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诗词歌赋

张自明《水月洞》原文及赏析

2023-04-04 15:34:58

  癸水江头石似浮,银河影里月如钩。

  无人弄杵看蟾兔,有客乘槎访半牛。

  自古鹊桥传七日,何年桂子落三秋。

  金轮待欲长无缺,玉斧仍须妙手修。

  孔镛的《象鼻山》写白天景色,与之相反,张自明的《水月洞》却是写月夜风光。全诗紧扣“水月”二字来发挥,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绘画出一幅象鼻山下“水月朦胧美”的画图。

  开篇首联就分句点题。“癸水江头石似浮”,先点出“水”字;“银河影里月如钩”,随即点“月”字。多么自然而巧妙!“癸水”、“银河”,在此都是指漓江,只是上句用别名,下句用比喻而已。“石似浮”这个象鼻山的形象,正是在“月如钩”的夜幕笼罩下才会呈现出来的。如在大白天看这偌大的象鼻山就不会有这“似浮”的感觉。“似浮”二字,给静静的象鼻山赋以动感,正好勾勒出“水月朦胧美”这幅画图的主景。而正由于“月如钩”,而不是个团圆满月,月色不是很明朗,才会有这种朦肱美。所以,这种景物描写,不仅是通过比喻而使形象生动,而且用词非常精确。同时,这两句又是同韵的对仗句。本来,律诗的首联并不要求对仗,作者着意写成对仗,而且对得那么自然而工巧,这种驾驭语言的艺术,真可谓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就是这两句,经过作者妙笔生花,就轻轻地把读者引入那水月迷濛的优美清雅的诗境之中。

  接着,中间两联就是工整的对仗句。在这里,作者很灵巧地运用了美丽的神话传说故事,多层次多角度地再着力描写“水月”,这样就给月夜中的象鼻山水月洞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从而更加吸引读者。当人们读到“蟾兔”,自然地眼前就会呈现出一轮皎洁的明月; 念到“乘槎”,自然地耳边似乎就向起漓江击浪的水声。而“鹊桥”又正好与首联的“银河”遥相照应,不禁使人想起“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天河憾事,从而想到漓江之滨可也有人间憾事么? 而当读到“桂子落三秋”时,又会使人很自然地想起柳永那“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望海潮》)。那写的是“东南形胜”的西湖美景,这里写的是“山水甲天下”的“南疆形胜”。若拿来与“西子”比美,也许亦无愧色。律诗最难写得好的是中间两联,而往往这两联又是最重要部分,是展现主题的关键之笔。作者在此没有正面去描绘实景,而是巧妙地借助于神话传说与化用别人词中警句,从侧面去反复点染,创造气氛,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从而把读者逐渐带入仙宫一般的诗境之中。

  当然,说中间两联重要,并不等于说首尾两联就不重要。一首好诗,就如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各部分都要有机组合。头要开得好,尾也要煞得妙,方可深入人心。这首诗头是开得好了,正如上述; 尾又煞得如何呢?且看尾联两句,正好与首联遥相呼应,而又是继颈联 腹联之后,把诗境进一步开拓与提高。首联说“月如钩”,尾联则曰“金轮待欲长无缺,玉斧仍须妙手修”,呼应得多妙啊! 而且又是继前两联之后再用了一个神话故事来收束全诗的。这样就使全诗四联浑然一体,天衣无缝,而读到这两句,不禁使人想起苏轼的名篇《水调歌头》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词句。作者反其意,提出了一个美好的愿望: 希望“妙手”能挥“玉斧”,“修”“金轮”,使之“长无缺”。这就为诗开拓了一个新境界,诗情也就升华到一个新高度。然而,这美丽的遐想,也是从“水月朦胧美”的境界中诱发出来的吧!

相关推荐

  • 成瑞《水磨沟》原文及赏析
  • 张孝祥《水调歌头》原文及赏析
  • 元好问《水调歌头》原文及赏析
  • 邵博《泰山录》原文及赏析
  • 章楹《石门山观瀑记》原文及赏析
  • 刘泾《石门洞记》原文及赏析
  • 徐照《石门瀑布》原文及赏析
  • 温庭筠《苏武庙》原文及赏析
  • 苏轼《虾蟆碚》原文及赏析
  • 刘禹锡《蜀先主庙》原文及赏析
  •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