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水明霞, 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懊恨西风催世换, 更随我, 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 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只有南来无数雁, 和明月, 宿芦花。
邓剡名光荐,字中甫,庐陵吉水(今江西吉安市)人,和文天祥是同乡。宋理宗时中进士,因见权奸当道,长期隐居在家。德祐元年(1275)元军渡江,太皇太后谢道清发出《哀痛诏》,文天祥毁家纾难,招募义军勤王,他踊跃参加,一直与文天祥在一起战斗。后被俘,宁死不屈,以节行著称。
这首词是他在金陵时写的,金陵是宋朝的陪都,建有行宫,作为一个亡国囚虏,禁闭于此,感触更深。
上阕即景生情,词人看见秋深了,叶落了,虽然雨过水清,月明霞瑰,潮汐涨落,两岸沙白,但是凛冽的西风毫不留情地随之而来了。季节的变换,不禁使词人联想到朝代的更替,故国有如明净柔和的秋景,而今却是萧瑟的寒冬,令人倍感凄凉。特定的身世、特定的境遇,对自然界就会产生这种特殊的感受,从而可见词人念念不忘亡国之痛。
这时,他更感到孤寂,肝胆相照的挚友文天祥离开了他,被押北上,存亡未卜,凶险不可逆料。自己羁囚于此,病魔缠身,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虽然还在故土,却有沦落天涯之感。这种沦落天涯之感,也正表达了故土已非我有的亡国哀痛,见景生情,寓情于景,悲者所见,满眼皆悲。
下阕由景转入事,眼前的金陵,自六朝以来就金粉豪华,名闻于世。如今却是如此之寂寞,今昔对比,更令人怀念繁华的故国,越怀念,就越产生沉重的寂寞之感。看吧,乌衣巷口日斜斜,啊!这里原是最繁华的地方,晋时是名门望族集居之地,这里不是有故国的行宫吗?正是西风残照,宋家陵阙,不禁令人产生“黍离”之悲。看!双双燕子,如今飞入谁家?这里巧妙地糅进刘禹锡《乌衣巷》诗意,“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并注进了新的内涵,新的感情,于是境界更为深远沉挚。
下阕亡国之痛贯穿了所见的一切事物,人越是在孤独寂寞悲苦之中,越会产生无穷的联想,而所想到的一切,无不更增加了自己的悲痛,所见所述的桩桩件件,无不增强了这种氛围,艺术上达到了浑然一体的境界。
文天祥在金陵时曾建议邓剡将所写之诗编成集,并评其诗道:“其惨戚感慨之气结而不伸,皆于诗乎发之,盖至是动于性情, 自不能不诗”,说他的诗篇“浑涵有英气,锻炼如自然”,真是知音的评。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