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翠微半,高楼闻暗泉。
渔舟带远火,山磬发孤烟。
殿壮云松外,门清河汉边。
峰峦低枕席,世界接人天。
霭霭花出雾,辉辉星映川。
东林曙莺满,惆怅欲言旋。
李颀是盛唐时的著名诗人。《唐才子传》卷二说他“性疏简,厌薄世务。慕神仙,服饵丹砂。明轻举之道,结好尘喧之外”。这一首诗以宿香山寺为题,实际上是一首纪游诗。
香山寺位于洛阳西南二十五里。据白居易《修香山寺记》云:“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 可见它在当时乃是闻名遐迩的形胜之地。而本诗的特点则在写的是夜游,这就更别具风味了。
诗的头两句写寺院座落在高处和依山傍水的地理形势,同时又用“闻暗泉”透露出夜色的浓重和阒寂静谧的氛围,用笔十分简净。紧接着的四句从远景写到近景,一步步把视野收敛、集中到佛寺上。诗人先写最远处有点点渔火映照出影影绰绰的船只,再写次远处有孤烟在空际袅袅升起,听到磬声的萦回荡漾,最后落笔于眼前的佛殿和寺院。景物之间的移步换形随着空间距离的远近而次第进行,显得井然有序,其中以磬声(磬是佛寺常用的一种乐器)过渡到寺院也非常巧妙。近处,在苍松拱围之中的佛殿,在银河光照下的寺院,由于有了远处散散点点渔火和轻飏迷濛烟岚的映衬和烘托,更显得巍峨庄严和明净清幽。这里,远景起了烘云托月的作用,把香山寺这个佛界净地轮廓分明地凸现出来,并传达出一种不无虔敬的肃穆之感。
“峰峦低枕席” 以下四句,把诗人夜游的兴致推向了高潮。这里已不仅仅是地理形势的重复交代,而是在写俯视人寰之际,所油然而生的迥出尘表,托意玄远的高蹈之想。佛家语中的 “世界”,意指混时间空间而为一的宇宙。“界”者,谓东、西、南、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上、下等十方; “世” 者,谓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此时此际,恍若置身于佛境之中,尘世之渺远和天界之咫尺相接,使人顿时萌生一种近乎宗教感情的体验。李颀曾在另一首《题璿公山池》诗中云:“片石孤峰窥色相,清池白月点禅心。”这“色相”与“禅心”的猝然会合,使得人感到了极大的快意。有此感悟,有此心绪,则眼前的色相也一变而显得愈发光明澄澈。“霭霭花出雾,辉辉星映川”既是写物态,又是写心态,俗虑既除,则世界也无往而不是清净之所了。从诗开首的“闻暗泉”到这里的“星映川”,幽暗昏昧一变而为辉光满眼,前后比照,真俨然两个天地了!
这是一个奇妙的夜。奇就奇在历历景观和诗人的内心体验互相默契、互相呼应。无怪乎诗人要彻夜不寐,及至第二天破晓后仍依依难舍、不忍离去了。虽不忍而又不得不离去,大约仍不外是由于尘事的羁绊,方外之想既无从实现,诗人又如何能不惆怅呢!
全诗把灵迹胜概和尘外之想自然地结合在 一起,工整熨贴而又不露针线痕迹。殷璠说:“颀诗发调既清,修词亦秀……其论道家,往往高于众作。” (《河岳英灵集》)以此诗观之,堪称允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