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诗词歌赋

清·谭嗣同《潼关》原文及赏析

2023-01-30 13:48:34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山川关隘有情乎?这种情,实际上是人的情感外化,当这种外化的情感和历史地理的沉积相撞击的时候,势必掀起巨大的波澜。谭嗣同是清末维新思潮的闯将,他一经登临潼关这座千古雄关,自然而然会产生对民族、历史、山川和力的豪兴淋漓的联想。这首纪游抒怀诗,凭关吊古,包含着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恢阔豪迈、慷慨激昂的哲理思考。

  诗的首句就气度不凡地把人们的思绪引向无比辽远的时空深处,“终古”是时间的邈远,“高云”意味着空间的开阔,一笔就写尽了阅历自秦汉以来千古风云的、高踞山崖的雄关英姿。随之一句“秋风吹散马蹄声”,在双重意蕴中展示了历史的错综: 它既描摹了在秋色中驰马登临雄关的风云得意的姿态,又隐括了在这座千古雄关之前,金戈铁马交战的声响已被秋风吹散的历史悲凉感。谭氏另一首《出潼关渡河》诗有句云: “崤函罗半壁,秦晋界长河。”这座作为秦晋分界、关东关西分野的历史雄关, 足以网罗半壁河山, 牵系着民族分合衰荣的历史命运。 因此, 马蹄声为秋风吹散, 既有苏东坡“大江淘尽千古英雄”的历史反省, 又有诗人在清末国势积弱之秋, 民族之气在秋风中流散所引起的时代忧患和惆怅。

  然而,诗人还在锐意寻找,锐意寻找着民族山川不可泯灭的精魂。“河流大野”之际,似乎可以从容不迫,悬一帆于开阔的江流了。但是诗人依然不改其豪放不羁的气概,于大野之间犹感身受束缚,向茫茫河水呼唤着冲决一切罗网的叛逆精神。诗人又深知,这种叛逆精神是不会见容于当时当世的,于是他指山为誓,要象奔入潼关的山岭一样,恃险争势,不解平坦为何物。毫无疑问,诗人是把雄踞千古的潼关作为历史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凝结点来对待的,他左手操河,右手攀山,“拔起千仞,高唱入云”,呼唤着全民族跨越艰险,冲决罗网,向前奋飞。

  中国抒情诗往往是即景抒情,即景言志,追求物我合一的境界的。其情其志,却须依凭诗人的胸襟。此诗是光绪八年(1882)诗人自湘赴兰州省亲时作,抒写的却不是个人身家的而是民族历史的感慨。

相关推荐

  • 清·赵翼《澜沧江》原文及赏析
  • 清·舒位《澧州道中》原文及赏析
  • 唐·李忱《瀑布联句香严闲禅师》原文及赏析
  • 清·陈沆《灵泉寺》原文及赏析
  • 金·陈孚《烟寺晚钟》原文及赏析
  • 清·钱载《牛头山》原文及赏析
  • 唐·释道南《玉案山》原文及赏析
  • 清·袁枚《由桂林溯漓江至兴安》原文及赏析
  • 宋·张栻《石濑》原文及赏析
  • 宋·张栻《石濑》原文及赏析
  •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