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闻潼关名①,今识潼关面②。
此去华阳尚数程③,天险谁言一当万?
雨止岳岫秋容青④,风来关塞河声健。
坐觉苍茫万古心⑤,犹逐风雪四时变⑥。
客言十二连环堞⑦,古设禁沟之西北⑧。
连山堑谷亘西南⑨,锁断飞鸟无形迹⑩。
灞浐惟防东寇来(11),汴京又杜西师出(12)。
间道尚闻商县攻(13),变局纷纷罕沿袭(14)。
守秦不守关,守关不守沟。
守沟不建堡十二(15),肘腋腹背差千秋(16)。
我谓客言意深苦,请更为君扩胸腑(17)。
车战变骑骑变步(18),山川地利皆殊古(19)。
成皋函谷古金汤(20),步攻近世谁嵎虎(21)。
书生史事空撑拄(22),不若浊醪战尊俎(23)。
华山渐去骊山来(24),明朝更赋汤泉哀(25)。
[注释]
①此句一本作“晓走潼关城”。
②今:一本作 “始”。
③华阳 县名,今属四川省双流县。程:一天所行走的路程。此去: 一本作 “询距”。数:一本作 “二”。
④岳: 西岳华山。岫(xiù): 山峦。止: 一本作 “霁”。
⑤心: 一本作 “哀”。
⑥逐:一本作 “共”。
⑦堞:城上的齿状矮墙。此处指城墙。十二连环堞:即十二连城,是古代潼关重要的防御设施。杨端本《潼关连城说》云:“古设十二连城于禁沟之西,由南郊以抵山麓,计三十里而十二城,是三里一城也。每城设兵百人,而于中城益其兵,多设火器矢石,连络呼应,疾若风雨,即有百万之众,岂能超越而飞渡耶?”“十二连环堞”句,至“肘腋腹背差千秋”是客人所言。
⑧设:一本作 “建”。禁沟 潼关南面的一条南北走向的天险深谷,长约15公里。十二连城在禁沟之西沿上,此说在其西北为误。
⑨亘(gèn): 横贯。“连山” 至“西师出” 四句,一本作 “连山灌木寿藤中,重门锁断飞鸟翼。秦军既备东兵入,汴师又杜西骑出。”
⑩杜甫《潼关吏》诗有 “飞鸟不能逾” 之句。
(11)灞浐: 长安附近的灞河和浐河,此处指在长安建都的政权。
(12)汴京: 开封,此处指曾在开封建都的金国。作者自注云“自古守潼关者,皆拒东兵攻长安。独金宣宗时,蒙古已得关中,金迁都汴京,固守潼关以拒元兵之出,古今一变格也。”
(13)商县: 地名,在潼关南面的秦岭山区。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在秦岭山区休整时,曾北出秦岭攻打潼关。此为拒南兵攻潼关一例。闻:一本作“防”。
(14)变局: 指潼关拒东、拒西、拒南这种防守方向的变化。
(15)堡十二:十二连城。
(16)此句大意是说,犹若护肘而不防腋,护腹而不防背。杨端本《潼关连城说》云: “守关而不守禁沟者,守犹弗守也:守禁沟而不建十二连城者,守犹未善也。是犹一室之内,杜门塞窦,以防鸟雀之入,而忘闭其牖也。是以关予敌也,非所以固吾圉也。”
(17)此句一本作 “更为客胸扩今古”。
(18)车战: 指以战车作战。骑:骑兵,指以骑兵作战。步: 步兵,指以步兵作战。
(19)山川地利: 有利的自然山川地理形势。此句是说,山川地理的有利形势在战斗中的作用同古时已经不一样了。
(20)成皋。古关名,在今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西,刘邦、项羽曾相持于此。函谷: 函谷关,在今河南省灵宝市东北。金汤:即 “固若金汤”。
(21)嵎虎:即 “负嵎虎”。负: 北倚。嵎: 山曲。负嵎则只当一面,三面无虑。《孟子·尽心下》说: “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 “成皋” 两句是说,成皋关和函谷关是古代固若金汤的关口,近世用步兵攻战,有哪一个人据此险关能如同猛虎负嵎那样不可接近?一本此句下有: “宇文灞上走高军,得人那在泥丸拒” 两句。
(22)书生: 儒生。史事: 历史故事。撑拄: 指流传,记载。
(23)浊醪(láo):浊酒。尊俎(zǔ):古代盛酒肉的器具。尊: 同“樽”,酒器。俎:古人祭祀时放祭品的器具。不若: 一本作“莫若”。
(24)骊山: 山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此句一本作 “华山至,骊山来”。
(25)汤泉:指骊山温泉。
【题解】
此诗选自《魏源集》。杨广文: 生平事迹不详。诗题一本作《“潼关行” 示杨山史广文》,原诗共两首,此是其中的第一首。
【简析】
此诗主要歌咏潼关天险的重要军事地位,表现了诗人随着战争形式的不断发展变化,自然地理形势的作用愈来愈小的进步军事观点。其中 “客言” 一段,描绘了古潼关的军事联防设施,是最早写到潼关 “十二连城” 的文学作品。诗歌立意别致,以对话展开情节,句式灵活,语言口语化,具有民歌的质朴自然风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