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嵯峨古渡头,訾洲红叶桂林秋。
洞中穿过高楼望,人在荆关画里游。
这首诗又名《叠彩山口占一绝》,是诗人信手写来之作。诗写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刻于叠彩山腰的兆牖洞。作者描写了在叠彩山看到的桂林秋景。语言明快,格调清新。
首两句写景。“奇石嵯峨古渡头”。古渡,即叠彩山麓、漓江之畔的木龙古渡。诗人来到古渡,仰望叠彩山,但见奇石层层横断,石中挺出许多深浅不一的树木,有如彩锦相叠,不禁游兴倍增。“訾洲红叶桂林秋”,这是登高望远所见。南望象鼻山对岸的訾洲,枫叶烂漫如火,显示了秋天的桂林生机盎然的美好景象。这两句,诗人从嵯峨的奇石写到訾洲的红叶,从近观到远眺,从仰望到俯视,大幅度地跳跃,却又井然有序。前者着意状形,后者致力绘色,由点及面把叠彩山乃至桂林的秋景糅入一幅浓淡相间、形色兼备的和谐画面中。
作者究竟是在山上的什么地方远眺訾洲的呢?“洞中穿过高楼望”一句交代了观景地点。一“望”紧接一“穿”,可见诗人要观赏到更多美景的心情是何等急迫! 他从木龙渡拾级而上,穿过山腰的风洞,登上洞边的叠彩楼,当即纵目四顾,很快就为訾洲上的艳艳红叶所吸引。诗人用逆挽法将游览次序倒过来叙述,不仅是叶韵的需要,而且是为了更好地绘景抒情。自然美景也不负有心人,它使诗人似醉如梦,仿佛进入了五代时著名山水画家荆浩、关仝所描绘的仙境之中,不能自主了。因而,结句得意地叹道: “人在荆关画里游”。
全诗意象之间跳跃大,观景点变化多,笔触轻捷明快,传神地描绘了叠彩山——訾洲的自然风光及作者的畅快心情,使诗情与画意水乳交融。作者选用尤韵(“头”、“秋”、“游”),韵味悠长,宜于吟咏,亦有助于表现自己陶醉于美景中的怡悦情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