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夭桃蘸小红,水高鱼沪没芦丛。
南湖春物无人管,都付斜风细雨中。
首句中“夹竹夭桃”从字面上可有两解。一解为: “夹竹桃”,据《辞源》“夹竹桃”条:(一)花名。花淡红色,性有毒,娇艳类桃花,叶狭长似竹,故名夹竹桃。(二)凤仙花的别名。二解为: 桃花与竹相间相夹。“夭”字状茂盛艳丽。不过无论是夹竹桃还是凤仙花都为草本,一般为庭院培植之花草;桃花系木本,广种于山野,故从第二解为宜。
《诗三百篇《桃夭》云: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红不深却艳且媚; 花瓣单片体积不大,而形极美,故谓“小红”。因是 “雨中”,“蘸” 字用得更切。
“渔沪”是指栏围捕鱼的竹栅。首句桃于竹间而“小”,次句渔沪于水中芦丛而“没”。究竟是渔沪遮没了芦丛,还是芦丛遮没渔沪,抑或是水高过渔沪并淹没了芦丛,从字面上都可以讲得通。实际上是既没又未没,如水没得一点不剩就单调无景了。露出水面不多的渔沪与芦丛在斜风扬起的微波中摇曳。
南湖春天的景物当然不止这些,但是在一片“斜风细雨”之中却没有人(除诗人以外)去欣赏,去过问。“斜风细雨”本于唐人张志和《渔父》词: “斜风细雨不须归”。作者着意于“不须归”之悠然自得,本首却渲染寂寞无主。这种淡淡的伤春惜春之情不若陆游《卜算子》词那样浓,却与韦应物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西涧》)可相比拟。人的寂寞与春物的寂寞交织在 一起。
自然之美往往就在于“无人”。“无人管”则自有人欣赏。如果象今天这样排着队买门票看“夹竹夭桃蘸小红”; 打着一排排的尼龙伞在岸边看“水高渔沪没芦丛”,诗中吟咏的自然美便消失了; 既无这般画意也无此种诗情。从这个意义上讲,“自然人化”也是对自然美的毁坏。堪为世界一绝的三峡奇观,今天因为“人化” ——“有人管”,——沿岸多处开山采石——濒于危境! “自然美在人化”说可以休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