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名家名作 > 鲁迅

鲁迅《送灶日漫笔》原文及解析

2020-02-04 15:24:07

  坐听着远远近近的爆竹声,知道灶君先生们都在陆续上天,向玉皇大帝讲他的东家的坏话去了,②但是他大概终于没有讲,否则,中国人一定比现在要更倒楣。(本文题目为“送灶日漫笔”,此段即点出“送灶日”,叙述此日“灶君上天”目的是“向玉皇大帝讲他的东家的坏话”,为后文进一步叙述做铺垫。)

  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我们中国人意中的神鬼,似乎比活人要老实些,所以对鬼神要用这样的强硬手段,而于活人却只好请吃饭。(此段进一步描述百姓对付“灶君上天说坏话”的手段就是请“灶君吃“胶牙饧”,由此延伸到人与人之间封住对方的嘴的手段就是“请吃饭”。后文对此进一步说明。)

  今之君子往往讳言吃饭,尤其是请吃饭。那自然是无足怪的,的确不大好听。只是北京的饭店那么多,饭局那么多,莫非都在食蛤蜊,谈风月,“酒酣耳热而歌呜呜”③么(说明许多的“请吃饭”并不是单纯的“吃饭”)?不尽然的,的确也有许多“公论”从这些地方播种,只因为公论和请帖之间看不出蛛丝马迹,所以议论便堂哉皇哉了(点明了“请吃饭”和产生“公论”的密切联系)。但我的意见,却以为还是酒后的公论有情。人非木石,岂能一味谈理,碍于情面而偏过去了,在这里正有着人气息。况且中国是一向重情面的。何谓情面?明朝就有人解释过,曰:“情面者,面情之谓也。④”自然不知道他说什么,但也就可以懂得他说什么(以上为从中国社会的人情世态角度分析“请吃饭”和“公论”有着密切联系的根源)。在现今的世上,要有不偏不倚的公论,本来是一种梦想;即使是饭后的公评,酒后的宏议,也何尝不可姑妄听之呢。然而,倘以为那是真正老牌的公论,却一定上当,──但这也不能独归罪于公论家,社会上风行请吃饭而讳言请吃饭,使人们不得不虚假,那自然也应该分任其咎的(以上点明没有单纯的“公论”,一切冠冕堂皇、道貌岸然的“公论”其实都是暗中和“请吃饭”有着关联的)(此段是对“请吃饭”的进一步说明,点明其和“公论”的密切关联,进而推导出凡“公论”都和“请吃饭”有关的观点,其实是对陈西滢有关女师大学潮言论的进一步批驳,具体可见作者《并非闲话》、《“公理”的把戏》、《“碰壁”之后》等文章。)

  记得好几年前,是“兵谏”⑤之后,有枪阶级专喜欢在天津会议的时候,有一个青年愤愤地告诉我道:他们那里是会议呢,在酒席上,在赌桌上,带着说几句就决定了。他就是受了“公论不发源于酒饭说”之骗的一个,所以永远是愤然,殊不知他那理想中的情形,怕要到二九二五年才会出现呢,或者竟许到三九二五年。(此段通过实例进一步佐证了“公论”和“请吃饭”的必然联系,而且说明这种状态不仅存在于社会各个层面而且将持续很长时间。)

  然而不以酒饭为重的老实人,却是的确也有的,要不然,中国自然还要坏。有些会议,从午后二时起,讨论问题,研究章程,此问彼难,风起云涌,一直到七八点,大家就无端觉得有些焦躁不安,脾气愈大了,议论愈纠纷了,章程愈渺茫了,虽说我们到讨论完毕后才散罢,但终于一哄而散,无结果。这就是轻视了吃饭的报应,六七点钟时分的焦躁不安,就是肚子对于本身和别人的警告,而大家误信了吃饭与讲公理无关的妖言,毫不瞅睬,所以肚子就使你演说也没精采,宣言也──连草稿都没有。(此段从反面角度论证了没有了“请吃饭”会导致“公论”难产。)

  但我并不说凡有一点事情,总得到什么太平湖饭店,撷英番菜馆之类里去开大宴;我于那些店里都没有股本,犯不上替他们来拉主顾,人们也不见得都有这么多的钱。我不过说,发议论和请吃饭,现在还是有关系的;请吃饭之于发议论,现在也还是有益处的;虽然,这也是人情之常,无足深怪的。(此段为作者总结前文,表明自己的观点:“发议论和请吃饭,现在还是有关系的;请吃饭之于发议论,现在也还是有益处的”。)

  顺便还要给热心而老实的青年们进一个忠告,就是没酒没饭的开会,时候不要开得太长,倘若时候已晚了,那么,买几个烧饼来吃了再说。这么一办,总可以比空着肚子的讨论容易有结果,容易得收场。(此段为对前文意思的补充说明。)

  胶牙饧的强硬办法,用在灶君身上我不管它怎样,用之于活人是不大好的。倘是活人,莫妙于给他醉饱一次,使他自己不开口,却不是胶住他。中国人对人的手段颇高明,对鬼神却总有些特别,二十三夜的捉弄灶君即其一例,但说起来也奇怪,灶君竟至于到了现在,还仿佛没有省悟似的。(此段照应前文第一、二段的意思,点明对付“灶君”手段拙劣,远没有人对人手段高明,为下文以此进一步延伸叙述议论做铺垫。)

  道士们的对付“三尸神”⑥,可是更利害了。我也没有做过道士,详细是不知道的,但据“耳食之言”,则道士们以为人身中有三尸神,到有一日,便乘人熟睡时,偷偷地上天去奏本身的过恶。这实在是人体本身中的奸细,《封神传演义》⑦常说的“三尸神暴躁,七窍生烟”的三尸神,也就是这东西。但据说要抵制他却不难,因为他上天的日子是有一定的,只要这一日不睡觉,他便无隙可乘,只好将过恶都放在肚子里,再看明年的机会了。连胶牙饧都没得吃,他实在比灶君还不幸,值得同情。(此段叙述道士们的对付“三尸神”的具体手段,比“胶牙饧”的手段高明厉害。

  三尸神不上天,罪状都放在肚子里;灶君虽上天,满嘴是糖,在玉皇大帝面前含含胡胡地说了一通,又下来了。对于下界的情形,玉皇大帝一点也听不懂,一点也不知道,于是我们今年当然还是一切照旧,天下太平。(此段为对以上两段意思的议论。)

  我们中国人对于鬼神也有这样的手段。(此段点明除了对付“灶君”和“三尸虫”,对付其他“鬼神”的手段都同此类似。)

  我们中国人虽然敬信鬼神;却以为鬼神总比人们傻,所以就用了特别的方法来处治他(对上一段意思的进一步议论,引出后文的“对人”手段之不同)。至于对人,那自然是不同的了,但还是用了特别的方法来处治,只是不肯说(所谓“特别的方法”其实无非就是“请吃饭”、“拉关系”、“送好处”等);你一说,据说你就是卑视了他了(此种手段只能暗中进行,见不得光,所以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做不能说,若明说了就是“卑视了他。诚然,自以为看穿了的话,有时也的确反不免于浅薄。(此段总结全文,将文章前半部分所写的“请吃饭”和后半部分所写的“对付鬼神等的手段”结合起来,进一步强调了人对人手段之“不同”和“特别”。)

  二月五日

 

 

  【注释】

  ①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二月十一日《国民新报副刊》。

  ②旧俗以夏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为灶神升天的日子,在这一天或前一天祭送灶神,称为送灶。

  ③食蛤蜊:见《南史·王弘传》:“(融)初为司徒法曹,诣王僧襱,因遇沈昭略,未相识。昭略屡顾盼,谓主人曰:‘是何年少?’融殊不平,谓曰:‘仆出于扶桑,入于汤谷,照耀天下,谁云不知,而卿此问!’昭略云:‘不知许事,且食蛤蜊。’”谈风月,见《梁书·徐勉传》,勉为吏部尚书,“常与门人夜集,客有虞暠求詹事五官。勉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酒酣耳热而歌呜呜”,语出《汉书·杨恽传》,恽报孙会宗书:“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呜呜。”

  ④“情面者,面情之谓也。”:这是明代周道登(崇祯初年的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对崇祯皇帝说的话,见竹坞遗民(文秉)著《烈皇小识》卷一:“上(崇祯)又问阁臣:‘近来诸臣奏内,多有情面二字,何谓情面?’周道登对曰:‘情面者,面情之谓也。’左右皆匿笑。”

  ⑤“兵谏”:一九一七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北洋政府在参战问题上,总统黎元洪和总理段祺瑞发生分歧。五月,段提出的对德宣战案未得国会通过,且被黎元洪免职。于是在段的指使下,安徽省长倪嗣冲首先通电独立,奉、鲁、闽、豫、浙、陕、直等省督军相继响应,皖督张勋也用“十三省省区联合会”(即所谓督军团)的名义电请黎元洪退职,他们自称这种行动为“兵谏”。

  ⑥“三尸神”:道教称在人体内作崇的“神”。据《太上三尸中经》说:“上尸名彭倨,在人头中;中尸名彭质,在人腹中;下尸名彭矫,在人足中。”又说每逢庚申那天,他们便上天去向天帝陈说人的罪恶;但只要人们在这天晚上通宵不眠,便可避免,叫做“守庚申”。

  ⑦《封神传演义》:即《封神演义》,长篇小说,明代许仲琳(一说陆西星)著,共一百回。

  鲁迅作品全集鉴赏

  《朝花夕拾》

  范爱农《二十四孝图》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狗·猫·鼠琐记无常

  《仿徨》

  祝福弟兄在酒楼上伤逝离婚孤独者高老夫子示众长明灯肥皂幸福的家庭

  《呐喊》

  《呐喊》自序阿Q正传白光端午节风波故乡孔乙己狂人日记明天社戏头发的故事兔和猫一件小事鸭的喜剧

  《故事新编》

  序言、理水采薇铸剑非攻奔月出关补天起死

  《野草》

  《野草》英文译本序、《野草》题辞、秋夜影的告别求乞者我的失恋复仇复仇〔其二〕希望风筝好的故事过客死火狗的驳诘失掉的好地狱墓碣文颓败线的颤动立论死后这样的战士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腊叶淡淡的血痕中一觉

  杂文集

  《伪自由书》《而己集》《花边文学》《热风》《坟》《准风月谈》《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附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