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名家名作 > 鲁迅

鲁迅《论俗人应避雅人》原文、注释和赏析

2020-03-24 13:41:32

  这是看了些杂志,偶然想到的——

  浊世少见“雅人”,少有“韵事”。但是,没有浊到彻底的时候,雅人却也并非全没有,不过因为“伤雅”的人们多,也累得他们 “雅” 不彻底了。

  道学先生是躬行“仁恕”的,但遇见不仁不恕的人们,他就也不能仁恕。所以朱子是大贤,而做打官的时候,不能不给无告的官妓吃板子。新月社的作家们是最憎恶骂人的,但遇见骂人的人,就害得他们不能不骂。林语堂先生是佩服“费厄泼赖”的,但在杭州赏菊,遇见“口里含一枝苏俄香烟,手里夹一本什么斯基的译本”的青年,他就不能不“假作无精打彩,愁眉不展,忧国忧家”(详见《论语》五十五期)的样子,面目全非了。

  优良的人物,有时候是要靠别种人来比较,衬托的,例如上等与下等,好与坏,雅与俗,小器与大度之类。没有别人,即无以显出这一面之优,所谓“相反而实相成”者,就是这。但又须别人凑趣,至少是知趣,即使不能帮闲,也至少不可说破,逼得好人们再也好不下去。例如曹孟德是“尚通侻”的,但祢正平天天上门来骂他,他也只好生起气来,送给黄祖去“借刀杀人”了。祢正平真是 “咎由自取”。

  所谓“雅人”,原不是一天雅到晚的,即使睡的是珠罗帐,吃的是香稻米,但那根本的睡觉和吃饭,和俗人究竟也没有什么大不同;就是肚子里盘算些挣钱固位之法,自然也不能绝无其事。但他的出众之处,是在有时又忽然能够“雅”。倘使揭穿了这谜底,便是所谓“杀风景”,也就是俗人,而且带累了雅人,使他雅不下去,“未能免俗”了。若无此辈,何至于此呢?所以错处总归在俗人这方面。

  譬如罢,有两位知县在这里,他们自然都是整天的办公事,审案子的,但如果其中之一,能够偶然的去看梅花,那就要算是一位雅官,应该加以恭维,天地之间这才会有雅人,会有韵事。如果你不恭维,还可以;一皱眉,就俗;敢开玩笑,那就把好事情都搅坏了。然而世间也偏有狂夫俗子; 记得在一部中国的什么古 “幽默”书里,有一首“轻薄子”咏知县老爷公余探梅的七绝——

  红帽哼兮黑帽呵,风流太守看梅花。

  梅花低首开言道:小底梅花接老爷。

  这真是恶作剧,将韵事闹得一塌胡涂。而且他替梅花所说的话,也不合式,它这时应该一声不响的,一说,就“伤雅”,会累得“老爷”不便再雅,只好立刻还俗,赏吃板子,至少是给一种什么罪案的。为什么呢?就因为你俗,再不能以雅道相处了。

  小心谨慎的人,偶然遇见仁人君子或雅人学者时,倘不会帮闲凑趣,就须远远避开,愈远愈妙。假如不然,即不免要碰着和他们口头大不相同的脸孔和手段。晦气的时候,还会弄到卢布学说的老套,大吃其亏。只给你“口里含一枝苏俄香烟,手里夹一本什么斯基的译本”,倒还不打紧,——然而险矣。

  大家都知道“贤者避世”,我以为现在的俗人却要避雅,这也是一种“明哲保身”。

  十二月二十六日。

  【析】 任何作品的创作,都有其特定的触发因素。尤其是作为“感应的神经”的鲁迅杂文,更是十分敏锐地关注着社会现象,对于那些不利于社会进步的言行,一落入鲁迅的视野,他便以其犀利的杂文加以抨击。这篇杂文的产生也正是这样。

  文章一开头即交待清楚“俗人应避雅人”的想法,“是看了些杂志,偶然想到的”,看了哪些杂志呢?针对性如何呢? 从文中寻绎,原来,《论语》 第五十五期(1934年12月16日) 上曾刊出林语堂的 《游杭再记》一文,文中说:“见有二青年,口里含一支苏俄香烟,手里夹一本什么斯基的译本,于是防他们看见我‘有闲’赏菊,又加一亡国罪状,乃假作无精打采,愁眉不展,忧国忧家似的只是走错路而并非在赏菊的样子走出来。” 原来,是 “二青年”妨碍了林语堂的 “有闲”赏菊的“雅人”雅趣,使他不得不扫兴而归。这篇文章即由此而发。

  不过,文章虽是针对林先生的话有感而发,却是从远处起笔的。先说 “浊世” 少见 “雅人”“韵事”,但“却也并非全没有”,“不过因为 ‘伤雅’ 的人们多,也累得他们‘雅’不彻底了。”这里是一个结论: “伤雅”者“多”,以至使本已不多的“雅人”“雅”不起来,于是人间也就“少有韵事”。有了这个结论后,再从容举例,从古而今: 从朱熹 “不能不给无告的官妓” 严蕊“吃板子”,到新月社作家的不能不骂人,再到“不能不‘假作无精打采,愁眉不展,忧国忧家’”的林语堂,他的不能“雅”,完全是由于有“伤雅”的人们的存在,这是一层。

  紧接着又承接上文而转出新意,续加申说。虽然“优良的人物,有时候是要靠别种人来比较,衬托的”,例如以上诸例。“但又须别人凑趣,至少是知趣,即使不能帮闲,也至少不可说破,逼得好人们再也好不下去”,“雅人”们再也雅不起来,如果不明此种道理,结局则如曹操之借刀杀弥衡,是十分危险的。

  话说到此处,似乎真正的意思马上即可说破,但作者欲擒故纵,再转出“雅人”不能再雅的责任该由谁负的问题。虽然“所谓 ‘雅人’,原不是一天雅到晚的”,“但他的出众之处,是在有时又忽然能够‘雅’。倘使揭穿了这谜底,便是所谓 ‘杀风景’,也就是俗人,而且带累了雅人,使他雅不下去”,这责任,当然应该由“伤雅”的“俗人”来负了。随后又引一首“轻薄子”咏知县老爷公余探梅的七绝,说“轻薄子”的诗写 “梅花”开言,就泄了老爷的底,使人弄清楚所谓“探梅”的雅事,实在是与妓女鬼混的别称,就使正人君子的面目上颇不好看了。

  “将韵事闹得一塌胡涂”,累得老爷子不便再雅,只好立刻还俗“赏吃板子”。这就证明以上的结论,说明“伤雅”的“俗人”处境的危险。以上各部分方方面面都讲到了,然后顺理成章地引出结论“小心谨慎的人,偶然遇见仁人君子或雅人学者时,倘不会帮闲凑趣,就须远远避开,愈远愈妙”。为什么?古有祢正平 (衡),“轻薄子”的可悲的下场作为殷鉴,后有新月社诸人以“卢布学说” 陷人,使之 “大吃其亏了” 的今例。“伤雅”既有如此危险,所以 “俗人”要避“雅人”。文章以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种种“雅人”们的行径,来揭穿其“雅”的虚伪和阴险,使之不能在“雅”的文人学者的面纱遮盖之下再售其奸,再来害人!

  作为战斗的杂文,本文在内容的表达上,具有绵里藏针的特点。全篇讲古典,说旧事,既妙趣横生,又紧扣现实,把对现实社会中新月社人和林语堂“雅人”们的揭露隐藏于说古论今之中,使读者既能从文章中认清现实中某类人的真面目,又能得到艺术的享受。可见,杂文的写作、方法和风格也是可以多种多样的,而文中随意驱使古人古事古典为表达作者的思想服务,既有顺手拈来随意挥洒的渊博,更体现出鲁迅烛照旧事而出新见的深刻。这又可见,写杂文确实也不容易呢。

  字数:2661

  作者:张效民

  知识来源:张效民 主编.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第745-746页.

  鲁迅作品全集鉴赏

  《朝花夕拾》

  范爱农《二十四孝图》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狗·猫·鼠琐记无常

  《仿徨》

  祝福弟兄在酒楼上伤逝离婚孤独者高老夫子示众长明灯肥皂幸福的家庭

  《呐喊》

  《呐喊》自序阿Q正传白光端午节风波故乡孔乙己狂人日记明天社戏头发的故事兔和猫一件小事鸭的喜剧

  《故事新编》

  序言、理水采薇铸剑非攻奔月出关补天起死

  《野草》

  《野草》英文译本序、《野草》题辞、秋夜影的告别求乞者我的失恋复仇复仇〔其二〕希望风筝好的故事过客死火狗的驳诘失掉的好地狱墓碣文颓败线的颤动立论死后这样的战士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腊叶淡淡的血痕中一觉

  杂文集

  《伪自由书》《而己集》《花边文学》《热风》《坟》《准风月谈》《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附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