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金缕曲残荷》咏荷花诗鉴赏
孙锡
一阵跳珠雨, 作轻凉、 点摇平碧, 嫣红无数。 卷地萍飔翻露盖,舞到香鬟似雾。剩倩影、几番回顾。孤艳不争团扇宠,恨游人、全忘花心苦。欹翠袖,且相护。寻花较晚花无主,袅凌波、丝风太弱,款花不住。密柳疏蝉渔艇外,我拟将家赁去。理旧怨、为花低诉。千里美人江水莫,望兰皋、谁肯褰裳渡? 蘅佩远,在空渚。
花开花谢寻常事,曾惹起人们多少情思,古往今来,文人士子,或见残红而惜芳春,或睹落花而思故人,佳篇丽句,不可胜数,孙锡的这首咏残荷词,可说是昆山之片玉,桂林之一枝,
“一阵跳珠雨,作轻凉、点摇平碧,嫣红无数。”词的开篇先从大处落笔,写池面骤雨忽来,并扣住咏荷主题。“跳珠雨”取自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句,信手拈来,承继得法。“平碧”指平静清澈的池水。“点摇”二字写骤雨疾风忽然而作,顿时搅扰了宁静的荷塘,虽非举足轻重的“词眼”,但仍下得十分准确。“嫣红”在这里指荷花。词中先写雨,后写花,这就为下文进一步写“残”做好了铺垫。“卷地萍飔翻露盖,舞到香鬟似雾。 剩倩影、几番回顾。”这三句不只写花因风雨而残的结果,而且描述了“残”的过程,营构了一个富于动感的画面。疾风卷过荷塘,滚着雨珠的荷叶上下翻飞,嫣红的花瓣被吹落到荷叶上,一片凄迷;疾风中的残荷不住摇曳,仿佛在顾影自怜。“舞”字写风吹花落十分形象,前代诗词中也时常选用,如宋祁《落花》诗云:“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姜夔《念奴娇》词写荷花道:“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以“舞”饰“衣”,同是取其飘飞之意。在对残荷作了上述客观描写之后,词人又直接站出来表达其同情之心、不平之意。“孤艳不争团扇宠,恨游人、全忘花心苦。”孤艳残红,本无心争恩取宠,然而薄情的游人却只知赏其盛时,全不管今日凋零之苦。“苦”指莲子中的薏,色绿、味苦,此处亦取其双关之意。“团扇宠”用汉班婕好初得宠后失宠事。过拍“欹翠袖,且相护”二句与“几番回顾”同是用拟人手法写残荷风中的姿影。在咏花诗词中,拟人手法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但多为静态描写,这里突出写其动态,就使荷花更具有了灵性,也更惹人爱怜。
下片由赋荷转入抒情,表达了词人“款花不住”的落寞心绪。“寻花较晚花无主,袅凌波、丝风太弱,款花不住。”这三句既自悔“寻花较晚”,又哀叹落花无主,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婉惜之情。接下来三句又直述心曲:“密柳疏蝉渔艇外,我拟将家赁去。理旧怨、为花低诉。”词人幻想着移家花畔,与其结伴而居,似乎这样即可以聊补“寻花较晚”之过,略释与花久违之怀。“理旧怨、为花低诉”一语是全词关键。“旧怨”盖指旷别相思之怨。“为花低诉”岂不就是“为人低诉”吗?然而,“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李煜《菩萨蛮》)一腔幽怨,如今却已无由相诉。词的结尾几句笔锋一转,接写“汉有游女,不可求思”(《诗经·周南·汉广》)的怅惘与忧伤。“千里美人江水莫,望兰皋、谁肯褰裳渡? 蘅佩远,在空渚。”“莫”通“暮”。“兰皋”指生有兰草的水边陆地。“褰裳渡”语本《诗经·郑风·褰裳》篇,诗中以女子口吻写道:“子惠思我,褰裳涉溱。”意谓“子惠然而思我,则将褰裳而涉溱洧以从子”(朱熹注)。这里反用其意,言无人肯涉水前来和我相会。“蘅佩”指代所思慕之人。有彼伊人,远在洲渚,可望而不可及,“在空渚”一语空中传恨,耐人寻味。
俞陛云说:“凡咏落花者,每借花以怀人。”(《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亦花亦人,虚实相生,命意深远。“美人”云云,既是写残荷,更是忆故人。词以“一阵跳珠雨”开篇,以“在空渚”作结,急起缓收,余韵悠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