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
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
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
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快哉亭在诗人的家乡徐州(今江苏徐州市)的城隅之上,乃与诗人同时的李清臣所建,苏轼名之曰“快哉”。这首诗写黄昏登亭之所见。
首联写地: 城墙依江而建,所以也随江而曲折蜿蜒。城外的乱石之间则有泉水潺潺而流。城和石本是静止之物,但诗人使它们与流动的水相依附,它们就仿佛也成了动态之景了。颔联写山: 夕阳刚沉下地平线,一层雾气已从山间升起,“依”字维妙维肖地写出了暮霭沉沉的情状。颈联写天: 宿鸟归飞,暮云奔动。这六句诗语言极为质朴,写的又是暮色苍茫中的景物,然而读来并不觉得枯竭,奥妙何在呢?首先,诗人先写地,次写山,最后写天,都挑选了带有动态的景物,这样,就使得沉沉的暮色中充满了生气。而诗人的目光则是从低到高,由近及远地移动,读者的注意力也随着从一个画面移到另一个画面,从而产生了流动之感。其次,诗人不是单纯的写景,而是借景抒怀。苍茫的暮色往往会使人产生惆怅、迷惘之感,但诗人却与众不同。让我们再看看五、六两句: 宿鸟归飞,鸣声急促,它们将投向何处呢?暮云奔动,动中见静,颇有安详从容之态。这两个形象一反一正,展示了诗人淡泊宁静的胸怀。这种借景抒怀的写法前人也有成例,如杜甫《江亭》“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两句,用意与此相似。但杜诗毕竟已拈出 “心”、“意”二字,而陈师道此诗则纯是写景,他把感情更深地埋藏在所写的景物之中。这种写法,无疑是更耐人咀嚼的。
总之,这首诗的语言虽然质朴无华,但它外观的艺术形象和内涵的思想感情并不枯窘,是体现了陈师道“有意为拙”的特色的好诗。微嫌不足之处是结句不够自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