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诗词歌赋

《古离别》原文及赏析

2023-03-22 17:46:31

  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

  黄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

  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团。

  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

  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

  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

  菟丝及水萍,所寄终不移。

  江淹是极善于写离别文字的。这首 《古离别》便曲曲折折地写出一个女子怀念游子时的复杂心理。

  开首二句 “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是对游子所至之处的想象。雁门关,在今山西省北部。然而,诗中并非实指。只是处于怀念、等待之中寂寞忧伤的女子对游子可能到的荒凉偏远地方的想象。想象中包含着对游子处境的担忧,对其困苦的关切,对其前路的揣测。推敲 “乃至”二字,无异于在说: 他远远地离开我,大约已经到了荒僻的雁门关,如果行行不已,前路若何,这些都牵动着我的心。

  既然行之已远,前程难测,那么,何不归来呢? 所以,女子又从想象转入对其归期的惦念。“黄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化用 《古诗十九首》 中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的句意,将游子的 “不顾返”——不想回家,变为自身殷切惦念的何时可还,一种离别已久、思之若渴的心情油然而出。

  思归思,盼归盼,此时女子却也明白 “何时”正是遥遥无期之时。因而,思维的镜头又在对归期的惦念中切入当初送别情景的回忆: “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团。”送别的日子距今已经很远了,从前边 “远与君别” 、“千里”相隔的诗意中已经看到。然而,送别的情景,送别时屋檐前团团的露珠却都留下那样深刻的印象,历历在目,如同发生在昨日一般。“檐前露已团”,只是分别时偶然看到的一幅小景,却最大限度地包含着泪眼相向、无语凝噎、执手而别、情意绵绵的人与情的回忆。归来重聚,正未有期,惟有这深情的回忆可以安慰她忧伤哀戚的心绪。这两句的回忆又与前边的想象、惦念在转折中有自然顺接之关系。

  当然,回忆所带来的一刹欢乐不仅是短暂的,而且在实质上仍是愁苦,甚至是更深的愁苦。紧接着的 “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两句就是对这愁苦的感叹。“蕙草”即香草,代指女子的青春容貌。“道里”指游子的行役道路。女子与游子相别已久,自知在空空的等待中青春容貌渐渐衰老,这是极可悲的事,也正是她愁苦的原因所在。然而,她却“不惜” 自己的美人迟暮之痛,而将心事放在对游子风餐露宿、羁旅困顿的悲念上,更见出情之可贵。

  再以下的“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四句,表示在长久分别之后能够“一见”的愿望。“琼树枝”喻珍贵难得之物,在古诗中常代指友人。那女子把实际上很渺茫的一次相见做为眼下最大的愿望,并且把它看作如琼树枝一样珍贵,其渴望之切、恩爱之深俱在其中。

  最后的“菟丝及水萍,所寄终不移”两句,表示女子的坚贞之志。“菟丝”是一种缠绕在其它植物的寄生草木。“水萍”是依水而生的水草。她表示自己就如菟丝水萍一样,既然把终生寄托给游子,那不管他远别千里也好,不管他终生难还也罢,我的忠贞始终都不会移易。这种有别于《古诗》 中“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的品德,是被作者赞许的所谓中国女子的传统美德。

  就这样,全诗有想象,有惦念,有回忆,还有感叹、愿望与坚誓,细致地展示了一个孤居女子复杂的心理流程。

相关推荐

  • 《古意送沈宏》原文及赏析
  • 《咏织女诗》原文及赏析
  • 《折杨柳》原文及赏析
  • 《春闺怨》原文及赏析
  • 《独处怨》原文及赏析
  • 《伤离新体诗》原文及赏析
  • 《咏得有所思》原文及赏析
  • 《行路难》原文及赏析
  • 《代秋胡妇闺怨》原文及赏析
  • 《燕歌行》原文及赏析
  •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