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
庐山高哉几千仞兮根盘几百里,嶻然屹立乎长江。
长江西来走其下,
是为扬澜左蠡兮,洪涛巨浪日夕相舂撞。
云消风止水镜清,泊舟登岸而远望兮,
上摩云霄之晻霭,下压后土之鸿庞。
试往造乎其间兮,攀缘石磴窥空谾。
千岩万壑响松桧,悬崖巨石飞流淙。
水声聒聒乱人耳,六月飞雪洒石矼。
仙翁释子亦往往而逢兮,吾尝恶其学幻而言哤。
但见丹崖翠壁远近映楼阁,晨钟暮鼓杳霭罗幡幢。
幽花野草不知其名兮,
风吹露湿香涧谷,时有白鹤飞来双。
幽寻远兮不可极,便欲绝世遗纷厖。
羡君买田筑室老其下,插秧盈畴兮有酒盈缸。
欲令浮岚暖翠千万状,坐卧常对乎轩窗。
君怀磊砢有至宝,世俗不辨珉与玒。
策名为吏二十载,青山白石困一邦。
宠荣声利不可以苟屈兮,
自非青云白石有深趣,其气兀硉何由降?
丈夫壮节似君少,嗟我欲说安得巨笔如长杠!
昔日同榜中举的朋友刘涣(字凝之),做了二十年的官,终于要归隐南康(宋代府名,今江西星子县),到庐山去“老其下”,欧阳修写了这首七古送他。李白有古诗《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欧阳修的这首诗是摹拟李白之作,因为“神似太白”,他也“自以为得意”。据说诗人梅尧臣也佩服得很,说“使我更作诗三十年,不能道其中一句”,真有点五体投地的味道。
送朋友不从即将分手的身边写起,却从他将要前去的目的地落笔,这也是常见的写法。不在眼前的景物,正好凭借旧时游历的记忆驰骋想象; 设想友人的行程,沿途景色,渐行离目的地渐近,亦构成诗思迭进的线索;渲染将归之地的奇景和“深趣”,反衬出此地的无可留恋,并表示对友人的羡慕; 最主要的,是用气势磅礴的庐山奇景,喻写友人的高风亮节,抒发一代文人郁郁不得志的愤慨。赠诗本是一种人际交往的体裁,在这里,慰藉、钦羡、褒扬、感慨,种种一言难尽的情谊都蕴含在对庐山山水的摹写之中了。
起句奇兀雄阔,如庐山拔地而起。借滚滚而来的长江写巍然屹立的庐山,以平阔衬高耸,以动势衬静态,也是历来写山水的常规。江水浩荡自西而来,在左蠡山(因在彭蠡湖即今鄱阳湖之东而得名)之下扬其波澜,这浪涛日夜不停地冲撞着。在云散风停时泊舟登岸,远望庐山,你见它上逼阴暗的天穹,下压广漠的土地,这是遥望得到的总体印象。走近前去将会如何? 你攀登石阶,俯视幽深的山谷,只见千岩万壑,松涛轰响,瀑布从悬崖巨石上飞泻而下,水声震耳,飞溅的水花象六月飞雪一样洒在石桥上。这还是以动势的视觉形象来写静态的山,离开了水的流泻、风的吹拂、树的摇曳、云的变幻、鸟的飞鸣,孤零零地写活一座山大概是很困难的。但庐山不单有这些自然景观,作为一座名山,你少不了时常在那里遇到一些仙翁或僧人。欧阳修接着说,我曾经厌烦他们的学说荒诞、言语杂乱,可是,赤色的山崖和翠绿的绝壁远远近近地映着寺庙的楼阁,晨钟暮鼓里隐现着寺中悬挂的旗幡,也给庐山带来别一番景致。何况还有不知名的幽花野草,在微风里露水中散放芳香,还有高洁的白鹤双双飞翔哩。这样一个幽远难寻的去处,怎么不令人产生与世隔绝、摒弃乱糟糟的俗事,隐居到这里来的念头呢? 诗到了这里很自然地由写景转入写人、写情。诗人说,真羡慕老朋友能在这么个好地方买田筑屋度晚年,将要插上满田的秧和贮起满缸的酒,坐着躺着都能看到窗外浮游变幻的云气和春晴的山色。这几句是对友人将来的隐居生活的想象性概括。随后笔锋一转,说友人你襟怀磊落,有奇才异能,却不为世俗所赏识,出来在仕途上奔波二十年,象青山白石一样的高洁情操,却困在一个地方无法施展。什么恩宠、荣耀、声名、利禄,都不能屈辱你的气节。如果不是“青云白石有深趣”,使你得以在庐山流连玩赏,你那高峻突出的志向怎么压抑得住呢! 欧阳修为朋友不得不归隐而深深感慨,恨不得有一支如椽巨笔来叙写这种不可多得的“丈夫壮节”!
从诗的表层意思看,似乎极力摹写隐居之地庐山的诸般好处,骨子里却是说,如果不是庐山有这样的吸引力,你这位抱负远大的老兄才不会躲到那里去终老其下呢! 所以欧阳修笔下的庐山一点儿也没有那种恬淡悠闲宁静幽远的气氛,却充满“聒聒乱人耳” 的瀑声; 僧人仙翁的出现也无一丝“禅意”,反而因其“学幻而言咙” 令人不悦;一种压抑不住的进取入世的生气贯注全诗,一气呵成。诗的风格,与所咏山水的自然风貌,与所赠友人的情操品格,都相为契合。把一首送朋友归隐田园的诗写得如此气势磅礴、勃郁不平,是这篇作品的独到之处,也体现了一代文人在仕途进退上矛盾不安、忧患愤懑的心情。
相关推荐