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①。
这是古代爱情诗的名篇,写一个少妇对远在辽西戍边的丈夫的思念。起首一句以白描手法描写少妇的一个动作:“打起黄莺儿。”黄莺有美丽金黄的翎羽,歌喉婉转动听,令人喜爱。这个少妇为什么却要“打起黄莺儿”呢?这一句不仅用“黄莺”照应题中“春”字,而且提出了一个“悬念”,读者自然会产生疑问,并急于寻求答案。次句即揭示这个少妇的内心愿望,对第一句作出解释。原来“打起黄莺儿”的目的是“莫教枝上啼”: 她把黄莺儿赶跑,为的是不让它在树枝上叫。这一句点明了题中的“怨”字。人们不禁仍要追问: 为什么怕它枝上叫呢?第三句说明原因是“啼时惊妾梦”,怕它的叫声会惊醒自己的梦。但这个解释还会使人继续引起疑惑。因为黄莺啼鸣,天已破晓,本该是梦醒起床的时候了。这个少妇为什么这样怕惊醒她的梦呢?她做的是什么梦呢?最后一句“不得到辽西”答复说,她是怕黄莺儿惊破了自己去辽西的梦。然而,她为什么要梦辽西?诗人还是没有明说。不过,读者可以想象到: 她是想与远征辽西的丈夫梦中相会。诗写到这里,便戛然而止了。
这首小诗运用活泼流畅的语言,通过捕捉少妇一个极平凡的动作和揭示她的内心活动,个性化地含蓄地抒写了她对远戍不归的丈夫的刻骨思念,以小见大地反映出当时唐朝为了应付频繁战争不断抽丁服役,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在唐诗中,写思念远人而梦中相会,或欲梦而不成的诗不少。这首诗却别出新意,构思巧妙。首先,诗人成功地运用层层倒叙的手法。少妇怀念征人,积思成梦,被啼莺惊醒,所以要赶走它,诗人却倒过来写,最后才揭开谜底,说出了答案。但又没有说尽,把少妇梦辽西的原因、梦醒后的孤寂凄凉等等,都留给读者去想象、思索。这就显得言少意丰,耐人咀嚼。其次,作者写少妇刻骨相思,不从正面而从侧面落笔,以怨嗔黄莺惊梦出之,除诗题中着一“怨”字外,诗中并未用“思念”之类的字眼,反而更显出少妇怀念丈夫的痴情深意。
这首诗章法圆紧。虽分四句,实咏一事,悬念叠出,蝉联而下,脱口一气呵成。南朝乐府《吴声歌·读曲歌》云: “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写女子恨天亮鸟啼惊破好梦,希望一夜能有一年那么长。《春怨》诗就取《读曲歌》 意,因而富于南朝民歌清新婉转风韵,但更精炼、有余味,音节更清脆可爱。作者金昌绪仅存此诗一首,却成为传世名作,可谓孤诗名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