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这首诗通过雪后晴日寒山暮色中远望所见,传达出一种清冷的境界。
诗人开首便勾绘出一个“倚杖望晴雪”的老者形象。这一句没有交代时间,而是由 “望”字牵引,铺展出一个广袤的空间。“溪云几万重”并非说溪水上空飘浮着朵朵白云,而是诗人“望晴雪”时发生的翩翩联想: 那溪边的皑皑白雪犹如天上的朵朵白云。“万重”言雪景铺延之广,绵绵叠叠,望之不尽。给读者的感受则是一派地上的白雪与天上的白云融汇交接的景象。这正是诗歌意象的妙用所在。“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则由上句的空间铺延转至时间交代,用“归”、“下”连接四个不同意象,表明时色将晚。采樵者劳作归来,沿着崎岖的雪路,走向白雪覆盖的茅屋; 而那在寒雪中瑟瑟的夕阳也正伴着樵人的脚步滑下危峰。以上皆是对雪景的铺排渲染,意在烘衬出一份清冷的意绪。接着,景物由清寂转向勃勃生机,“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野草烧起熊熊之火,石松后依稀升腾起袅袅炊烟。在银装素裹的清寂中,诗人在这野火炊烟中嗅到了一丝人间味,感受到了那冈草和石松傲峭的气度和不息的生机,那敏感的诗心抑或就在这一瞬间怦然而动,诗境也由清冷转向飞动了。然而,“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又将诗人拉回了清寂冷寞。是啊,时令已到了不容人遐想的严冬,那流泻于暮天的钟声不是也在诉说着无奈的凄苦情怀吗?于是那怦然而动的诗心又复归清冷,诗人由 “雪晴晚望”而引发的灵魂的骚动也复归平静了。而这微妙的转变,皆由 “却”字一笔带出。由这一首小诗,我们便可窥见中晚唐之交苦吟诗人贾岛的心路历程。
这首诗写法上有其妙处。由一“望”字,引领全诗,以下皆“望”所见,溪云万朵、樵人白屋、寒日危峰、野火断烟,纷至沓来,聚集眼底。“闻打暮天钟”虽由视觉转入听觉描写,然全诗意脉并未割断,几声暮钟给清寂之景增加了几多意绪,几多涵蕴,在雪晴晚望的广袤空间流布时间的推移——“暮天钟”似乎是暗示“晚望”者,眼前的一切都将被夜幕掩没,那冷落清寂的诗境亦将不复存矣。全诗意绪回环,意脉连贯,一气而下,无怪方回评之曰“一句唱起直说到底”(《瀛奎律髓》)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