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
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
战争是北朝社会的一个突出现象,整个北朝的历史,几乎与战争相始终。在初期“五胡十六国”的一百三十多年中,战争尤为频繁。人民群众从军打仗,就要转战各地,飘流异乡。同时,与战争相辅而行的是人口掳掠,几乎每一次战争,无论胜负,各族统治者都照例要进行一次人口掠夺。大批的百姓被迫离开本土,转徙道路,颠沛流离。因而在北朝民歌中出现了不少反映流亡生活的怀土思乡之作,而且都流露出一种绝望的悲哀和激愤。这首《紫骝马歌》正是其中的一篇代表性作品。
这首民歌采用的是比体手法。单从字面上看,意思很浅显:长在高高山头上的树林,树叶被狂风吹落飘走,飘到千里以外的地方,它何时才能够回到原来的地方呢?这首歌表面上是描述自然界的一种客观现象,可实质上是写人的遭遇,抒发人的情感。因战争而流亡或被掠的人们,面对狂风卷落叶的自然现象,不禁联想到自己的遭遇:自己背井离乡,流浪远方,什么时候才能重返故土呢?落叶,在这里,既是自然界的树木之叶,同时又是流落他方的人们的化身,落叶离枝的命运,也正象征着流亡者难还故处的命运。因而,此处的落叶成了人的情感的载体,起到了以物喻人的作用。
这首民歌在艺术上具有“画加说”的特点,结合了描写和议论两种手法。诗的前两句“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像一幅画,展现出狂风吹落叶的凄凉景象。后两句“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则是议论,是慨叹落叶的不幸命运。 “画”与“说”——描写和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恰又起到抒情的作用,以比喻象征手法抒发那些被迫流亡他乡的人们的一腔怨愤之情。
这虽是一首怨诗,可通篇没有一个“怨”字,这是一种委婉的控诉,比抢天呼地的呐喊更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