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微风小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
野船着岸入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
芦叶有声疑露雨,浪花无际似潇湘。
飘然蓬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
南湖又名鉴湖、镜湖,在今浙江绍兴城南。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载:“镜湖,后汉永和五年(140)太守马臻创立,在会稽、山阴两县界筑塘蓄水,水高丈余,田又高海丈余,若少水则泄湖灌田,如水多则闭湖泄田中水入海,所以无凶年。堤塘周回三百一十里,溉田九千顷。” 当年凿湖是为了灌溉农田之便。东晋南朝时,这座面积达206公里的大湖也成了人们流连观赏、筑室卜居的胜处。王羲之曾赞美说:“从山阴道上,犹如镜中行也。” (《水经《渐江水注》)这座湖中唐之后逐渐淤积,今天所见只是当年的一小部分而已。而朱庆馀之时,去汉魏未远,湖光水色,旧貌犹存。此诗系诗人远游东归后作,他面对家乡南湖浩渺的烟波,不禁联想起自己曾经游览过的潇湘楚山。
依偎在小楼的栏杆,湖面微风拂来,多少带有一丝凉意。塘堤回曲,菱芰水草,长满水涘,在风中不停摇动。“翻翻”,飞动的样子,《九章《悲回风》云:“漂翻翻其上下兮,翼遥遥其左右。”刘桢《赠徐干》云: “轻叶随风转,飞鸟何翻翻。”而此诗用来形容芰叶荇草摇晃,生动清新。颔联写野船、水鸟。由于诗人依于小楼栏杆,视野开阔,只见水天浑茫如一,湖野舟船往来,靠岸的船只象是径直驰入岸上的春草丛似的。宋人陶弼的“天阔鸟行疑没草” (《碧湘门》),手法与此相类。远眺为目力所限,难免产生视觉感官上的错觉。有趣的是,有时这种错觉又带有某种审美意识。“水鸟带波飞夕阳”,同样具有这种佳趣。湖面上的水鸟贴水而飞,仿佛身带波浪,假如将“带波”改为“点波”,则未免过于真细,轻灵有余,但失却了数百里鉴湖广阔苍茫的气象。水面上的夕阳格外雄浑、圆大,水鸟正面朝它飞去,纳入它那无以伦比的轮廓,因此给人以飞入夕阳之感。
芦叶丛中滴答有声,让人疑心是在滴露下雨; 眼前无际的浪花,和楚地的潇水湘江多么相似。颔联写视,颈联入句也写视,而中间插入一句写听。颔联写视是对景物作客观描绘,而颈联的描绘已注入诗人之情。尾联“飘然蓬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则直抒胸情。诗人飘蓬洞庭,望九嶷,题诗娥皇庙,如今总算东归回乡,但看到南湖波浪又不禁回忆起潇湘楚乡。独在异乡为异客,见到异乡山水,容易使人联想故乡风光,这种写法古典诗词屡见,王禹偁“村桥原树似吾乡” (《村行》),就是一例。而一旦游子归来,尽管行旅的艰辛记忆犹新,但他乡的好山好水有时更让人难于忘怀,亦是人之常情。朱庆馀此诗就是着眼于这种情感,诗人反用故乡南湖的芦叶、浪花比附楚乡潇湘。故乡山水美,他乡风物亦不恶。就是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在许多人的记忆里,不也同样留有或雄伟、或清秀、或苍茫、或明丽,千姿百态的他乡山水的美好意象吗?我们不也常常在议论故乡与他乡山水的异同处吗?类比联想,往往能提高人们欣赏山水美的能力。
此诗写景清远,意象鲜如画,颔联尤见功力。后半写南湖似潇水湘江,因怀旧游之地楚乡,新颖别致,颇能启迪读者对山水的审美联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