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第一子》
【本书体例】
宋梧刚著。6回,2万7千字。收入北岳文艺出版社1985年5月版《武林奇杰传》。
清道光年间,在贵州黎平县城的集场上,一个人贩子居然胆敢在光天化日之下,以卖猪崽子为名贩卖人口。一天真少年信以为真,打开麻袋一看,竟是被脱得精光的女娃子,不觉义愤填膺。在痛斥了人贩子的恶行之后,他立誓出外访师,学得武艺,铲除不平。
这少年叫胡
来到湖南黔城,他遇到一对打把式卖艺的父女,以其惊人的功夫,搏得看客们的齐声喝彩,不觉心向往之。他拜卖艺老汉为师,学了一些套路,并与老汉的女儿掌珠产生了甜蜜的爱情。
但是胡
到了八景宫,不巧老道不在,他便自行上山相候。他的诚心感动了道人,慷允收其为徒。从此,他跟随老道习艺,先学华佗五禽戏,练熟之后,又习内家七十二象形拳,兼之久卧木桩床等的训练。五年之后,练得胸宽体壮、生龙活虎。道长准其下山,并赠以“天门第一子”之名。
胡氏下山之后,来到晃县。住店时,因报名胡一子被一彪形汉子调笑。他反唇相讥,亏得旁人劝住。第二天,此地设擂,第一个出台的竟是昨日调笑他的人,他马上冲上台去,将此人击败,并以象形拳连败对方十二人,顿时镇住对方。这些人对他的神技五体投地地佩服,拜其为师,随其同回黎平。
此时,当年救过他的卖艺老汉已死,掌珠照料他的母亲。二人终于成婚,徒众赠以一金色横匾“天门第一子”。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日子一长,他难免耽搁一些练功时日。
一日,他听到一声叹惜,见是个瘦小老僧。他以为横匾惹气老者,便把“第”字抹去,恳请老僧赐教。老僧在此住一月之后,才露真功,答应授其密技。原来这老僧是南少林的著名人物,为觉远上人的得意弟子,法号一贯禅师。因闻胡氏向学志坚,才来锦上添花。从此,老僧精讲武学,阐释禅理,严传绝技,勖勉不辍,尤其是将自己的毕业绝学一指禅,尽授于斯。八年之后,为考较爱徒功夫、老僧带胡氏来到湘黔边界,准备实战迎敌。恰遇一伙匪徒劫后经过,胡一子沉着应敌,力挫群雄,制服众人,又严惩了为首的恶棍——也就是当年的人贩子。回头一看师父已经无影无踪了。回到家中,掌珠告诉他,师父已经走了,并说他武功已成,可以保家护民了。临行,师父又赠以“一指”之名。于是,胡氏从此便成了“天下第一指”,名传天下。
这篇小说描述了“天门第一子”的成长道路,发人深思。作者宋梧刚的创作,多从民间传说与史籍记载中,以真人真事作为创作的素材与模特,略加穿凿,敷衍成篇,因此,他的作品多有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特色。本篇也是如此。
一个天真的少年,因为不满于人贩子公然在光天化日之下买卖人口,故而立志访师学艺,铲除不平,这种冲动,对于大多数的热血青年来说,都是可能产生的,较有普遍意义。作者把这样的一种情绪典型化,写成小说,首先无疑是对那种分明的爱憎和嫉恶如仇的品德的由衷褒扬。但是,作者并不把认识停留在这样一个点上,他不但激励那种动机,而且他也还把目的定在这动机的实现之上。他以大量的篇幅叙写了那少年历尽艰辛、多经曲折而最终艺成而返的经历。挫折坎坷的磨砺,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阶梯;只有经过千锤百练,人才能最后走向成熟,这是小说作者为我们揭示出的第一个道理。
此外,小说的后半部还写到了胡一子不以艺自恃,虚心求教,最后终于炉火纯青,获得保家护民的真才实学的故事。这又于勤学苦练之上,另加上一通谦虚向上,永不自满的说教。这是作者想要告诫我们的另外一条道理。
这篇小说艺术上嫌粗,叙述平谈、少光彩与趣味,结构松散,无核心的冲突与高潮的起伏等等,倘能工于构思和琢磨,则能更加吸引读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