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诗词歌赋

唐·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

2023-02-06 16:18:11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晚年的山水诗,最富人生感慨,含蕴无穷。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中间溶入多少人生沧桑、生命感叹,简直不可测度,令人读后思发万端,魂动神摇。这是杜甫诗歌不可企及的魅力之所在。这篇赋咏洞庭的名作之所以超临前人,根由也在这里。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表面上看,开首说了一句淡话,其实不然。这一“昔”一“今”的对比包含极深的韵味。诗人是说,我年轻的时候听说过洞庭胜景,那时我浪游四方,裘马轻狂,可惜未能到此一观,今天在经历了万方艰难之后,到了垂暮之年,没想到还能登上这座岳阳楼。杜甫最善于通过时间表现人生感叹,如“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反思时间就是反思生命,这里的今昔对比也是如此。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此联被推为咏叹洞庭湖的绝唱。确实如此。但它描绘的是一个悲境,而且是涵盖天地的悲境,理解这一点是把握全诗的关键。其根源就在“坼”字和“浮”字上。坼是裂开。在杜甫看来,洞庭湖好似一个巨大的缺口,把当年吴楚两国的地面一东、一南撕裂开来。诗人望见的不仅是湖(那已经有万顷之阔),而且是湖外更为辽阔的平原,包括了今天华中、华东两大地区,视野何其开阔! 然而最重要的还是裂开,大地被湖水裂成了两块,成为残缺不全的状态。这种感受与其他登楼诗人截然相反。李白描绘洞庭“淡扫明湖开玉镜”,比作一面圆镜;刘禹锡描写洞庭“白银盘里一青螺”,比作一只银盘,都是从圆形着笔,圆形表现了完整、美满和亲爱。唯杜甫看见的是残缺,巨大的、不可弥补的残缺,这难道不是悲境么?地裂开了,天又如何呢?“乾坤日夜浮”,整个宇宙都在湖面上空无休无止地浮动。“浮”字极耐嚼味。人类生存的广袤空间竟然处在飘泊不定之中,这里有意无意地写出了诗人当时的时代感受,既包括个人,也包括了国家和人民。“乾坤”是诗人经常使用的词语,“乾坤万里内,莫见容身畔”,“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自然的宇宙被诗人人生化了。这难道不是悲境么?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从这联开始直接抒发感情。宇宙如此弘阔,而诗人自己却如一叶孤舟,飘流在时间与空间的无尽海洋之中,孤危无援,离开了所有的亲朋,独自驶向生命的尽头。传神全在一“孤”字,乾坤万里与渺然一舟宏微相衬,感慨无尽。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到此诗歌才呼出了最强烈的悲音。无数苍生在流血,人间乾坤还在动荡,国家久残之后又逢缺裂,诗人一颗微小而衰老的心灵啊,竟要承受这般巨大的痛苦,它承受得住么?面对令人忧患不尽而又依恋不舍的人生,怎叫他不涕泗横流呢?

  一座小小的岳阳楼,竟然托起了诗人如此沉痛的忧思,这难道不是它最大的幸运吗?

相关推荐

  • 宋·萧德藻《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
  • 唐·李德裕《登崖州城作》原文及赏析
  • 宋·苏轼《登州海市并序》原文及赏析
  • 清·黄遵宪《登巴黎铁塔》原文及赏析
  •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原文及赏析
  • 魏晋南北朝·鲍照《登庐山》原文及赏析
  • 宋·陈师道《登快哉亭》原文及赏析
  • 唐·岑参《登总持阁》原文及赏析
  • 唐·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原
  • 唐·韦应物《登楼寄王卿》原文及赏析
  •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