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载驰载驱〕载,发语词,犹乃。马跑为驰,以鞭策马为驱,驰驱即快马加鞭的意思。〔言至于漕〕言,语助词,无义。漕,卫国邑名,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南白马城。卫国故都朝歌为狄人所灭,在宋国帮助下,卫国遗民被安顿在漕邑,立戴公为国君。〔既不我嘉〕全不赞同我。既,尽;嘉,赞同。〔旋反〕回转。反,同返。〔视尔不臧〕视,比。臧,善。〔旋济〕渡河回头。〔閟(bi)〕闭塞,行不通。〔蝱(meng)〕草名,即贝母,可作药用,据说可治抑郁症。〔芃芃(peng)〕茂盛的样子。
这首诗为许穆夫人所作。许穆夫人约生于公元前690年,是卫懿公的小女儿,卫文公的妹妹。据《左传·闵公二年》记载,公元前660年狄人攻卫,破灭卫都,尽占卫国河西之地,卫懿公战死。卫国遗民在河东的漕邑立戴公为国君,他一个月就死了,文公即位。许穆夫人听说国破父丧,急忙从许国奔赴漕邑吊唁,并计划向大国求援抗狄复国。她奔赴祖国国难的行动受到许国君臣的反对和阻挠,她写了这首《载驰》,表抒自己的忧愤和决心。这首诗大约写于公元前659年春夏之交,距今已二千六百多年。
全诗六章,每章紧扣主题,层层展开,在抒情主人公关怀祖国命运的思想行动与许国阻挠派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了具有爱国热情和坚强性格的抒情主人公的动人形象。
首章首先展现女主人公快马加鞭,奔波于漫漫长途,她要去吊唁国难,慰问流亡的兄长,表现出她心情的急切和不避艰辛。但是想到许国大夫们跋山涉水追赶前来,她心中又充满了忧愁。贯穿全诗的矛盾冲突从此展开。
二章、三章反复咏唱明志。二章说:你们全都不赞同,我也不能回转,比起你们不高明的主意,我比你们看得远。三章是同义反复:你们全都不赞同,我也不能渡河回头,比起你们不高明的主意,我的主张行得通。很明显,追赶来的大夫们在劝说她返回许国,她毅然拒绝,并且批评他们对处理当前的局势拿不出高明的办法,不如自己眼光远大,提出可行的主张。在这第一个回合的冲突中,女主人公表现了压倒对方的精神优势。
四章反映了女主人公与阻挠派的进一步冲突。那些阻挠者们对她纷纷责难,批评她女人家感情用事。她承认“女子善怀”,表明自己为祖国而忧伤,她说:登上那边的山冈,采些贝母治忧伤;女子虽然多愁善感,也各有自己的主张,你们许国人责难我,真是幼稚而且狂妄。女主人公以不可动摇的意志回答对方的责难,直斥对方的无知和轻狂,表现了对自己行为的坚强的自信。
第五章中,主人公向对方说明自己的主张:我走在祖国的原野,麦田蓬勃茂盛地生长,我要把国难向大国控诉,谁相亲谁来救援。这是矛盾冲突的又一步推进。她向阻挠者们表明:我的祖国还充满蓬勃生机,它一定会复兴,凡是和卫国相亲的人都会响应我的呼吁而派兵援助。这句话里包含着言外之意:许国和卫国是亲戚,你们为什么不来援助反而阻挠我呢?女主人公在思想上、气势上都压倒了对手。
末章,女主人公以胜利者的口吻结束了这场斗争。她说:诸位大人先生们,不要再责难我有什么过错,任凭你们有千百个馊主意,都不如我所选择的道路。有胆有识的女主人公,终于以坚强的意志,以自己行动的正义性,占了上风。
全诗章法句式整齐,四言句,全用赋体,意切郁愤,直抒胸臆。
据历史记载,齐国响应了许穆夫人的呼吁,派兵援救,赶走狄人,卫国复兴。许穆夫人是中国第一位女诗人,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女诗人。魏源《诗古微》认为,《诗经》中的《泉水》、《竹竿》两诗,也是她的作品。这两首诗,都是女子远嫁异乡后怀念家国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