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诗词歌赋

唐·岑参《登总持阁》原文及赏析

2023-02-06 15:03:29

  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

  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

  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

  总持阁,是唐时长安总持寺中一座楼阁,登此阁,给诗人最突出的印象便是它的高,因而这首诗就紧紧围绕着这一个“高”字展开了笔墨。

  诗人首先从自己登阁前初望此阁的心理感受上下笔,第一句就径直写“高阁逼诸天”,阁之高,高得仿佛直逼苍天。一个“逼”字先就道出了在诗人眼中总持阁那拔地而起、直插云天、威风凛凛的气势。第二句扣题写“登阁”,而“登阁”仍是写阁高,说登上此阁,离太阳都近了一大截子,好象能站到太阳身边一样。这种高度夸张的写法,起着先声夺人的作用,一下子就把一座高耸人云的楼阁展现在读者面前。

  楼阁如此之高,欲登上恐非易事,但诗人却不以登楼之费力来渲染其高,而是分两个层次写登楼时眼中所见。第一个层次是三、四句,写登到一定高度时放眼一望,只见长安远近之景已可尽收眼底,近处,晴空下,长安千家万井,绿树葱茏,生机勃勃;远处,五陵墓地,烟雾缭绕,一片迷濛。这一近一远的两组画面,已充分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故虽没有正面去写阁高,而阁之高却已可自见。第二个层次是五、六句,写诗人登上总持阁最高层,极目远眺,只觉得气势磅礴、雄姿伟岸的秦岭竟变得低矮渺小; 奔腾壮阔、一泻千里的渭水也好象成了涓涓细流。这里,诗人是有意以这种大与小的错觉进一步渲染楼阁之高。“低”和“小”这两个形容词极普通,但用在形容秦岭和渭水上,就显出诗人想象之奇特,襟怀之阔大了。

  最后两句收束全篇,诗人却落在对佛门生活的欣羡上。“清净理”,指佛家清净之理,佛家以远离一切恶行、心不受尘俗垢染为清净;金仙,即佛。这两句说倘若我早知道佛门的清净之理,那么我真愿意就此遁入空门事佛去了。由总持阁之高想到人生道路的坎坷,并由此产生希望遁入空门的情绪,这便是诗人登阁的最终感受。其中固然不乏消极因素,但从中也可理解诗人为什么能产生秦岭低、渭川小的错觉。秦岭、渭川自然是雄伟壮阔的,但在诗人看来,与这佛家圣地中的高阁一比,它们就是再雄伟、再壮阔也失去了光彩。

  这首诗先从登阁前的望阁着笔,再以登楼时所见人间社会与大自然的两番景象进行渲染,最后落到人生感慨上,层次清晰,境界开阔,以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总持阁的赞美。

相关推荐

  • 唐·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原
  • 唐·韦应物《登楼寄王卿》原文及赏析
  • 魏晋南北朝·谢灵运《登江中孤屿》原文及赏析
  • 金·张养浩《登泰山》原文及赏析
  • 明·杨继盛《登泰山》原文及赏析
  • 明·张治《登石钟山望庐山》原文及赏析
  • 唐·薛据《登秦望山》原文及赏析
  • 清·何绍基《登舟》原文及赏析
  •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及赏析
  • 明·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原文及赏析
  •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