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名家名作 > 鲁迅

鲁迅《莲蓬人》原文、注释和赏析

2020-03-17 12:27:40

  鲁迅《莲蓬人》
 

  芰裳荇带处仙乡②,

  风定犹闻碧玉香③。

  鹭影不来秋瑟瑟,

  苇花伴宿露瀼瀼④。

  扫除腻粉呈风骨⑤,

  褪却红衣学淡妆。

  好向濂溪称净植⑥,

  莫随残叶堕寒塘!

  【注释】

  ①本篇录自周作人日记。写于1900年,署名戛剑生。莲蓬人: 陈其年《六月词》 自注:“小儿剥莲蓬,以线缚之,反裘振袂,俨然老翁,名莲蓬人。”

  ②芰 (ji): 菱。荇 (xing): 紫色水草。芰裳: 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荷花)以为裳。”荇带: 杜甫《曲江对雨》: “水荇牵风翠带长。”又王勃《采莲赋》: “荷为衣兮芰为裳。”裳: 下裙。

  ③碧玉: 喻莲蓬的碧绿光润。

  ④瀼瀼:露水浓的样子。《诗·郑风·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⑤腻粉:指莲花蕊上的花粉,借喻人的修饰打扮。风骨:喻指人的品质。

  ⑥濂溪: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别号濂溪,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析】 《莲蓬人》深得唐诗韵致,它优美动人,诗中有画,反映出青年鲁迅的高尚情怀与远大志向,诗中的莲蓬实属作者的“夫子自道”。但奇特的是,他所咏赞的对象不是传统诗歌中的花中君子荷花,而是鲜为人知的莲蓬。这是另辟蹊径,是鲁迅作品的独到之处。每一个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历史环境里,他本人的家庭出身,所受到的教育,生活经历以及审美情趣共同组成的认知结构,就决定了他观察和理解事物不可能是空白的,而是以“先有”、“先见”、“先把握”的“前理解”作为参照系作出自己的判断。事实上诗中的创新就一直是在莲蓬与莲花相互比较中被体现出来的。莲蓬究竟值不值得礼赞呢?我们先看本诗的第一联。诗人对莲蓬的描写是:以菱叶作裳,紫荇为带。它旁若无人,怡然自得像神仙般地生活在水乡之中,身著奇装异服是很平常的事吗?不。从文化学眼光看,它带有明显地反世俗倾向。美国文化学家恩伯认为文化具有反变异的强制性。他说:“直接文化强制更为明显。比如说,如果你穿的衣服不属于我们文化允许的类型,就很可能会遭到社会的孤立。”①莲蓬不怕嘲笑和孤立的行为是与屈原在 《离骚》 中所表现出的反世俗精神一脉相承的。屈原在被放逐后,不也是“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吗!鲁迅还认为,莲蓬之特别可爱更在于它具有的吸引他人的内在气质之美。我们知道花的香气是靠风的传播,而莲蓬呢?即使无风(风定),那阵阵幽香仍不断袭来。莲蓬明明生活在水乡,但鲁迅却将它说成“仙乡”; 碧玉香,是对莲蓬蕴含的清新之气的赞美,正是在对莲蓬生活环境和莲蓬本身的美化之中,寄寓了鲁迅对莲蓬极为赞美与欣赏的感情。

  这初步的勾勒即使再准确、鲜明、生动,也只是二度的平面,因此从第二联起,鲁迅分别写出莲蓬在特殊环境中的表现与心态,尽可能给读者以三维的立体感。虽然莲蓬自认为它住在“仙乡”。但实际环境如何呢?请看, 那 “瑟瑟” 的秋风和 “瀼瀼” 的露水说明寒秋已到,君不见,寒冷已将鹭鸶驱赶得连影子也见不到了,凋零的大地只剩下白色的苇花与莲蓬为伴了,这一联中的“鹭影”、“苇花”与 “瑟瑟”的秋风,“瀼瀼”的露水等意象组成的萧瑟景象,不仅诗意盎然,最主要的是以莲蓬与现实处境的矛盾来烘托其独立不移、藐视困难的坚强性格。莲蓬之可爱,还在于它有极其难得的厌恶浮华,喜爱淡泊的品性,这就是第三联中所着重描写的。中国古代诗人历来之所以喜爱赞美荷花,大约是由于它有动人的姿容吧。杜甫有“雨浥红蕖冉冉香”的名句。杨万里则赞扬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可是莲蓬没有这个优势,它是在荷花谢了之后方才显露出来。这时既没有腻粉的香气,又没有光彩照人的红衣,有的只是他那出于自然的素雅高洁的本色。这一联的两句诗既形象地反映出荷花的解体和莲蓬自出的过程,又以对比的方式寓褒贬于其中,从而从另一个侧面凸现了莲蓬的刚正不阿的铮铮风骨。

  如果说以上着重描述了莲蓬的表现,那么第四联就是他不愿随波逐流与世俗沆瀣一气的心迹的直接陈述了。在这一联中,鲁迅活用了宋人周敦颐的《爱莲说》的典故。周敦颐称赞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而在鲁迅看来,真正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是莲蓬,不是莲花 (荷花)。这种认识显然比周敦颐高出一筹。由此,可以认为,这首诗在写作手法上最基本的是,将莲蓬与莲花在相互参照比较中以突出前者的高尚情怀,既是作者借莲蓬明志,也是一种自勉。对这首咏物寄情的诗,我们也不能简单地认为它仅是一种拟人的修辞格的运用,从根本上说,由于它是鲁迅人格在诗歌中的折射,它实质上是鲁迅的生命形式在诗中找到了对应。苏珊·朗格说:“艺术形式与我们的感觉、理智和情感生活所具有的动态形式是同构的形式……因此,艺术品也就是情感的形式或是能够将内在情感系统地呈现出来以供我们认识的形式。”②也就是说,这种拟人是鲁迅人格在这首诗里得到充分体现的形式。而反过来说,也就是鲁迅在莲蓬人这一物象中找到自己人格精神的对应物。因此,歌颂赞美莲蓬就成为 “夫子自道” 的自喻自勉了。

  鲁迅的硬骨头精神是有口皆碑的,但并不是一蹴而就,它有一个过程。从这首诗中,我们不难发现,青年鲁迅早就有意识地注意品格的锻炼了。很明显,这是这位伟大思想家人格的最初闪光。

  鲁迅作品全集鉴赏

  《朝花夕拾》

  范爱农《二十四孝图》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狗·猫·鼠琐记无常

  《仿徨》

  祝福弟兄在酒楼上伤逝离婚孤独者高老夫子示众长明灯肥皂幸福的家庭

  《呐喊》

  《呐喊》自序阿Q正传白光端午节风波故乡孔乙己狂人日记明天社戏头发的故事兔和猫一件小事鸭的喜剧

  《故事新编》

  序言、理水采薇铸剑非攻奔月出关补天起死

  《野草》

  《野草》英文译本序、《野草》题辞、秋夜影的告别求乞者我的失恋复仇复仇〔其二〕希望风筝好的故事过客死火狗的驳诘失掉的好地狱墓碣文颓败线的颤动立论死后这样的战士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腊叶淡淡的血痕中一觉

  杂文集

  《伪自由书》《而己集》《花边文学》《热风》《坟》《准风月谈》《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附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