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诗词歌赋

《怨诗》原文及赏析

2023-03-21 17:06:26

  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

  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

  这首小诗以奇特的构思深刻地表现了一位思妇的哀怨情怀。

  “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劈面一个“试”字,引出分居两地、珠泪纷落的“妾”与“君”,焦点凝聚,语意沉重,造成一种紧逼的气势。细玩诗意可以发现,这位思妇的情感郁积极为浓厚,此时已到了突破的当口。你看她伫立池前,愁肠盘绕,泪水滴滴洒落池中。她似在思念,思念那远在他乡的丈夫; 又似在怨望,怨望丈夫的经年未归,不把自己看重; 然而,她更像在表白,在倾诉,表白自己对爱情的坚贞,倾诉自己与丈夫离别后的一曲衷肠。在这里,写女是实,写男是虚,虚者出于主人公的想象,实者则是主人公的当下感受,以虚衬实,实以带虚,既有形式上的错落之美,又有内容上的对比之妙,寥寥十字,极耐人寻味。

  紧接着,诗人笔锋一转: “看取蓉芙花,今年为谁死! ”这两句十分有力,思妇的感情借此扳转而达高潮。“看取”犹看看,含有感叹意味; “为谁死”的“谁”,偏重于思妇一方。意思是说: 看看这池中的芙蓉花吧,它必将为思念、哀怨最深的人死去。原因很简单: 怨思愈深,流泪便愈多; 流泪愈多,池水便愈咸、愈涩; 在既咸又涩的池水中,娇柔的芙蓉花还活得了吗?这里,诗人为了表现出思妇深切的怨思情怀,紧紧抓住流泪这一典型细节,通过对芙蓉花结局的处理,熔夸张、想象于一炉,把现实里的虚变成逻辑发展中的实,从而更深刻地突现了题旨,产生出荡气回肠的力量。

  不仅于此,它还有更深一层意思在。大家知道,芙蓉是莲花的别名,古人常用它来比喻女子的美貌,所谓“莲花泛水,艳如越女之腮”、所谓“芙蓉如面柳如眉”、所谓“芙蓉脂肉绿云鬟,罨画楼台青黛山”,便是显例。如果我们把这里的芙蓉看作是对思妇的比喻,那么,女主人公的形象便有了鲜明的色彩,“今年为谁死”的死者,似亦隐指美如芙蓉的思妇。对爱情的坚贞,使她由思到怨,又由怨返思,泪水横流,香肌瘦损,柔肠寸断而终至一死。这信念,这词语,这情景,极易打动读者的心灵,如果没有神施鬼设、精思奇想的功力,绝难写出这样的诗句。

  有比较才有鉴别。早于孟郊的薛维翰和李白都写过这类题材的作品,薛的《闺怨》云: “美人怨何深,含情倚金阁。不笑复不语,珠泪纷纷落。”李的《怨情》云: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这两首诗各有千秋,未可轻予轩轾,但拿它们和孟诗一比,即可看出,前二者写美人,或明书 “怨深”、“含情”,似少蕴藉; 或依次写来,略显平板、空泛,似皆不如孟诗设想之奇特,变化之曲折,情感之浓烈。在孟诗中; “试妾”二句似虚似实,亦景亦情,虽未着一愁怨字样,而深切的怨思之情已跃然纸上;“看取”二句则喻笔生花,文意双关,至情所发,“真可以泣鬼神矣”! 就全诗来看,前后联系也极为紧密,紧密之中又不无转折跌宕,这,大概就是孟诗比前二诗更能吸引并感染读者的原因所在吧。

相关推荐

  • 《古别离》原文及赏析
  • 《古怨别》原文及赏析
  • 《啰唝曲》原文及赏析
  • 《题都城南庄》原文及赏析
  • 《玉台体十二首 (其十一)》原文及赏析
  • 《寄衣曲》原文及赏析
  • 《望夫石》原文及赏析
  • 《送衣曲》原文及赏析
  • 《闺人赠远二首》原文及赏析
  • 《秋闺思》原文及赏析
  •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