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诗词歌赋

谭嗣同《晨登衡岳祝融峰(二首)》原文及赏析

2023-03-25 17:34:49

  身高殊不觉,四顾乃无峰。

  但有浮云渡,时时一荡胸。

  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鎔。

  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

  白帝高寻后,三年得此游。

  芒鞋能几两?踏破万山秋。

  独立乾坤迥,坐观江海流。

  朱陵有遗洞,怀古一搜求。

  衡山乃五岳之一,横亘湘中,雄奇磅礴,风景优美。清人谢济世称:“五岳群推南岳雄,祝融南岳最高峰。”此二诗,为登临南岳主峰祝融峰而作,五言律体。时光绪十七年 (1891),诗人26岁。

  第一首,抒写祝融之巅观看日出景象。

  黄本骥《拜岳吟》云:“祝融去地九千七百三十丈。”陈钟英《南岳》又云:“参差七十二芙蓉,回顾峰峰拱祝融。”可此诗却首言:“身高殊不觉,四顾乃无峰”,置身祝融之巅而始未觉其高,向四面顾望,竟不见其它峰峦。起笔突兀。

  颔联描绘这高入杳冥的绝顶,只有一阵阵浮云飞渡,诗人胸襟好象一回一回地得到荡涤。杜甫《望岳》有“荡胸生层云”句,那只不过是遥望岱宗泰岳时一种设想,未如诗人置身岳顶,亲历其境。朱熹《醉下祝融峰》有“我来万里驾长风,绝壑层云许荡胸”句,写的正是祝融,然而朱诗所言为绝壑层云,不是此诗之言绝顶,立足点不同,景象自然也各有殊致。

  前四句已经表明祝融峰不仅超拔众山,掩压群峰,已高出杳冥,且即使“万重山在下” (袁枚句)、“槛外峰峦拥百千” (潘耒句) 也都被云蒸雾掩,顾而不见,令人“恍疑身在五云中” (王诒句),心胸无比开阔。为进一步领略这绝顶的无限风光、万千气象作了铺垫。

  颈联“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鎔”描写日出壮观,如椽之笔,力透纸背。天地好像突然沉落,星星全部在夜幕上消失,天竟然跃动起来,东方呈现出金子鎔化般的灿烂辉煌,那是太阳刚刚东升的美好景象。李易安词有“落日鎔金”句,那是黄昏景象,此言喷薄而出的朝阳。地沉、天跃、星尽、日升,这宇宙间黑暗让位于光明的巨变,站得最高的人领略得最好。诗人登上绝顶,置身浮云飞渡之巅,就是为了迎接这壮丽的伟观。此情此景,更激起青年诗人的心头豪情跌宕,起伏激越,故尾联云:“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放开眼界,仿佛八百里洞庭就在眼前。诡谲的李贺《梦天》诗云:“遥看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于九天之上看人寰,在当时实属异想天开。此处“洞庭水”之言“半勺”,意在突现祝融之高,亦属奇想。“秋寒”二字系诗人置身祝融遥望洞庭的感受,“欲起龙”三字,寄寓了诗人要为中华而奋起之跌宕豪情。

  全诗抒写祝融峰顶观看日出领略无限风光,景象开阔,气魄宏大。其蓬勃生机正是诗人远志高怀之形象再现,诗如其人。可与袁枚《祝融观日出》“金轮桑影小,玉镜海光中”比读。

  第二首,着力表现攀登名山胜岳,穷尽无限风光之勃兴与豪情。

  前四句,抒写登临夔州白帝城后,足着芒鞋,跋山涉水来登南岳。“芒鞋能几两,踏破万山秋”塑造了诗人自我形象,“芒鞋”句,令人不禁联想东坡的“竹杖芒鞋轻胜马”来,“踏破万山秋”对几乎遍游南北各省的诗人来说,并非虚言,亦见诗人向往衡岳之久,有一种“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坚强意志与实干精神。

  后四句写祝融之巅的所见所感。“独立乾坤迥”,登临高峰,见天地无比空阔,“独立”二字见诗人挺拔之精神,但亦有孤独感觉。“坐观江海流”,则对世间一切有俯视感,对大自然与社会变迁,能作纵横观。这正是思想家谭嗣同的形象写照,与齐己之“坐看白云生”迥异。

  末云“朱陵有遗洞,怀古一搜求。”朱陵洞为衡岳又一景观,有瀑布千尺,且朱陵亦即炎帝陵。诗人不仅寻奇探胜,兴味盎然,且于游历名山的同时,发思古之幽情,励承前之壮志,余意不尽。

  两诗再现诗人登临祝融所见景观,其无限风光与万千气象,同诗人博大胸襟、高怀远志非常契合。联系诗人日后在长沙组织“南学会”和北上参政、慷慨就义的生平来考究,他作此诗乃“潜龙初吟”。诗如其人,前途不可估量。

相关推荐

  • 白居易《春题湖上》原文及赏析
  • 李华《春行即兴》原文及赏析
  • 佚名《敕勒川》原文及赏析
  • 戚继光《放舟蓬莱阁下》原文及赏析
  • 李白等《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原文及赏析
  • 乔宇《恒山记》原文及赏析
  • 陈子昂《度荆门望楚》原文及赏析
  • 和瑛《度海都河冰桥》原文及赏析
  • 和瑛《巩宁城望博克达山》原文及赏析
  • 敖英《峨眉山记》原文及赏析
  •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