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好书推荐 > 名著小说

《安娜・卡列尼娜》中列文人物形象分析 列文是怎样的人

2020-03-29 17:23:32

  《安娜,卡列尼娜》是根据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巨著而创作的,它反映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俄国的现实生活,其中男主人公列文是在农村面临危机时进行改革探索的人物形象,他的爱情和生活经历的软弱与痛苦,努力与彷徨,呐喊与苦恼则是他在这部电影中的形象展示,而这一切实际就是作者列夫,托尔斯泰的精神外化。

  列文是电影《安娜・卡列尼娜》中一位开明的地主,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俄国正处于农奴制改革后期的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时期,而他则力图保持宗法制经济,影片中通过他的爱情与生活的探索经历,把他的形象反映的淋漓尽致。

  一、对吉提的爱表现得如此软弱

  列文上大学时,就喜欢上了吉提三姐妹,当多丽嫁给奥布朗斯基时,他发觉自己爱的是吉提,但他却担心高攀不上,便回了乡下老家。两个月后终于鼓起勇气,重新回到莫斯科,打算向吉提求婚。在吉提家,一向羞涩的他大胆地说了一句:“做我的妻子吧!”便遭到了吉提的拒绝。当渥伦斯基进来时,透过吉提的眼神,列文意识到了吉提已经钟情于这位军官了,所以他默默地离开了。这正是列文的软弱,对于自己心爱的人都表现得如此软弱。

  二、在乡下改革时的努力与彷徨

  爱情上遭到吉提的拒绝后,列文回到了乡下,他认为“乡村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乡下人虽然劳累,有时还要吃苦,但大部分时间是充满欢乐的。”在享受这种庄园式的生活的同时,列文又致力于农业改革。他引进了农业机器,努力尝试去养育新的优种牲畜,他总是不愿意按照别人教给他的那种生产方式去生活,但也从不背离大家都普遍认可的时尚的东西,当然也不怕背离上层社会中认为高贵的道德标准,在生活中他奋力探索属于自己的路,根据自己的信念去展开行动,探求合乎自己理想的生活。但由于他的阶级出身,限制他不能历史的、恰如其分的认识这种现象,他不懂得资本主义取代封建农奴制度是历史的必然。他仅仅看到资本主义给农民带来的祸患,企图维护原来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这当然是不合乎历史的发展规律的。因此列文所从事的农业改革注定是失败的。从此他感到人生无常,不知所措,处于彷徨之中。

  三、对爱情的呐喊及生活的苦恼

  吉提大病一场过后,要回到乡下过安定宁静的生活,这又激发了列文对她始终不渝的爱,列文从内心呼喊着爱情的到来。在田野边的大道上。一辆马车迎面驶来,马车里坐着一位姑娘,列文认出来了,她就是吉提,吉提回来了。列文又开始快乐起来,当再次来到吉提家时。他看见吉提那对明亮真诚的眼睛,如同他自己的心一样,洋溢着幸福的爱情光芒,他们幸福的走到了婚姻的殿堂。婚后住在庄园里,过着美满的生活,但是列文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幸福。列文经营的农业现如今却成了他同他的雇员之间的一场艰苦战争。他改良的农具雇员们甚至都不想试一试,结果农具给白白糟蹋,遭到损坏。他为获得和节省每一分钱而不遗余力,以便能付给他的雇员较好的报酬,然而雇员们所要的就是照他们所习惯的那样懒懒散散,松松垮垮地干活。他不知道该如何去生活,如何去面对,苦闷得几乎要自杀。

  四、精神的归宿

  列文不久前遇到哥哥尼古拉时,就预感到了有种不幸会降落他身上。那就是死亡。所以当他收到信时,意识到了不幸即将降临,随即带着妻子到了哥哥那儿。看到哥哥躺在那。列文不知做什么,只有妻子吉提和保姆在那忙着照顾着即将死去的尼古拉,并为“临死的人要求着比肉体的治疗更重要的东西,和肉体的情况全然无关的东西”。而列文流露出来的却是那样的不知所措,既惊慌又无助,死的意义是什么?人必然会死那还活着干什么?这是列文一直以来都解不开的谜团。为此他追求生的意义,他试图与农民们一起劳动,在劳动的过程中感受生存的意义,但苦恼并未消失。生活中的苦闷与彷徨使他产生了精神危机。为了从精神危机中解脱出来,他转向了哲学方面的探讨,大量阅读唯心主义的哲学著作,企图从宗教中寻找人生的答案。“最终,他从农民普拉东那里得到了一个答案――人应该‘为上帝、为灵魂而活着。’”他信了教,获得了精神上的新生,找到了归宿。

  五、作者自身精神状态的外化

  在电影《安娜・卡列尼娜》中,列文作为故事情节的一位线索人物,在对个人爱情生活上,他经历了对吉提爱情的迷恋、痛苦到最后的幸福;对社会制度问题特别是对农民阶级问题的探索,他奋力改革。经历了对理想的狂热追求到失败后的彷徨与苦闷,最后在宗教中找到了心灵的宁静。他的这一切是伴随着精神探索的历程有层次的展开的。实际上。这是作者列夫,托尔斯泰在俄国第二次革命之前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感受。当时资本主义冲击俄国社会生活,人的内心焦虑不安,而作者托尔斯泰是一个充满道德自觉的贵族。“他始终坚持手段的合情合理,坚持目标的神圣与崇高,并强调贵族与农民关系的改善依赖于贵族的觉悟,由此来缩小两个阶级之间的贫富差距。”影片中正是列文的精神危机和努力的探索过程,作家托尔斯泰的观念和理想便悄然而至,也使我们真正的理解了作品。

  总之,列文在影片中的软弱与痛苦,努力与彷徨,呐喊与苦恼的形象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体会到了托尔斯泰那时的心境,真不愧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巨作。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