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人有行役,远在天一方。
自期三年归,一去凡几霜。
登山临绝��, 引领望归航。
归航望不及,踯躅空彷徨。
化作山头石,兀立倚穷苍。
至今心不转,日夜遥相望。
石坚有时烂,海枯成田桑。
石烂与海枯,行人归故乡。
关于 “望夫石”,有不少民间传说,其中一种传说是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离家远行,久久未归,就天天上山远望,盼望丈夫归来。但是,许多年过去了,丈夫终未回来,这个女子便在山巅化为石头,人们就把这石头称作“望夫石”,将此山称为 “望夫山”了。这首诗就是在这个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写成的。
这首诗以 “望夫”为线索来表现主题,全诗可分为四段。开头四句为第一段,写丈夫远行,逾期未归。丈夫远游,思妇独处空闺,日夜牵挂,然而 “一去凡几霜”,这就使思妇更加思念与担忧了。这里写出思妇化石的社会背景。“登山临绝��”以下四句为第二段, 写思妇登山望夫而终未见丈夫归来 这里用“临绝��”、 “引领”, 把思妇急切地盼望看到丈夫坐着船儿归来的情状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空彷徨”则写出思妇望不到丈夫归来的那种焦灼不安和深深的失望。“化作山头石”以下四句为第三段,写思妇化石后日夜兀立山头,仍然盼望着丈夫归来。望夫而至于化石,突出表现了思妇对爱情的忠贞及对丈夫思念之深; 化石后而仍能“兀立”绝崖,经历了多少年代至今仍贞心不变,继续遥望着丈夫,仿佛有灵性,这是将物人化,把思妇忠于爱情的品格向前推进了一步,从而深化了主题。“石坚有时烂”以下四句为末段,这四句似诗人的议论,又似思妇的内心独白。这位思妇坚信自己的丈夫是会回来的,她愿意一直这样站下去,站到海枯石烂,丈夫归来的那一天。诗人多么希望思妇的丈夫能早日归来,希望他们能最终团聚,过上幸福的生活啊!
在这首诗中,诗人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把自己丰富的想象熔铸在极简练而又极自然平常的诗句里,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位倔强、纯真,忠于爱情,热烈追求幸福生活的古代妇女形象。同时,对我们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社会,了解古代中国妇女的思想感情、高尚情操,提供了真实的依据。这首诗既赞扬了这位望夫女的崇高品质,也控诉了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这首诗采取白描的手法直抒胸臆,每句都似顺手拈来,毫不费力。读来自然、平实、清新、隽永,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诗人在所作《肃雝集》 自序中说: “尝怪近世妇人女子作诗,无感发惩创之义,率皆嘲咏风月,陶写情思,纤艳委靡,流连光景者也。”郑允瑞一反这种流俗。《玉镜阳秋》 评她的诗“高素隽永” ,这个评论是很中肯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