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诗词歌赋

宋·韩驹《夜泊宁陵》原文及赏析

2023-01-17 15:42:48

  汴水日驰三百里,扁舟东下更开帆。

  旦辞杞国风微北,夜泊宁陵月正南。

  老树挟霜鸣窣窣,寒花垂露落毵毵。

  茫然不悟身何处,水色天光共蔚蓝。

  这首诗写秋日乘船出行的感受。宁陵即今河南省宁陵县。隋代开凿运河(后来称为通济渠),东段起自板渚(在今河南荥阳县北),引黄河水东行,经汴水故道,至汴梁(今河南开封市),离汴水故道折向东南,流经今杞县(即诗中所称“杞国”)、睢县、宁陵、商丘等地入安徽、江苏境,在盱眙对岸注入淮河。因经行早废的汴水故道,唐宋时人便称这 一段运河为汴水或汴渠。诗中称汴水可从杞国行船到宁陵,当即是指这一段古运河。但因南宋时与金人划淮为界,此渠不再为运道所经,不久即湮废,因而我们今天已不可能从地图上找到诗中所写的可以乘风畅意行船的水道了。

  首二句总写在汴水中行舟之轻快。“汴水日驰三百里”,言其水流迅疾,加上秋日西风劲吹,驾扁舟东下,鼓帆而行,那真是轻快如箭了。以自然朴素的语言写行舟的切身感受,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畅心惬意的感情。三、四两句由行舟的路线,进一步写这次旅行的轻快之感。早晨从杞国出发,月出时便已泊船宁陵了。“旦辞” 与“夜泊”相呼应,正给人以一种飞速流动的感觉。宁陵的位置在杞县的东南,风稍偏北,正好顺风行船,自然是畅快轻捷,毫无阻滞。诗人的描写是十分准确的,从地理方位上不仅显示出诗人旅行的具体路线,而且也具体地显示了这次乘舟出行的轻快感。第四句“月正南”三个字,不仅交代了泊船时已是入夜时分,更重要的是以清美的夜色点染出旅行者愉快的心情。诗的后面四句全是写月色之下诗人的所见所感,因此“月正南”三字不仅本身在创造意境上起到了作用,而且还开启并贯通了后半段的诗意。

  五、六两句是具体地描绘泊船宁陵时所见的优美景色。“老树”而“挟霜”,“寒花”而“垂露”,都是秋夜特有之景,在月色笼罩下,更增添了一种清幽寂静之感。“窣窣(sù素)”,形容入夜树枝结霜时发出的 一种极细微的声音,这声音本来是很难听见的,写“鸣窣窣”,就衬托出了周围环境的静谧。“毵毵(sān三)”,形容带露的花枝细长下垂的样子。露重花低,在月下看起来别有情趣。

  末 二句又从大处落笔,将前面所写提高、扩大,创造出一种水天一色的艺术境界,并抒发了自己忘情于这种境界中的心情感受。月下这朦胧的、静谧的美好世界,混混茫茫,连自己也好象化入其中,不知身在何处了。但见水色天光,澄澈清朗,一片蔚蓝,又分明泊船于汴水之中。可见诗人并没有真正忘掉自己身在何处,他只是全身心地沉浸于这水中月下、霜繁露重的秋夜之中,感到无比的畅快和惬意。诗人带着陶醉的感情,在我们的面前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世界,其中的景象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他好象带领我们在这古老的运河上作了一次愉快的旅行,在秋月皎洁的清辉之下,指点我们去欣赏大自然创造的奇妙景观。

相关推荐

  •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原文及赏析
  • 唐·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原文及赏析
  • 唐·杜甫《宿江边阁》原文及赏析
  • 唐·李颀《宿香山寺石楼》原文及赏析
  • 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原文及赏析
  • 唐·郑谷《少华甘露寺》原文及赏析
  • 唐·张旭《山中留客》原文及赏析
  • 清·何绍基《山雨》原文及赏析
  • 清·郑燮《峄山》原文及赏析
  • 清·郑燮《峄山》原文及赏析
  •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