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女剑》
【本书体例】
金庸著。1万9千字。载《黄河文艺》特刊。附于《侠客行》后。
战国时代,吴越世仇。越王勾践不听文种与范蠡两位大夫劝谏,兴兵和吴国交战,以石买为将,在钱塘江边一战大败,勾践在会稽山被围,几乎身亡。幸勾践在危急之时用了文种与范蠡之计,脱身归国。卧薪尝胆,矢志报仇,采用了文种的灭吴九术。即一是尊天地事鬼神,令越王有必胜之心。二是赠送吴王夫差大量财币,既使他习于奢侈,又去其防越之意。三是先向吴国借粮,再以蒸过的大谷归还。吴王见谷大,发给农民当谷种,结果稻不生长吴国大饥。第四是赠送美女西施和郑旦,使吴王迷恋美色,不理政事。第五是赠送巧匠,引诱吴王大起宫室高台,耗其财力民力。六是贿赂吴王左右的奸臣使之败坏朝政。七是离间吴王的忠臣,终于迫得伍子胥自杀。八是积蓄粮草,充实国家财力。九是铸造武器,训练士卒待机攻吴。——其它八术都已成功,最后一术却碰上了重大困难。眼见吴王派来剑士八人,所显示的兵刃之利、剑术之精,实非越国武士所能匹敌。吴国剑士剑利术精,固是大患,而他们在群斗之时,善用孙武子遗法,更是难破难当。令越国君臣一筹莫展。
正当越国君臣一筹莫展之际,吴国派来的八剑士却在越国街头耀武扬威、飞扬跋扈、不可一世。适逢—牧羊少女赶着一群羊儿从街边走过,一名吴国剑士为显威风,长剑一挥,将一头山羊从头至臀,割为两半,便如是划定了线仔细切开一般,连鼻子也是一分为二,两片羊身分倒左右,剑术之精,实是骇人听闻。谁知这牧羊少女见自己的羊儿被无故杀死,一怒之下,将手中竹捧一抖,打落了吴士手中之剑,戳瞎了吴士左眼。待其它吴士一齐来围攻她时,她居然也轻而易举地凭手中竹棍,打败了吴国剑士八人的围攻。这一情景恰被范蠡所见到,一问之下,才知这越国牧羊少女名叫阿青。她的搏击之术学自一头老白猿,在与老白猿的搏击戏耍之中,居然学得了一套至精至妙天下无双的剑法,这就是后人所谓的“越女剑”。
范蠡将阿青请来府上,让她教越国剑士使剑。阿青在与范蠡相处的日子里,逐渐喜欢上了这位平易近人的长着怪胡子的范大夫,然而范蠡一心却又全系在被送往吴王宫中的西施身上。阿青得知此情之后,即飘然远隐,不知其踪。范蠡命铸师薛烛督率民工,铸成了千千万万口利剑,又将越女剑法让剑士学习。三年之后,越王兴兵伐吴,战于五湖之畔。越军五千人持长剑而前,吴兵逆击。两军交锋,越兵长剑闪烁,吴兵当者披靡,吴师大败。二次交战于余抗山,吴兵始终挡不住越兵的快剑。吴王夫差兵败自杀。越军攻入吴国的都城姑苏。
范蠡亲领长剑手一千人,直冲到西施所居的吴王的馆娃宫,找到西施,终慰相思之苦。正当是时,越女阿青忽又重现于馆娃宫中,说是要杀了西施,这才使得范蠡恍然大悟:“她并不真是个不懂事的乡下姑娘,她一直在喜欢我。”但在阿青见到西施的美貌之后,脸上的杀气渐渐消失,变成了失望和沮丧,再变成惊奇与羡慕,又变成了崇敬。觉得西施的相貌比范蠡所说的还要美上几分。为此,越女阿青再度远隐,这回是永远地消失了。然而她竹棒虽未戳中西施,但棒端发出的劲气却已刺伤了西施的心口,从而给人间留下了“西施捧心”这一最美丽、最难忘的形象。同时,当然也给人间留下了一套最神奇、最精妙的剑法——“越女剑”。
这是金庸小说中最短的一篇。也是金庸最后所写的一篇小说。与金庸其它的小说作品略有不同的是,这篇小说可以说是一篇很优秀的“故事新编”。——“越女剑”的故事在许多古籍中都有或详或略的记载,如《吴越春秋》、《艺文类聚》、古典小说《剑侠传》、《东周列国志演义》(第八十一回)……等书中都有不同角度的记载。
当然,金庸的小说《越女剑》并不完全是依照上述古籍敷衍而成,而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构思。除篇幅的详略不同之处,小说的重点、情节、情调等,都有自己的特点。
小说《越女剑》中的女主人公越女阿青并没有及早出场。小说开头所写乃是一场吴越剑士之间的惊心动魄的斗剑。接着写吴越世仇及越王勾践矢志报仇,但却困难重重,其关键之处恰在于“剑不利而术不精”。直到小说篇幅超过一半,主人公阿青才翩然登场,且出乎意料的是,越女阿青既非宫中卫士、朝中大臣;亦非江湖侠女、风尘女英雄,而是一位美丽纯朴天真烂漫的牧羊少女。看起来温文尔雅、娇柔无限,真正是“静如处子、动为脱兔”。——所有这些,尽皆是小说“造势”的结果。使得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柳暗花明。
小说的第二个出人意料之处是,小说虽以《越女剑》为名,但对越女之“剑”并没有进行多少细致的描写,对越女剑法更匆匆一笔带过,如此写来反倒更加显出了越女剑法的神奇之处、不可言传。小说的重心不在越女之剑,而在越女阿青本人。具体地说,是既写出了阿青的天真烂漫纯朴坦荡的性格、写出了她纤纤弱质、美丽温柔的形象,寥寥几笔便已形神毕肖。更重要的是,小说又着重在越女阿青对范蠡这位中年大夫的爱慕之心的表现上。而范蠡则全然没想到这一点,他也不可能想到这一点,因为他除一心替越王勾践思谋报仇之策并努力实施之外,其他所思便是身在吴宫的情侣西施。可以说,范蠡为越王复仇献计献策,乃是他的一种“事业”,并报答越王对他的礼遇。而越女阿青之所以教越士学剑,究其原因则并不在为越王或越国报仇之大业,而在于这一切乃是出于她心中的恋人范蠢之所请。……
这样,越军灭吴,越国兵民举国欢腾大仇报复之际,连范蠡与西施也可以庆幸多难情侣终于可以再见并可携手江湖、隐于山林之间而不再分离。然而对于小说的女主人公阿青却居然不是如此,她原先想在范蠡见到西施之际,杀死西施,“夺回”范蠡,但被西施美貌所震惊,终于无法下手。因而越国大庆、范蠡与西施大喜之时,阿青却永远地失去了范蠡、永远地失去了心中唯一的恋人。所以,这一刻竟自必是越女阿青伤心绝望之日。
从而,这部篇幅不长的小说中,就显然交织着两种矛盾的主题与情调。一方面是卧薪尝胆、矢志报仇而且慷慨悲歌、壮烈不已;另一方面却是爱意缠绵、婉转多愁而且不得其爱、唯自感伤。一方面是家国大仇,另一方面是私心爱意。这二者确实是一种矛盾的主题。孰重孰轻,委实难抉。或许这正是这部小说的真正的寄意与迷人之处。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这篇小说的叙事语言,可以说已达一种炉火纯青之境界。鲜明生动而又不动声色,干净简练却是意味深长。这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也是突出的。在一般的武侠小说、乃至泛小说中也都大有值得借鉴、值得学习之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