风景游览区,名胜众多。湖畔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三面环绕,山上岸边,亭台楼阁,星布点缀,湖光山色,赏心悦目。唐代时西湖已成为游览胜地,此诗是作者任杭州刺史时游春所作。时间当在长庆三年(823)或四年春。紧扣环境和季节,没有穷形尽象的工致刻画,却把初春的西湖描绘得生气盎然。是历来传诵的即景抒情名篇。

  【全诗】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钱塘湖:指浙江杭州的西湖。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 他山不相连接,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寺,可总览西湖全景。贾亭:又叫 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乱花:纷繁的花。没(mò):遮 掩。足:满足。白沙堤:指西湖东面的白堤,上有断桥等名胜。

  【大意】我在孤山寺北、贾公亭西的孤山山顶,眺望秀丽的西湖,只见潇潇的 春雨过后,湖水新涨,几乎与湖岸齐平;阴晴不定的天空中,舒卷的白云 重重叠叠地压向湖面,几乎与涟滟的波光连成了一片。天气乍暖还寒, 几只早起的黄莺鸟正争夺着向阳暖和的树枝,想早日试一试它们沉默了 一个冬季的歌喉;不知哪家屋檐下的燕子,正飞来飞去,忙碌地衔着春 泥,构筑它们的新巢。我骑着马儿缓行在垂柳依依的湖畔。那渐次开放 的鲜花,姹紫嫣红,迷乱了游人的眼神;刚刚萌发嫩芽的小草,新绿浅浅, 恰好能盖没马蹄。钱塘湖畔,最令人流连忘返、徘徊着不忍离去的地方, 就要数这柳阴里的白沙堤了。

  【赏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4]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5]

  [1]长庆三年至四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创作了不少歌咏西湖湖光山色的诗。这首律诗写西湖早春景色,是其西湖风景诗中最受赞赏的一首。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2〕“孤山”二句:孤山,是西湖后湖和外湖之间的一座小山,孤峰独秀,故名孤山。登山可览西湖全景。山上有孤山寺,建于南朝,原名永福寺,今废。贾亭,又名贾公亭,唐贞元年间杭州刺史贾全所建,原是西湖胜迹之一,今已不存。云脚,指雨前或雨后接近地面的云气。雨后春水初涨,与地面平,与云气相接,所以说云脚低。首联写立足西湖最秀美之处,湖水初涨平如镜,春动气转阳气上升的景象。

  〔3〕“几处”二句:争暖树,争着飞占向阳的树枝。啄春泥,指燕衔泥营建新巢。颔联从莺争燕啄表现早春之时大自然的生机活力。

  〔4〕“乱花”二句:乱花,各种品种、颜色,遍处开放的花。没马蹄,初长青草似毯,刚刚掩住马蹄。骑马游湖是当时风尚。颈联写各色繁花渐渐开放,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绿茵茵嫩草铺地,掩没马蹄,游人已至。

  〔5〕“最爱”二句:行不足,游赏不厌。白沙堤,一名白堤、断桥堤,西湖两条长堤之一,东西向,西接孤山,东至断桥,位于后湖和外湖之间。这二句写行经白沙堤所见。绿杨,即杨柳,吐绿枝最早,早春长堤垂柳成阴是西湖美景之一。

  这首描写西湖春景的七律名作,紧紧抓住早春季节的特征和诗题中的“行”字,首联起,尾联收,中间两联铺叙,随同作者的行进,用“移步转景”的写法,描写西湖早春的美景。全诗纯用白描,准确地描绘了西湖早春的迷人风光,显示了诗人对自然景物敏锐而细腻的感受能力,写得春意盎然,融和着诗人清新明快、喜悦欣愉的心情。

  【鉴赏】

  提到西湖, 人们会联想到苏轼曾经有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样一个巧妙的比喻。但这 “淡妆”或 “浓抹”的 “西子”究竟是怎样的形象呢?他在一首短短的绝句里,只可能提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从 “水光”和 “山色”, “晴”和 “雨”作一个对照的启示, 让熟悉西湖的人自己去领会。

  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里却描绘出一个刚刚披上了春天的外衣的西湖;读了以后,真的仿佛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淡妆西施的面影,使我们更加感到苏轼的比喻的意味无穷了。全诗通篇到底,顺序写来,引人入胜。风格是如此的坦易纡徐,语言是这样平易畅达,理解起来,似乎是毫无困难的。但是再仔细体会一下吧,则这里面可能有很多的东西为我们所忽略,在我们面前轻轻地滑了过去。

  首先应该弄清它的结构。这诗写西湖先从孤山写起, 因为 “湖中独立一孤山”(见 《舆地纪胜》), 是一个非常特出的标志; “孤山寺北贾亭西”,自然指的是西湖。由于有了第一句的叙述, 第二句就有了着落, 这 “水面”不可能是别的水面了。这诗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前面四句写春到湖边,范围是极其广泛的;后面四句,则以 “白沙堤”为中心,专写湖东的景色。前面四句, 先点明环境背景,然后描写;后面四句, 先描写, 然后再点明环境背景。这样就使得中间四句,都是景物描写,看不出一点转换的痕迹。诗以 “孤山寺”起, 以 “白沙堤”终, 从点到面, 又由面回到点, 把全篇的结构, 织成一幅完整无缝的天衣。章法之妙, 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文艺作品,特别是诗歌,常常有一种似断非断,似乎不相联系而又相联系的“草蛇灰线”的笔法,在这诗里,可以找到例证。“乱花”“浅草”二句,写的也是一般春景, 为什么说, 它只应该属之于后面两句而不能属之于前面呢?这因为 “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句和 “绿杨阴里白沙堤”是有联系的。春天来,西湖的四周哪儿不是象绿毯般的草地?可是这平坦修长的“白沙堤”却是游人来往频繁的大路, “杨柳风微春试马”(借用吴伟业《永和宫词》诗中的句子。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极盛,连妓女都是这样。白居易另有一首 《代买薪女赠诸妓》有 “一种钱塘江上女, 着红骑马是何人”二句可证。)不是经常看到的景象吗?当诗人 “最爱湖东行不足”的时候,脚踏着这柔软的草地,他想,该用怎样恰当的语言来形容它呢?最现成的莫过于“没马蹄”(指草的深度可以陷没马蹄)了。由此可见它不仅和环境背景有密切关联,而且和诗人当时的思想活动也有联系。这些地方,笔意细致入微,但却又自然而不着迹象。如果我们稍微粗心大意一点,就会把它放过去的。

  更重要的是:在这首诗里,诗人处处扣紧了季节时令的特征,把早春的湖上风光描绘得恰到好处。秋冬水落,春天水涨,“初平”是说刚刚与湖岸相平。在湖光天色的混连中,天上舒卷着重重叠叠的春云,显得和湖面距离很近。“水面初平云脚低”这句勾勒出一个春的轮廓;接下两句,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春的意态也描绘出来了。诗人的用笔,是极有分寸的:说 “几处”,可见不是 “处处”;说 “谁家”,可见不是 “家家”。原来这还是初春的季节啊!这样, “早莺”的 “早”,在意思上也就贯到了下句的 “燕子”。正因为是 “早莺”, 所以要抢向阳的 “暖树”; 正因为是“早燕”,所以当它啄泥衔草的时候,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惊喜与怀疑。方东树评这诗说是 “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见高步瀛 《唐宋诗举要》 引) 这话是深深能窥见个中三味的。

  “初平”“几处”“谁家”“渐欲”“才能”这些词语的运用,在全篇写景句中贯串成为一条线索,把西湖点染成半面轻匀的苏小小。但是从 “乱花渐欲迷人眼”这句里,诗人同时也给我们透漏出个消息:很快地就会姹紫嫣红开遍, 湖上镜台里即出现浓妆艳抹的西施。

相关推荐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原文和翻译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读后感(三篇)
  •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