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诗词歌赋

秦观《次韵子由题平山堂韵》原文及赏析

2023-03-28 14:30:00

  栋宇高开古寺间,尽收佳处入雕栏;

  山浮海上青螺远,天转江南碧玉宽。

  雨槛幽花滋浅泪,风卮清酒涨微澜。

  游人若论登临美,顺作淮东第一观。

  这是一首扬州名胜纪游诗。作者秦观,北宋扬州高邮人,是当时著名的诗人、词家。他和苏轼、苏辙兄弟交谊极深,唱和亦多。这首诗,就是在元丰三年 (1080) 春天,步苏辙题平山堂诗原韵的。苏辙,字子由,西蜀眉州人。他一向在山东、河南一带做官,却怎么会来到扬州题咏平山堂的呢? 这中间有一段曲折的经过。

  先是,元丰二年初夏,苏轼由徐州移知湖州,经过高邮约秦观同游江南。不久,便发生了“乌台诗狱”。到年底定案,苏轼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辙等也受到牵连而遭贬谪。元丰三年二月,苏辙赴筠州贬所时途经高邮,与秦观相晤,酬唱数日; 而后游览扬州蜀冈,写下了《扬州五咏》,即《九曲池》、《平山堂》、《蜀井》、《摘星亭》、《僧伽塔》,见明本《栾城集》卷九。秦观也用苏辙原韵写了《广陵五题》,见宋刊《淮海集》卷八。本诗即是五题之一。

  平山堂位于扬州城西北五里蜀冈中峰大明寺内,庆历八年 (1048)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修建,为接待宾客宴游之所。此堂高踞峰顶,由堂上遥望江南诸山,肩摩领接,如列槛前,故名平山堂。这里不但环境优美,而且确实是登临眺远的好地方,最适宜诗人即景抒怀。“栋宇高开”,作者正是由这个高高的立足点下笔,以“尽收佳处”作总述,一笔宕开,即转入宏观的描写。

  “山浮海上青螺远,天转江南碧玉宽。”诗人首先濡染淋漓的彩笔,数点远山 (上句),一抹长天 (下句),立刻展现出来; 并随着波光云影,一直延向视线尽处。你看,放眼东南,远处的青山如同点点螺影浮于海上,浩瀚缥缈,这已足令人胸襟开阔; 而转视江南碧色的天空又象美玉一般纯洁,一望无际,更使人心旷神怡。这里写的是,春日晴和时在平山堂所见的景象。如果是和风细雨的时候,那阶前的幽花就好似带着丝丝的清泪,含情不语,它到底是喜悦之甚,还是感伤难禁?只有让人们以自己的心情去揣度体味了。而当轻风入户拂过席上的一刹那,杯中的清酒也好似泛起了微微的波澜,它或许会给人添一点儿料峭寒意,也许又会激发起把盏临风的壮采豪情。这些,可算是平山堂游宴的天机妙趣,就在于人们如何去领略它了。正如秦观在 《与李乐天简》中所说:“仆每登此,窃心悲而乐之: 人生岂有常所? 遇而自适,乃长得志也。”诗中所写的景物,作者都赋予鲜明的色彩,盎然的生机,深蕴的感情。这正是他“遇而自适,乃长得志”的思想反映。

  平山堂的登临之美,真正是不可言喻! 因此诗人用非常概括的语言给它下了一个十分肯定的结论:“须作淮东第一观”。淮东,指宋代的淮南东路,它管领亳、宿、泗、海、楚、泰、通、扬、真、滁十州及高邮、涟水二军,计有三十八县之地,其治所即在扬州。诗句的言下之意,是说平山堂的游赏之美,在整个淮东地区无疑是首屈一指的。

  这首诗结构自然,起承转合,各得其妙。它一开始就紧扣题旨,总起分承,有宏观的大笔点染,有微观的细致刻画,视野由近及远,又由远而近,最后得出“最美”的评语。这比起子由的原唱“人亡坐觉风流尽,遗构仍须仔细观”,更会使人产生一种积极奋发的自豪感。

相关推荐

  • 王湾《次北固山下》原文及赏析
  • 徐宏祖《楚游日记》原文及赏析
  • 钱希言《楚小志》原文及赏析
  • 王安石《桂枝香》原文及赏析
  • 俞廷举《桂林山水歌》原文及赏析
  • 张继《枫桥夜泊》原文及赏析
  • 王士祯《杜工部祠五首(选二首)》原文及赏析
  • 谭嗣同《晨登衡岳祝融峰(二首)》原文及赏析
  • 白居易《春题湖上》原文及赏析
  • 李华《春行即兴》原文及赏析
  •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